分享

宋词感悟

 江山携手 2018-11-26

    泱泱大宋,文坛璨然,诗词骈赋,多体并存,尤以词为最也。词初起于隋唐,而盛极于宋。独领风骚数百年之久,足见其艺术魅力之恒久。一场“靖康之难”把大宋分成南,北两朝。词风亦从宋神宗时的温适娴雅,过渡到宋徽宗时的激越和苍凉。在这部流动着的史书里,一代代词人骚客在风波里出没展演,笔端蘸着彼时不断更迭的历史。一部宋词兼刻着文化与历史的双重脉络。每一阙诗词的转行处,都隐着一张或恬适或沧桑的容颜,每一张容颜的后面都有着一支饱蘸柔情或豪情的墨笔,书写着大宋千人千面的文风骚韵。

     多情——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婉约派的创始人。其词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其影响力之大而广矣。柳词多采用铺叙,口语化,通俗化,是一代市井生活的代言。
最让人记忆的可能当属那首《鹤冲天》了: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柳永落第后的感思,谁知正是这一番喟叹,触怒了龙颜,柳永后来应进士考试,发榜时,宋仁宗一笔勾掉他的名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一下,柳兄索性暂时抛却进仕之心,无所顾忌的游走于烟花巷陌,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谋取乐趣和生计。
 在这期间一些红尘情思渐次入阙,词风婉转芊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昼夜乐);“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采莲令)无一不透着情伤感爱,一场儿女情长在其笔下纠结的千回百转,腑脏迁离。
    柳永是一个多情之人,相传,他这一段潦倒时光很被一些歌姬同情而倾囊助焉,当然更多是因其才华夺人耳目也。柳永一生落魄,五十岁时才勉中进士,却政治上失意,依是窘迫,以致死后是众歌姬凑钱为其后事。更有意思的是其死后还有很多歌姬每年清明节在他坟墓前饮酒吊唁,谓其:吊柳七(柳在家中排行老七,得名)可见,情种的身后也并不寂寞。
     除了这些反应爱情,及一些都市题材的词外,很值得一提的是柳永的一些羁旅行思之作。尤以离别诗见长。如《八声甘州》和《采莲令》都运笔苍凉流丽,词风姿媚,与沉郁中生摇曳之姿也,堪称其离别诗的双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更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三两树”。这样的句子也不可避免的被人们在口头笔墨间吟咏传诵,作离情别绪的代言。

   伤情——李清照
     ——在柳永卒后二十余年,宋代另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词人横空出世,她就是李清照。李出身名门,其父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亦是善诗能文的才女。耳濡目染,再加上天资聪颖,李在幼时便文采出众。十几岁时便以一首《如梦令》而蛮声京城。其中的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是在文人雅士间传诵称奇。李是婉约派的代言。其词孤丽清绝,笔触清冷细腻,多绰约之态。尤以一首《声声慢》牵人肺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连用七个叠词,把愁绪层层推进,是感怀伤人极品之作,至今无人能越。其时,正是靖康之乱爆发,金兵的铁蹄踏碎了她最后的清梦。相濡以沫的丈夫于战乱中病逝,李独守孤凄,处景而情。蘸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愫,写下了这千古绝唱。我本人非常喜欢此首的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每读至此,一种书之不尽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心底郁结久久不能去矣。
     除了这样的伤情之作,李词还是有一些清丽柔婉的声音,多是在北宋时期,生活安稳,与夫君相媚相好,如:“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喜悦娇羞之情必现!更还有早期的闺阁之作: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把少女时代的富雅流丽,清纯娇媚流转如珠的泻于纸上。吾读李词尤喜倒置,苍凉而起,欢欣做结,更添沧海之感。
 李词能动我心魄的句子很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些感郁迁绵的文字像一枚忧伤的种子在善感的心里深深植入,历久而弥新,泛着岁月淡淡的微光。 豪情——苏轼
若论在宋词里的影响及其地位我个人认为东坡当推极致。何止是词,诗,书,画苏样样经纶,堪称做手。“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能获此殊荣的也唯苏氏之门庭也。苏是豪放派的代言,其词婉转跌宕,神识超迈,落笔惊挺。
    其代表作当首推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起句的破空而来,到末句的黜笔嗟叹,顾首全文,堪称字字珠玑。是文学和美学的典范之作。而一阙《浪淘沙.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又是谁持豪情空中舞?这样的纵横开阖,不可端倪之态势,亦只能出自苏笔。
 除了这些“铿锵之声”苏还很有一些婉约之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菩萨蛮),笔触生情之婉转处不输与柳永。更还有名篇怀妻之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牵人肺腑,催人下泪。
    我本人非常喜欢苏的一首《卜算子》。是“乌台诗案”后其被贬苏州,寓居在黄州定慧院期间的身心写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尤惜末句。曾用来做自己的签名。却亦知只是潜意识里的飞度,这样的清格傲骨,自许高洁,吾辈望其项背还不及呢!激情——辛弃疾
    提起辛弃疾的名字,大概人们脑子里最先浮现的是那首《丑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辛的少年正值乱世,金兵入侵,国危人难,没有闲情去“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在21岁时,便参加了抗金义军,是著名的爱国词人。辛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与苏轼并称“苏辛”。存词600余首,居宋代词人之冠。辛词激越豪迈,境界阔大,气吞山河。但因其报国路上一路坎坷,饱受谗劾,一些词中难免存郁结之气,甚至积而成愤语。辛的一生很多时间辗转在军营,奔赴在报国的路上。这些经历沸腾着词人的思绪和激情,成就了多首军旅之作。比较著名的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词气势恢宏,气吞如虎,尤其是“八百……”句词人饱蘸着豪情一路泻下,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但末句却笔锋陡转,徒增苍凉之感。其实“可怜白发生”这句并不突兀,它是严严实实的扣在起句的“梦”上啊,而那渲染的如火如荼的沙场也不过是其想象中的海市蜃楼,历史的秋风催生了词人的白发,却不能浇熄词人一腔报国的热血!
在气势上堪与之比肩的还有另一首《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同样是壮志未酬的感叹,却多了沧桑和兴亡之感。做此词时辛已66岁,家国和青春早已在岁月里凋零,流水落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我个人非常喜欢辛的一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此词以惜春的情绪做背景,饱含着对家国的忧患,对时政的不满,对奸佞的鞭警,激而成愤,殇里含情。初读此词,正值豆蔻,深喜其字句的婉转,一句“何况落红无数”在记忆里洇蕴回响了数年……
    报国无门,词人索性乡野村居,做起了半个隐士,这期间一些田园之作成了词人寄情的载体与生活的写照:“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笔触清新,意度闲远,盎然生趣,充溢温暖恬适之感。
辛也偶做情思之词,最有名的当属那首《青玉案》,其中的末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堪称爱情里的千古绝唱,从宋代,到今朝……
 
 走笔至此,夜已将阑,似乎是该告一段落了,但是笔缀情难缀,那么多的词人,那么多的词作,依然在心底纷纷扬扬的上演着,像戏台上一个个盛装的演员,要拼尽全部的情思。是的,宋词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像舞台,优雅里有淡淡的颓靡,一字一句里有上妆的娇媚,即便是墨色汇就的激情。几串句子在脑海里排列,我把它拼成一首小诗:
   千年骚客裁诗成,风格占尽绮靡风。
   盈盈斗斗三百篇,入阙多是别离情。
     也许是有点以偏概全,但这确乎是我合上书卷的感受。我不知道那些词人们会不会认同我的看法,我们之间毕竟是隔了千年的风霜。俱往矣啊,就着眼前昏暗的灯光望回去,不过是死灰的微茫,我用什么来附身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熄了吧,这灯,让我试着在黑暗里追上前朝的马蹄,我要亲眼看一看千年的大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