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翡翠美学的秘密,东方珠宝教父肖永福亲笔

 红翡綠翠 2018-11-26


翡翠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宝物,实在不是能用文字讲清楚讲完的,还有许多的自然密码等待人们去破释。由于认识水平、宗教信仰和科学实验的准确不十分完善,人们难用最贴切的、最让人信服的现阶段已经知道的理论知识去破解翡翠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众多错综复杂的现象,于是从古到今就有许许多多的遐想,很多很多的美丽传说。

笔者是云南人,从小住在外婆家,外婆家住地的昆明小东门灵光街,以卖瓦货(即陶瓷器)为生,每逢节日,外婆总要梳洗一番,戴上据说娘家陪嫁来的飘花手镯,发髻上插上红翡的美人手抓鱼和翠绿的茉莉花果簪子,头上戴的勒子(帽子的一种,由两片形似荷花瓣联结而成),勒子上有18个小玉佛,两边有两片福在眼前玉片,大大的美寿圈耳环上坠两片翠耳片,迈着极小的三寸金莲,何等的神采奕奕。外婆告诉我这些货要好些大票子才可以买得到,我最敬重外婆,从小我就励志长大了挣多多的大票子,买更多、更好的玉物件送外婆。

大学就读工学院地质系,有空就多学了些珠宝知识,从1976年开始工作任工交展览馆、地质馆馆长,在任地质博物馆馆长期间,业务工作与兴趣爱好的结合,使我更痴迷于珠宝、翡翠的知识积累。得益于云南有许多这方能的能人,使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争取在有生之年将所学知识一一奉献给社会。

翡翠情未了,永结石头缘




老昆明玩家常说:吃来吃去,还是饭好;玩来玩去,还是翡翠好玩,一语道破了昆明人对翡翠的眷恋和喜欢。



翡翠本来产于遥远的雾露河边,云南人九死一生,克服重重困难,躲过烟瘴(指恶性疟疾)和猛兽毒蛇之害,把这绿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精灵带来,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首无言的歌。难怪在云南人的心目中,总是把翡翠当成宝贝来看待、来收藏、来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细细想来,仔细看来,翡翠的确有许多非笔墨能形容的、拨动心弦的美。于是乎,笔者将平生所想到、所见过的翡翠的美总结一下,竟有十大类之多,便写出来,以飨读者。



1

翡翠之美 | 名称之美




翡翠从羽,原本为水边专以捕鱼为食,全身有着翠绿、浅兰绿、褐色羽毛,嘴长而色红、极为美丽的鸟。云南人将有着这样有多种色彩的石头命名为“翡翠”,无疑是对这种产于雾露河的天赐精灵的加爱和呵护,你还能找得出第二种用美丽的鸟命名的石头吗?


2

翡翠之美 | 质地之美




翡翠中有一部分石料产于板块碰撞带中心部位,受到合适的压力和温度影响,其物质组分呈隐晶质和显微隐晶质结构。加工后的材料细润而呈半透明至透明,制作成的物件鲜亮水润,尤其有极少数经打磨抛光后,其表面在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反射出一种神秘的华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真想将其放到嘴边亲吻一下,以感受其天生丽质。


3

翡翠之美 | 透明之美




质地优良的翡翠,允许光线穿透的能力强,给人以空灵高雅的美感。而似透非透的翡翠,云南老人将其形容成荔枝肉,试想那剥去外壳的荔枝园润而晶莹。祖辈将透明度说成水,正好说明“水”是石头的命脉,有水则活,则有生气,才会滋润万千生灵,石而有水,不是才会有灵胎有活的血脉而成其精灵吗?


4

翡翠之美 | 色彩之美




光是人眼对世界的第一感觉,光的作用,外加翡翠的色素离子,把一块块石头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的翡、黄的翡,水绿的翠、豆绿的翠,更有那红春紫罗兰、茄春紫罗兰,每种色彩自然而然得有浅有深,单一种色彩就已经够人心醉,更有那两种、三种、多种色彩在同一物件上出现,你可想象它们如同天际彩虹,又如人间大花园,何等地震撼啊!


5

翡翠之美 | 雕琢之美




大师们呕心沥血,把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赋予反映中华五千年文化对天、地、人、神、鬼、山川、河流、人间具象的解读,将它们活灵活现地表现在石头上,让石头活了起来,每条线、每一块平面、每一件具体事物都用最简练的手法表现出来,这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玉文化中的石上艺术,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6

翡翠之美 | 镶嵌之美





每一块精美的翡翠都是镶嵌大师心目中的女王。他们要选择众多的小钻石或者其它宝石,经过精心设计,巧妙配搭,当作陪伴镶在主件的各个方位,使主石显得雍容华贵、精美大方。镶嵌大师是翡翠的化妆师和美容师,经过合理配搭的以翡翠为主石的镶嵌首饰,是翡翠的第二次加工,有时竟有脱胎换骨的功效,这是人工与自然非常和谐的配合之美。


7

翡翠之美 | 稀缺之美





翡翠本属稀奇罕见玉石,而那些集质地优、透度好、色彩艳三位一体的翡翠更是凤毛麟角、稀缺之物。因此,这些稀缺之珍宝往往也就收藏在帝王将相的家中,一生也可能只有极少数人能一睹芳容。稀缺,或者稀少到几百年才出一块的像孔雀毛翠、琦罗玉、段家玉等,虽然不是稀少到见不着,但见到的都认为它们确实美。


8

翡翠之美 | 佩戴之美




中国人常将自己比德于玉,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将合适的玉物件佩戴在身,无形地增加了一种风度之美,形体与美玉相配之美。云南古时有句话叫“金打扮、银打扮、不戴玉器不好看”,说明昔日的云南妇女,只要有条件者必在手上、耳上戴上可心的翡翠手镯、玉耳片,显得婀娜多姿、悦人悦己,珠宝玉石因此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9

翡翠之美 | 收藏之美




收藏活动除了个人特殊喜欢外,也是对往昔岁月中因与亲情、爱情、友情等相关而留下的物件。通过它,人们可以感知历史、感知自己一生中的某些值得回忆、值得留念的日子和事件。一件老外婆送的小玉坠,拿在手上,瞬间会回忆起外婆慈祥的笑脸。当你随着岁月而老去,留给儿孙的也只不过是美好的回忆。收藏是保存历史、保存记忆、延续亲情。


10

翡翠之美 | 传世之美




珠宝因收藏而得以传世,因而人们珍惜它、爱护它、珍藏它。因此,尽管历经了千年的沧海桑田,经过多少次的传承、转让而最终保存下来。每一个物件就可能是一部家庭历史、社会史、地方史的某一个连接链,有了它,历史才更完整。当我们掌上托起一件经收藏数十年、数百年、或许数千年的老物件时,它的材质美、它的历史美、它的内容中的凄婉、沧桑美一一涌上心头! 



肖永福

东方珠宝教父,著名珠宝研究、鉴定、评估、收藏专家。高级工程师、GAC珠宝鉴定师,云南省地质博物馆第一任馆长;云南省珠宝协会第一、第二届秘书长、副会长;长期从事珠宝、尤其是翡翠的研究及珠宝知识传播、普及工作。

多次到美国、欧洲、印度考察,在内陆和香港、澳门讲学,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和翡翠爱好者;在翡翠的评价、鉴赏、评估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发表珠宝方面论文300余篇,出版了《翡翠大辞典》《翡翠鉴赏与投资》《翡翠精品鉴赏》《赌石秘诀》《彩色宝石》等翡翠及珠宝方面著作多部。为云南珠宝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