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均数问题

 悟痴 2018-11-27

解题方法及思路:公式法、“基数法”

三年级要求:熟悉掌握公式法及变化题型

四年级要求:熟悉掌握基数法(“移多补少”)的解题思路

 

                                                  总数=平均数×总份数

一、公式法: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平均数

(一)基本题型

例1、一小组同学量身高,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32CM,136厘米,140厘米,138厘米,135厘米,135厘米,这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根据公式我们知道:平均身高=总身高÷总人数

                                  =(132+136+140+138+135+135)÷6=136厘米

(二)变化题型:题中没直接告诉总数与总份数时,先要确定总数量和与之对应的总份数

例2、小华用9天看完一本书,他前6天每天看2页,后3天每天看5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分析:平均每天看的页数=总页数÷总天数

                      =(2×6+3×5)÷(6+3)=3页

题库:

1、小明用3天时间读完一本书,他第一天读了27页,后2天共读了54页,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2、小张做零件,3小时完成,前2小时共做了113个,后1小时做了55个,他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个?

3、一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情况是:12岁的有13人,11岁的有16人,10岁的有13人,这个班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4、小王这学期的数学单元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分是92分,其余6次的平均成绩是96分,他这学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5、小红参加考试,前两次的平均成绩是9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5分,她这五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6、同学们登山,上山时每分钟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下山时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5米,同学们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有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是6千米,小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走6千米,那么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8、美术兴趣组分成三小组,第一组23人,第二组25人,第三组26人,现在又有13人参加,怎样分才能使三组人数相等?

9、同学们包饺子,第一组13人,平均每人包7个,第二组18人,共包157个,平均每个同学包多少个饺子?

10、一辆车先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65千米,又用了5小时,每小时行了30千米,最后用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1小时后到达目的,求整段路程中车的平均速度

11、拖拉机耕一块地,10天耕完,平均每天耕50亩,前6天平均每天耕48亩,后4天平均每天耕多少亩?

12、有五位老人,平均年龄是82岁,后来又来了一位老人,这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变成了84岁,后来的这位老人是多少岁

13、小明的前四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3分,要使前五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上升2分,她第五次应考多少分?

14、5个数的平均数是12,将其中一个数改成2,这时5个数的平均数是10,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15、小红、小玲、小军和小明四人去称体重,小红、小玲二人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小玲小军、小明三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4人的平均体重是33千克,小玲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6、小张做一批零件,前5天平均每天做54个,前6天平均每天做56个,第6天他做了多少个?

17、有五个数,平均数是128,从小到大排列后,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14,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32,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

18、小丽因病没参加班上的考试,其他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小丽补考的成绩是66分,加上小丽的成绩后,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5分,全班多少人?

19、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7岁,且没有大于30岁的,那么最小的人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20、小郑去看电影,从家到电影院有1500米,下午他从家出发到电影院用了25分钟,看完电影后,又用了25分钟回到家,那小郑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老师给7个同学量身高,7个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如果李亮不包括在内,平均身高为159厘米,李亮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2、如果五个人的平均年龄是35岁,五个人中没有小于30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多少岁?

23、有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1,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

24、四年级去植树,其中有一个分队种了52棵,有两个分队各种了53棵,有两个分队各种了47棵,有两个分队各种了49棵,每个分队平均种了多少棵?

25、甲乙丙三人称体重,已知甲乙两人的平均体重是49千克,乙丙两人的平均体重是47千克,甲丙两人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三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5、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7,从小到大排列后,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03,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

26、甲乙丙丁四人折纸花,四人平均每人折10朵,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折8朵,丙丁两人平均每人折几朵?

27、小华写字,前四天平均每天写85个字,他想使前五天平均写的字数上升到87个,那他第五天应写多少个字?

28、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甲乙丙平均人数是24人,乙丙丁三组的平均人数是26人,丁组有28人,那么甲组有多少人?

二:“移多补少”(基数法)

解题关键:“谁多”、“谁少”、“谁补给谁”、“总的补了多少”、“平均补了多少”;适用于用公式法计算量比较大或缺少条件。

例1、一班同学的年龄分布情况是:12岁的有13人,11岁的有16人,10岁的有13人,这个班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分析:如果我们用公式法,先确定总年龄和总人数,在计算上有一定麻烦;如果我们先确定一个基数,余下的再分,就简单多少了。我们假设这个班平均年龄为11岁,那么“12岁的有13人”这13人多了,总的多出(12-11)×13=13岁;“10岁的有13人”这13就少了,总的少了(11-10)×13=13岁,前者补给后者,正好补上没剩余,说明这个班的平均年龄就是11岁。你看,我们只是转换下解题思路,就把它转化为一道较简单的口算题。

例2、小丽因病没参加班上的考试,其他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小丽补考的成绩是66分,加上小丽的成绩后,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5分,全班多少人?

   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总人数不知道,自然也确定不了总数量,用不了公式法,只能用基数法,用移多补少的思路来解题。

        很明显,由于小丽考试的分太低,在计算全班平均分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补分给小丽,其他同学原来的平均分是96,现在成了95,那每一个同学补给小丽补了96-95=1分,如果我们能知道总共补了多少分,就能确定其他同学的人数。我们可以从小丽得到多少分这个角度来确定总共补了多少分,小丽原来是66分,现在是95分,多了95-66=29分,这些分就是其他同学补给她的总分,我们就能算出其他同学的人数:29÷(96-95)=29人,加上小丽,这个班共有30人

题库:

1、上面很多题都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解题思路

2、小明看一本书,前三天平均每天看了25页,后四天平均每天看了32页,他这一周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3、有一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1,3,5,7,9、、、、、、2005,2007,求这列数的平均数

4、小华前三次考试的平均分是92分,为了使平均分达到96分,小华要连续几次考100分?

5、小红前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6分,这一次考了100分,使得平均分提高到了88分,这次是第几次考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