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浪木听涛 2018-11-27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后期。

一般人认为的后期就是通过PS或者snapseed等电脑或者手机修图软件对照片进行调整。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同一个场景,你用不同的相机或者手机拍摄,即便是完全相同的器材设置,拍出的照片也都是存在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品牌器材的色彩模式的不同。

另外,相同的拍摄时间、机位、构图和器材,你用风光、人像等不同的拍摄模式,拍出的照片效果也是不同的。所谓拍摄模式,其实就是对比度、饱和度、锐化等相关参数在机内进行的不同调整的组合。

手机中的各种拍摄模式更是如此,尤其是很多手机的所谓AI,无非就是通过不同参数的组合形成大量固定的滤镜效果,然后根据用户拍摄的照片内容给予一个相应的识别和匹配。

以上这些其实都属于后期的范畴,只是数码时代的相机和手机,把很多后期的技术前置化了、内置化了而已。

所以说,在数码时代,没有所谓的“原片直出”这个概念。即便你用RAW格式拍摄,不同器材拍出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摄影后期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即便你没对照片进行调整,但是器材早就自动帮你做过了。

包括胶片相机也是如此,暗房中对底片进行冲洗的过程也都存在后期的调整。

如果你还是要追求原片直出的的话,那就去玩小孔成像吧。

今天刚刚调的一张片,不怎么好看,刚学,不过可以看出后期很强大,经常相机直出的片子比手机的效果还差。后期的作用有两,一是还原当时相机拍不出的场景,二是根据摄影师的想法,风格化。


1 赞 7评论
分享
举报

个人更认同“拒绝后期”。现在的“无后期不摄影”的思想和作品,已经多的像“人造美女”和“某国整形”一样多的东西啦。“后期”是不是一种懒惰的行为。摄像头是不是让我们去拍摄“真实的美”,记录“真实的自然”,“真实的事件”。

如果技术再发展,难道那些摄影师都做在家里,靠软件技术加工图片。那么摄像机会不会生锈呢,会不会坏掉呢?一个个摄影的中奖作品都是在家里靠软件和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思想炮制而成。还怎么能称作“摄影作品”。

所以我希望你迈出自己的脚步,真实的去摄影。去不断地发现,发现,未知的美。去不断,不断地记录未知的东西。不断地努力,努力,去钻研自然的色调,去记录“真实”,发现“未见”。这才是摄影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