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子

 净名斋主 2018-11-27

 壶式之一,形若伏虎,用途有水器和溺器两种说法。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虎子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器。瓷质虎子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早期造型呈卧虎状,昂首张口,鼓目,四足屈蹲,背有提梁。中期以后,造型渐渐简单,器身与扁罐相似,肩部有向上倾斜的直筒口,素身,极少装饰。晚期虎首和四足逐渐消失了。

 

虎子——夜壶——消失的文明

虎子——夜壶——消失的文明

“宜兴夜壶好张嘴”,可是流传于江浙沪一带,极有名的俗语。宜兴夜壶不光嘴好,整个儿都可爱,圆鼓鼓、油光光的陶制器皿,敦实好看。自古以来,宜兴是盛产夜壶的地方。成千上万的夜壶在陶工们的手里成型,进龙窑里烧成,发往大江南北。在很久很久以前,宜兴夜壶的名声,比宜兴茶壶还要响,它不晓得解决多少人夜里头的急事儿!一大早,男人们使劲地睁着惺忪的睡眼,一手拎着宽大的裤腰,一手提着装满夜尿的夜壶,“挞啦”着鞋皮,蹭到茅厕边,排掉了肚子里的废物后,顺手把夜壶倒干净,再拾几块小石子灌进夜壶,汲进一点水,轻轻地晃荡几下,连石子带水倒光。这时的男人们,浑身轻松地回家,到得门前,弯下腰小心地把夜壶放在屋檐下晾着,直到天黑才收进房间,放在床前。在江南,倒夜壶是件要紧事,徒弟进门先得给师傅倒三年的夜壶。这是祖辈们使用夜壶的轨迹,天天如此,现在的宜兴乡村,很多老人还是习惯这样过日子。他们说,特别是冬天尿急了,把手从暖暖的被窝里伸去床边抓住壶鋬,把夜壶拖进被窝,一点不用担心被窝里会灌进冷风,多方便呀。在北方人眼里,唯有女人和夜壶可以进到男人的被窝。你看,这夜壶的地位,何等样高啊!不过,夜壶也有“颠倒乾坤”的用处——相当于水壶。抓一大把粗茶叶灌进口子,烧一锅滚水灌进去,满满一大壶,手里一提,一点都不烫手,带进田头,带进窑场或是车间,口渴了,不用碗不用杯,拎起壶鋬,嘴对着口,咕咚咕咚,一阵狂饮,多解渴呀!这夜壶的嘴真是派大用场。(任宣平)


虎子——夜壶——消失的文明

虎子——夜壶——消失的文明
“宜兴夜壶好张嘴”,属贬意词,意思是宜兴人“滑头”,嘴很“花妙”,于是就有了“江阴强盗无锡贼”的反讽,此乃后话,哈哈,具往矣,还看今朝。旧时夜壶在宜兴砂货业内称“丁别”,大小两种,小的容量3斤多,大的容量6斤多。昔日窑工就地泡茶,大口牛饮之良器也。      (编者忆旧)

 

虎子——夜壶——消失的文明
                                                                          图文均来自网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