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运河,官塘河的前世今生

 颖之星语 2018-11-27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列入了世界遗产。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总长1011公里,浙东运河的宁波段,是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也是内河航运与外海连接的纽带。

宁波西塘河,是浙东运河宁波段的主要水路,也是宁波通往杭州,连接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航道。

甬城历代官员学子,行商军旅必经西塘河,出城北上,因此,西塘河又被称为官塘河。

公元771年,唐代宗(李豫)大历六年,鄮县县治迁往三江口,成为甬城建城之始。

公元821年,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鄞江迁至三江口。

明州城依靠奉化江与姚江相汇于甬江的“Y”形天然屏障,在西边开掘了一条护城河,护城河沿长春路南北延伸,南通奉化江,北达姚江。

打开地图,护城河与姚江和奉化江交汇形成的三角地带,就是甬城旧址区域,从东门口到西门口。

一千多年来,甬城范围不断扩大,以三江品口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成就了现在之规模。

上世纪二十年代,宁波古城墙大规模拆除,宁波旧城,已成历史。

从西门口沿着中山路往西,从高桥一带迤逦而来的河流,就是西塘河。

西塘河在西门口汇入护城河,古时的甬城官员,从西门口出城,乘舟西行,过望春,过高桥,入姚江,继续北上,官塘河,实至名归。

岁月变迁,交通方式不断更新和进步,内陆航运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曾经舟楫忙碌的千年运河西塘河,渐被历史风烟淹没,长期沉寂。

现在可以从河上古桥的深深纤痕中,想象曾经的舟楫繁忙。

道道纤痕,如同永恒的文字,铭刻着代代纤夫负重前行的身影。

那是光阴的语言,也是岁月的脚印,人类前行的步伐,艰辛而沧桑,古今多少事,尽付纤痕中。

2009年6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开工建设,西塘河沿岸的老旧建筑陆续拆除。

2014年5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运营,高桥镇,由此进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高桥镇与五水共治相结合,投资3亿多元,实施了西塘河沿线景观工程。

长期沉寂的千年运河,惊艳变身为西塘河公园。

赏景,漫步,慢骑,垂钓,或晨跑,城西多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乘上开往城西的地铁,来高桥镇休闲看风景,成了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西塘河公园,从长乐徐家漕站开始,经芦港站、梁祝站,到达高桥,一线四站,总长4.67公里,每段各有特色。

长乐徐家漕站是生态门户区;芦港站建有湿地岛等景观,成为了生态湿地公园;梁祝站则以梁祝爱情故事为主题;高桥站将抗金文化融入到了绿地景观设计中,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每段风景各具特色,一路走下来,景致独特,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移步换景。

西塘河不止有风景,更有桥上古桥,可供鉴赏,在桥上,感知岁月的痕迹。

轨道交通一号线望春站,出站后,可以看到西塘河上的望春桥。

望春桥始建于北宋哲宗(赵煦)元符元年,即公元1098年。

望春桥最为奇特的是,桥上生长了两棵桷树,一高一矮,形同母子。

桷树生于桥石的石缝之间,水土缺乏,但却生长得高大茂盛,堪称奇迹。

树根与桥面石板、基石合抱为一体,相依相偎,难解难分,天下奇观。

去树则桥亡,留树桥难保,只有同生死、共存亡了。

长乐站与芦港站之间,西塘河上有一座古桥,名叫新桥。

新桥建于明代洪武(朱元璋)丙寅年,即公元1386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明朝开国,18年后,新桥建成。

桥上栏板雕有各种花卉图案,历经六百多年,桥体多有损毁,高桥镇在实施西塘河沿岸绿化美化工程中,新桥的破损处,已经修缮一新,古桥换新颜,沿岸风景如画。

看看十年前的旧影,感叹西塘河十年之间,变化之大,天壤之别。

一号线沿着西塘河,一路向西,公园被秋光染色,赏秋不必远行,来西塘河公园就可以大饱眼福。

梁祝站旁边,西塘河上有座古桥,名叫上升永济桥。

桥边建有埭母娘娘殿,俗称半路庵,故又名半路庵桥,“叠石固堤,结洞为桥”于清乾隆丙辰年,即公元1736年。

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1735年即位,次年,上升永济桥建成。

非常有意思的是,桥名与桥身上的对联构成了一首藏头诗:

上跨长虹路通两岸,

升看朝旭彩映中流。

永固津梁基安磐石,

济人功德惠胜乘舆。

两幅对联的第一字连起来即是“上升永济”,即桥名上升永济桥。

十年前的旧影,落寞沉寂的上升永济桥,现在终于重现生机。

每个站点之间,可以乘坐地铁分分钟到达,当然更好的方式是步行,一路秋色相伴,水岸风光,运河历千年。

高桥镇,镇以桥名。

西塘河在高桥分为两支,一支发源于山下庄一带,由西而来,另一支穿过高桥,经大西坝,与姚江相联,名叫大西坝河。

高桥建于北宋徽宗重和初年,北宋使用重和年号仅仅两年,即1118年至1119年,由此推断,高桥,应是建于公元1118年,至今刚好九百年。

宋徽宗公元1100年登基时年仅18岁,18年后,高桥建成。

高桥建成的同一年,高桥以南,原来浩渺的广德湖,在明州知州楼异主持下,废湖为田。

高桥桥身高大,可容两艘官船平行,在“甬上十佳名桥”中,高桥是最大的单孔高拱石桥。

曾巩在《广德湖记》中写高桥,言其“航舶过往风帆不落”。

南北桥额上各刻有四字,南面“文星高照”,北边“指日高升”,均含有“高”,故名“高桥”。

南面桥额“文星高照”,对联“巨浪长风想见群公得意,方壶圆峤都从此处问津”,北上赶考的读书人,见此必心生快意。

北边桥额“指日高升”,对联“水涨春江双桨移来天上,明月夜渚一珠点到波心”,乘船而来的官人见此四字,必心生喜悦。

高桥建成9年后,也就是1127年3月,北宋徽钦二宗(赵佶和赵桓)被金人掠去,北宋倾亡,史称靖康之耻。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宋高宗)开启了南宋时代。

南宋王朝继续受到金兵侵犯,南宋建炎三年,即1129年,金军直驱南下,宋高宗逃经宁波,在高桥一带,发生了著名的宋金高桥之战,也上演了“村姑救康王”的历史故事。

宋高宗脱险后,曾对村姑许诺,不日派人来接村姑进宫。村姑的母亲走漏了消息,到处沸沸扬扬,于是宋高宗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

明州多草席,称为明席,宁波又称之为“滑子”,源于宋金高桥之战的典故。《四明谈助》记载,“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浙东制置使张俊与金人战于明州西门。俊见民间多织席,遣兵敛取之,以重席覆于路。金骑践席上,皆足滑而仆。因急击之,斩获甚众。”

万斯同诗云:

高宗航海驻鄞邦,

曾把高桥作战场。

却恨元戎轻纵敌,

复教兀术渡钱塘。

穿过高桥的大西坝河,向北延伸,与姚江相通。

大西坝河与姚江交汇的“大运河-姚江水利设施”大西坝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西坝为古之西渡口所在地,古坝已毁,现存大西坝(闸)复建于1962年,是姚江大闸建成后,控制姚江和大西坝河水位的重要水利设施。

这里曾经也是从西塘河北上的舟船,进入姚江的必经坝口。

早年途经西渡坝口的船只,需要借助人力和牛力,牵拉船只过坝,非常艰辛。《四明谈助》记载,“望京门西三十里即西坝,通慈溪路……守胡榘买牛增人,按月支给。”

这里也发生过“西渡僧掷诗瓦”的典故,公元1664年,张苍水反清复明失败被俘后,从宁波押解杭州,“舟次西渡,有和尚突掷一瓦于舟。其外有纸裹之,纸上有诗,今仅传其二句云:此行莫作黄冠想,静听先生正气歌。”意思是希望张苍水不要变节屈服,保留一身正气。

现在这里又在重新建设坝闸,将为控制水位、减轻城西洪涝灾害,起到重要作用。

千年古渡和运河,都已变幻模样。

船只、马车、汽车、地铁,千年运河与古渡的变化,也是人类前行的一个缩影。

回顾历史风烟,展望现代甬城,感怀古今变迁,岁月悠悠源远长。

运河历千年,变身为风景,惠泽世代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