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木香草堂 2018-11-28
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何瑞红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着重给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或者认为没有必要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认为课文没有这方面的例子。其实不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通过学习素质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材,无论从基础知识的整体编排顺序、每一篇课文的整体结构来说,还是从课文的每一段以至每一句话来说,都着它本身内部固有的逻辑顺序。逻辑结构,体现出一定的逻辑规律。如《花园果园》一文,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几种逻辑思维:1、开在桃树上的花叫桃花;开在苹果树上的花叫苹果花(类比推理)。2、桃花、梨花、苹果花都在春天开,果子都在秋天成熟,所以花在春天开,果在秋天熟(归纳推理)。3、树多、花多、果实就多(假言推理)。4、花多,聚集在一起便成花园;树上结满果子成为果园(判断)。5、没有许多果树,不能成为花园和果园(假言推理)。授课时,当然不必讲解这些逻辑知识,重在引导,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这些想象在一定的逻辑思维配合下,将会更深入、更理性,从而形成一种素质。实践证明,学生养成逻辑思维习惯,对理解课文、学习写作,大有裨益。

      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看待事物。课文《骆驼和羊》,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概况是:骆驼和羊争论“高”、“矮”的好处。骆驼长得高,就说“高”好,并做了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骆驼抬头就能吃到围墙里伸出的茂盛的树叶,而羊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对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服输,也做了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羊从又窄又矮的门大模大样地走进去吃园子里的草,而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对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也不肯认输。于是,他们找到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教学这一课,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另一方面;一个人有他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教学时,结合实际例子,举一反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与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通过这样的点拨,使学生从深奥的辩证法中,明白应该怎样去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

      三、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蛇与庄稼》一课,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获得了好收成。

      在教学这一课时,同学们阅读了这一段课文,起始提问,学生总不明白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我通过耐心的点拨、诱导,学生很快明白了蛇与庄稼的关系:田鼠(糟蹋)→庄稼→庄稼得不到好收成;而蛇(捕捉)→田鼠(不能糟蹋)→庄稼→庄稼得到好收成。这样,蛇与庄稼就联系起来了。课文还举例了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思维过程是:猫(捕捉)→田鼠(不能放肆)→土蜂(活动不受影响)→(传播了花粉)→苜蓿得到好收成。同样道理,猫和苜蓿也就联系了起来。

      课文末尾一个自然段还举出了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的一些例子。最后指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安排了一些事物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的逻辑思维例子给学生思考,他们也能够很快作出正确的判断。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养成辩证逻辑思维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语文课文《晏子使楚》这个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想三次侮辱他,晏子反驳了楚王,维护了楚国的尊严,充分表现了一个能干的外交家的才能和风度。那么,晏子是怎样驳得楚王无辞以对的呢?原来是晏子运用了严密的逻辑推理驳倒楚王的。

      晏子三次逻辑推理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让他从洞中钻过去。晏子运用的是演绎推理中的性质判断间接推理(即三论断),驳倒楚王。看——

      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是国家(大前提)

      你们开的是狗洞                        (小前提)

 


 

      可见楚国是“狗国”                  (结   论)

      这次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第二次,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晏子采取了先贬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方法,再次驳倒了楚王的侮辱。晏子这次运用的又是直言三论断的逻辑推理,推理过程如下: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大前提)

      我最不中用,是下等人                           (小前提)

 


 

 

      所以我访问的楚国是下等国家                  (结    论)

      这次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楚王取笑齐国人做强盗,攻击齐国。楚王用的办法是“囚犯=齐国人=齐国”。晏子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以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也不同为例,运用的是类比推理的逻辑推理方法,驳倒了楚王:

 

 

       桔子长在淮                                齐国人在齐国

       南又大又甜                                就能安居乐业

                               同样道理

       桔子长在淮                                齐国人到了楚

       北又小又苦                                国就做了强盗

 


 

       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这是因为……  

      结论中,“也许”,“水土不同”是晏子委婉的说法,其实是说楚国的社会环境是滋生盗贼的“温床”,是楚王治理不善的缘故。

      这次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次斗智,充分表现了晏子的才智和爱国热忱。

      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着重点拨学生理解晏子的思维方法,然后通过表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晏子、楚王的认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辩证逻辑思维的课文例子很多,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只要我们在备课时潜心钻研,挖掘教材,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点击学生逻辑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认识事物。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了辩证逻辑思维定势和创新能力。

                                       (此文荣获省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二年十一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f4ea10100a6rr.html

 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