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作者王来发/母亲的目光

 元霄2017 2018-11-28


作者简介

     王来发,1952年7月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洪泽区作协、诗协会员。退休后开始学写格律诗词,在《江海诗词》《淮海诗苑》《洪泽诗苑》《洪泽湖》《淮安诗苑》等期刊登过一些小诗与散文,在洪泽大湖论坛《蟹都文学》栏目发过一些古诗词、现代诗与散文随笔。





母亲的目光


        快到重阳节了,该回去看看母亲了。母亲今年八十八岁(俗称米寿),腰弯耳背,行走不便,目光近于呆滞,满脸沧桑,两鬓染霜。母亲一生勤劳节俭,重亲情,好操心,易满足。

        母亲十九岁嫁到王家,养育了我们姊妹六人。她年轻时在生产队里干活,割麦栽秧,推耙薅草,样样领先,每天挣10个工分。除此之外,一家八口人的缝补浆洗,种瓜种豆,栽菜浇水,施肥收藏,处处留下母亲的身影。尽管如此还常为一家人的生活犯愁。但母亲的目光却是那样地坚毅,坚毅的目光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困难。

       记得那是六0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母亲一大早带着我去泾河那边“倒萝卜”(别人家刨过的胡萝卜,我们再翻一遍土,捡一些很细很小的胡萝卜),快到中午了,我捡了半篮子,母亲刨了大半篓子,我很想去挖两个大胡萝卜,母亲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那是偷。”目光是那样地犀利,犀利的目光教育我怎样做人。回家后,我们又摘去胡萝卜缨子上的黄叶,洗净后,抓了几把米,连同缨子煮了一锅粥,就是一家八口人的午餐。那年我虚九岁,读小学二年级。

      六四年我考上初中,学校离家二十里,只能住校。周六放学后赶到家,常常是晚上七、八点了。吃完晚饭,母亲安顿我睡下。一觉醒来,只见母亲在月光下搓绳,我说:“妈,你怎么不点灯啊?”妈说:“点灯不要油啊?”这次我没有看清母亲的目光,我想应该是期许的目光。母亲多么期待儿女们快快成长,早日成才。

      六六年农历二月,我最小的弟弟老四出生,老家风俗月子礼送烧饼馓子,周六晚上到家,妈妈从密封的小口米罈子里掏出两块烧饼递到我手里,我泪流满面地看着母亲,她眼里含着幸福的泪花。泪花里饱含着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七十年代初,我师范毕业当了老师。七三年的寒假前我写了一封信回家,说腊月二十二到家,结果放假前公社抽我去帮忙,到二十六才到家。听家人说,妈妈从二十二开始,每天傍晚站在村口朝西望,等到天黑下来才失望地回家。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到家那天,母亲说:“你想妈吗?”目光里充满抱怨与责备。那次以后,我再也不敢告知家里放假的准确时间,免得母亲担忧。

       七七年我儿子出生,母亲抱孙子了,目光里满是喜悦。那时父母还是家里的强劳力,母亲想带孙子却不能如愿。儿子周岁时我们回老家,母亲忙里忙外,高兴得合不上嘴。虽然家里经济拮据,母亲还是把家中仅有的几十个鸡蛋让我们带上,用盒子一层米一层鸡蛋地装好,说孙子吃了,将来头脑聪明;还说“肉生肉,疼不够。”母亲的爱又无私地献给了孙辈们。

       九十年代,我们装上了电话,可是老家没装。表哥是大队书记,家中有电话,离我家大约200米,每次接通电话让人去叫,十分钟后再打过去,跟母亲通话。接电话的路上,母亲高兴地告诉邻居:“我儿子来电话了”,目光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在母亲心目中,儿女们永远是她的骄傲。后来老家装上了电话,通话方便多了,时间不长母亲电话听不清楚了,接着面对面讲话也听不清。我心里总觉得惋惜。从那以后,我每周星期一中午,准时打电话询问母亲健康与饮食起居的情况。

       九五年父亲去世,对母亲是一个沉重地打击。原来不抽烟的母亲开始抽烟,而且烟瘾越来越大,目光里充满了忧郁。以前母亲隔两三年都要到我这里住几个月,顺便看看我舅舅、舅妈,老姊妹叙叙家常。但一到农忙执意要回家,说帮他们烧烧煮煮。母亲八十岁以后就不愿再来,生怕老在外面进不了村。我每次回家给点钱、买点东西,母亲都说不需要,但烟、液体钙、蜂胶不拒绝。逢年过节回家她总是高兴地给重孙们包红包,思维特别清晰,目光里满是天伦之乐。天伦之乐冲淡了母亲的孤寂与忧郁。

    母亲一生吃苦耐劳,好操心。儿子们盖房子,她常常是凌晨两点休息,四点又起来做饭;儿子没订婚,姑娘没找婆家,母亲常常倚在床头发愁到天亮。房子盖好了,儿女结婚了,每件大事之后,母亲人瘦了一圈,但目光里充满了兴奋与满足。母亲的辛劳换来了儿女们的幸福。

   今年暑假,母亲突发高烧,上呕下泻,当我赶到家时病情已经好转。母亲见到我时,精神萎靡,近于呆滞的眼里流下了混浊的眼泪。她的目光告诉我,应该常回家看看。过一会儿,母亲强打精神问洪泽舅舅身体怎样,问我岳父岳母身体如何,病中还关心亲戚的健康。好在吉人自有天相,母亲身体渐渐康复了,饮食起居又正常了。遗憾的是我不能天天陪在母亲身边,儿子从心底祝福母亲健康长寿。

    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孝敬公婆,善待儿孙,邻里和睦,婆媳关系融洽,心态平和,知足常乐。几年前就说过:“多过一个月是小赚,多过一年是大赚。”还说:“难怪我老了,我最小的儿子都见孙子了。”                              

   母亲不识字,也没给我留下财产,但她的言行影响我一生,她的目光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