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独,是理学家们最重要的修养方法

 thchen0103 2018-11-28

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也要加以检束。《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忍心的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并且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警惕是否有什么不适当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和听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不知道。

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坚持慎独,在“隐”和“圣”上下功夫,即有人在场和没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允许有丝毫邪恶念头萌发,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忍道心境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关于慎独,曾国藩专门做过一篇《君子慎独论》,他说: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凛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

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自世儒以格致为外求,而专力于知善知恶,则慎独之旨晦。自世儒以独体为内照,而反昧乎即事即理,则慎独之旨愈晦。

一个人是否聪明不在于他犯不犯错误,而在于他能否从错误中学到经验避免下次再犯;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品行不在于他在别人面前的表现怎么样,而在于他在独处的时候的表现怎么样。因此,对于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而言,每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和慎独也是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