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闲间轶事

 枫江平行线 2018-11-28

汉语方言被国家权威部门的文件列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文件并提出在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汉语方言的口号。

春天来了,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方言和乡土文化的教材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学校、进课堂了,城乡间突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青少年喜欢母语方言和乡土文化的热潮。

这种久违了的社会现象,使我想起了童蒙时期在乡下闲间里听的有趣故事。

乡村音乐轶事 来自林伦伦方言茶话 01:49

潮语的民间故事,潮汕话叫作,略带黄色的叫咸古,故事编得很无厘头的叫无粕古。讲故事叫作学古(学,潮音[oh8])。

学古过去曾经有过比较固定的地方,城市里有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和公园的讲古台等地方,农村里则主要是在闲间。“闲间”是乡村里有房子富余的家庭免费提供给大家的,有大有小,宽敞点的十多“桷缝,狭窄的只有七八桷缝。屋子的角落里放着一只大尿桶,积有机肥用的。有个不成文的“肥水不流别人田”的潜规则,那就是来闲间里的人必须把尿拉在厝主(房子主人)放的这只尿桶里,就当交“听古费”吧。有些地方的习惯,是谁家里有一泡茶叶,都会拿到闲间里来“”,跟大家分享。虽然是几分钱一泡的老爷茶(次等茶叶),但大家都喝得津津有味,一片互谦互让的食,食,食或者请,请,请之声。

                                                  

我小时候被放养在乡下的“外嫲”(外婆)家,中小学也是在乡村学校读的。我的中国文学常识,几乎是在“闲间”里完成启蒙教育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七侠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等等,听得如痴如醉。上高小以后,跟着大人学猜谜,什么三国人名一水浒泊号一(水浒人物的绰号一)等等,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以至于到现在,水浒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的名字、绰号,甚至他们使用的个性化武器,也都基本能记住。

民间故事则随意性比较强,什么猪哥精、狐狸精、夏雨来等等都有。

    

                   学古


闲间还有另外一种教育功能,就是免费教学乐器。“锄头粪箕筐,箫弦琵琶筝”,潮汕人是天生的乐天派,放下农具、吃完晚饭后就开始聚集到闲间,各自操起自己擅长的乐器,人少就独奏,人多了就来个民乐小合奏。什么“寒鸦溪水”,什么状元游街,我们小孩不懂就用潮汕话把旋律记下来,瞎唱一气,还记得有:斑青斑流斑青斑,阿斑骑马来游街;门脚姿娘出来眏,眏着果然是阿斑。你也斑,我也斑,二(ri6)家斑,免相看。……”爱好音乐、有音乐天赋的小伙伴们多数是在“闲间”里学会了吹拉弹唱的。可惜我缺乏音乐天赋,只学了一段时间的笛子,兴趣不大也就放弃了,以至于现在还是五音不全,唱 常跑调,被人笑话。

   啷叮咚[long5 ding1 dong5]


“闲间”是分性别的,讲古、喝茶的是男性闲间,叫丈夫间da2 bou1 打埠)。女同胞们也有闲间,那叫姿娘间,姿娘人聚在一起主要是织网(织,潮音ciah4赤)、绞花,家长里短与听唱潮州歌册。所以,有专家认为潮州歌册是女性方言文艺作品,其实也是没上学机会的女性识文断字的教材。通常是有一位能演唱潮州歌册的民间女艺人被请到“姿娘间”里,专门唱歌册给大家听,或者教大家唱。听众都会从家里顺便带来一些农产品来送给她,例如刚刚收获的米、豆、番薯、玉米,四时八节还有各色各样的。做潮州歌册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历史的老师们告诉我,有的潮州歌册传承人能不看文本演唱多部、甚至十多部的潮州歌册,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

姿娘囝们的巧手“绞”出来的作品--花


垂髫之时跟着外婆、舅妈或者表姐混进过“姿娘间”。稍长大了就不好意思进去了,否则会被认为是嫲人抆(在女人堆里混的男人)。过去对孩子们的不自觉的性别文化培养,那就是男子汉就该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女孩子就该有女人的雅致温柔。现在时尚流行的男孩子娘化现象,在那个时候会被人家看不起的。

闲间里的“古”全是用方言演讲的,语言生动活泼,民间俗语、谚语和歇后语都用上了。有些时候还会来一段顺口溜,押韵的。我上个世纪90年代编著《潮汕方言熟语辞典》,有不少词条都是我自己凭记忆记录下来的。如什么荆州借久成己业(三国演义)、“火烧草料场——事出有因(烟)”(水浒传)、老猪叱散伙(西游记)、孙大圣喝彩——猴叫好(西游记)等等。

爱听的习惯,还被我带到广州了。在中山大学上学时每天午、晚的饭点,也正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楷叔讲古”时间。楷叔大名张悦楷,是广东话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粤语评书讲得棒极了,我整整听了7年的粤语故事,也学会了一口比较标准的广州粤语。                         

              楷叔讲古


现在,各地电视台、电台里也有方言“学古”节目(不少地方改叫“讲古”了,跟粤语一样,但这个“讲”字还是受普通话影响而采用的)。民间的一些文化场所,也有学古表演。但不再叫“闲间”了,有的叫“闲馆”,有的叫“休闲吧”,是以喝茶聊天谈生意为主、偶或也有音乐表演或者文化沙龙的商业化场所了。没有钱,那是不敢进去的。

 免费的闲间没有了,但希望学古”、学民乐能进学校、进课堂,通过它,不但让孩子们学会潮汕方言,学会民间音乐;也通过它,激发孩子们对母语方言和乡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潮汕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