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11月 316督导中学评估报告

 LILONG620 2018-11-28

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316工程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以“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及学生核心素养这个中心,大胆开展教育改革,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坚持突出教学特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XXXXX中学是2006年“普九”项目中创办的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经过十二年的发展,现在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

学校位于县城之东,占地40余亩,建筑总面积188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800平方米。学校以 “团结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确立的办学宗旨是“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形成的校风是“厚德、启智、笃学、健体”,追求的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高质量的初级中学。

学校由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三部分组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体协调。有五层教学楼有1栋,35个教室,微机室两个,录播教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图书、阅览室,可容纳120名教师的多媒体会议室各一个。23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可以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四层图书实验楼1栋,有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各2个,还有音乐、舞蹈室、美术书法室、科技室,地理探究室各1个。学校图书馆藏书43000余册,订阅报纸11种,杂志23种,设有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并实现了开架借书。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每室可供50名学生实验;四层公寓楼1栋,寄宿生有328名。有可供1000名学生生活使用餐厅。现有2个篮球场地,拟建环行跑道及田径场。学校硬件设施完善。

学校开设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七八年级有8个教学班,九年级7个教学班,共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98名。有教职工140名,其中在编教职工119名,临用职工21名。在编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11名,岗位合格率100%。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素质强的年轻教师队伍,97名专任教师中,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80%,本科以上学历占95%,学历合格率100%。

2016年9月学校全面启动课程改革与信息化教学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所有科任教师配发笔记本电脑,办公室配置公用电脑,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优教通”教育资源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目标,利用“乐教乐学”平台、微信、QQ平台,实现了“人人通”“家校通”现代化立体式教学。七、八、九年级全部进入课改实验阶段。各年级各学科人才济济,力量雄厚。

二部分: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指标体系达成情况

一、办学方向(分值150分,自评得分149分)

我校在各级党政及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公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科研兴教,质量立校方针,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中长期办学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规划。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落实《德育工作指南》,把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理想信念、时代精神、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教育。学校健全德育工作机构,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聘请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制事务,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重视校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校党支部坚持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全校师生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大局、核心、看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努力把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骨干教师。

我校教师队伍配置比较合理,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教学均衡发展,差异较小,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无差生理念,实行均衡分班,对学生的考试成绩采用了等级评价制度,不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建立了控辍保学责任制,无学生辍学情况。

二、队伍建设(分值150分,自评得分149分)

(1)教师配备科学,结构合理。

学校按编制学科教师97名专任教师,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9%,本科以上学历占95%,学历合格率100%。专职体育教师5名,音乐教师2名,美术教师3名,计算机教师2名。教师岗位聘任根据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和工作业绩进行民主评议,公开透明,公平竞争,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总体是一支朝气蓬勃,具有开拓精神的专职教师队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人员共计21名,宿舍管理员3名,灶务工勤人员9名,门卫保卫4名,清洁员5名。学校教师配备齐全,年龄、层次结构合理,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工作需要。

(2)教师队伍师德高、师风强。

三年来,学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重中之重来抓。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德育理论知识,坚持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并做好学习笔记,要求教师都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制度,制定出台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建设考核方案》,每学期开展一次行风评议工作。学期初开展师德师风承诺,学期末开展自查工作。学校给每位教师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对教师平时工作中师德方面的先进事迹及违纪行为做好记载,年底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罚,并且责令整改。

每学年开展师德评优活动,落实师德建设“十种禁行行为”和“六个严禁”规定。注重师表形象,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收受家长礼品,向学生推销资料等行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使每一位教师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尊重家长和学生,不歧视学困生。每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锤炼品质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达到“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求。

(3)骨干引领,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并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三年以来我们参加的网络远程“国培项目”的教师到340多人次,每人平均达到280学时;二是积极开展教学示范课观摩活动,培养教学骨干,树立典型,以带动全体教师;三年来,省级教学能手马锐琴老师,市级“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大赛”获奖的XX老师、XXX老师,XX老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获得教育部奖项的吴艳妮老师通过示范课、公开课教学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形成教师成长梯队培训体系;三是学校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5% 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每学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过程落实,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从而带动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校教师业务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县教坛新秀。各科教学都有骨干,大部分教师具备了板书工整、设计合理、语言准确清晰、教态大方、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娴熟等教学基本功。

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市级教坛新秀17人,县级教学能手11名,县级教坛新秀21人。各年级各学科人才济济,师资力量雄厚。2016年在年在全县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中,XXX、XXX、XXX、XX等18位教师取得佳绩,并代表县教育局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张彩琴老师获得三等奖,艾东老师获得优秀奖。2017年全县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中,XXX、XXX、XX、XXX等20位教师取得佳绩,并代表县教育局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青年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在全县中学教师仅有三名获奖教师的情况下,而我校张海霞老师获得英语一等奖,姜娜老师获得数学三等奖。这些教师已成为我校乃至全县教育研究的骨干,为我校“名师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分配原则。

学校实行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依法为教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班主任的工作量按照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有倾斜。

三、教育质量与管理(分值260分,自评分258分)

(1)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分工明确。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XXX校长本科学历,能积极参加岗位培训,能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改革意识强,坚持听课,评课,事业心强。XX书记分管校党支部工作,开展党支部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工作。XXX副校长负责办公室(XX)、教务(XXXX)工作,广播室工作。XXX副校长负责德育(XX、XX、XX)工作,团委(XX)、保卫、门卫、公寓楼管理。XX副校长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包括总务(XX)、财务(XXX)、灶务(XX)。XX副校长负责信息化教学(XXX)工作。各处室,各年级,相关部室人员以四位分管领导为主线协调配合,保障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班子成员经常进行教育理论、教育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经常召开教职工会议,征求学校发展的合理意见或建议,让学校发展不断趋向合理化、正确化、规范化、民主化。

(2)课程设置与改革。

严格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现象。学校保证开设信息技术课、卫生与心理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落实“两操”活动和每日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健康活动。学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三节一会”(文化、科技、艺术、运动会)活动,做到有计划、记录、总结。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和组织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一校一品”的教育特色。

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认真学习《课堂教学常规》,尽量体现以“导学、探索、合作、拓展、反思”为核心的教改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倡导积极参与,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大胆实践等学习方式;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互动方式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身心健康成长。 

(3)教科研工作与成果

学校成立了以年级组各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组织健全,有教研制度、有研究课题、有过程记录、有时间保障。每学期初,学校组织各备课组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计划,集体讨论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合理确定教学进度。教务处随时抽查监督各科教学进度落实情况。

学校备课组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要求教师谈自己的想法、体会,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个人有教学论文、教学心得,并能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成果交流,有190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发表。

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组织两次全校性的教学观摩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间交流,以便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每次听完课都能够及时进行点评,效果良好。

张生照校长每学期开学向学生做一次“开学报告”,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刻苦学习。每学期向家长、教师做两次次讲座,指导家长、教师团结合作,共促发展。

学校在教科研工作中,确立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结合课改工作,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到教学与科研结合,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更新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二是抓好科研队伍建设,倡导做科研型教师;学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市县级教坛新秀17人。三是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研成果实效性。四是抓好课题组的建设和管理,充分挖掘集体的智慧,发扬协作精神,致力课堂教学改革。科研、课改、课题,引领学校全面腾飞,三年来学校有省级课题4个,结题3个,市级课题9个,结题7个,县级课题8个,结题8个;学校有35名教师市级校本研修结题,47名教师县级校本研修结题;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9篇,各类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1篇,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达80多篇。

 (4)教学管理,社团活动。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每学期中期阶段学校开展一次中期常规检查,期末再次开展常规检查,还配合上级教育部门开展一次学校常规检查,一学年共计6次常规检查。每次检查都有记录、有评价、有反馈;张生照校长每学期听评课40 节以上,苗壮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听课50 节以上;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成绩考核等教学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要求。有健全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检查、考核、评价、奖励等措施;教学组织严密、实施有序、监督调控及时有效。教师备课采取集体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学期开展两次月测评,开展一次中期、一次期末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形成分析报告;学籍管理与“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学籍管理规范,学生入学、转入、转出等信息记载清晰、完整;学校档案归档及时,分类分科,管理规范。

学校从2016年开始就成立12个社团,分别成立男、女学生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以及音乐(小合唱)、舞蹈、电钢琴、美术、书法、国学文学、陕北大秧歌等学生社团。副校长分管社团工作,每个社团都有专业老师指导,每个社团组织有自己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记录和反思。七八年级学生全部参与达到705人,学生参与率达到 100%。每学期活动6至8次,尤其舞蹈、足球、国学社团成绩显著,获得过市级奖励。今年又增加了武术社团,参与人达到164人。

(5)班级、团队建设。

学校每学期制定班务管理手册;班级制度健全(包括班级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班级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级文化主题突出,形成自己的班风、班训,班级凝聚力强;班干部由学生民主推荐,每学期或每学年轮换 1 次,保证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班级和学校的各类活动(办黑板报、表演节目、国旗下讲话、广播员等)均应让学生轮流担任。

学校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班主任队伍。为此,我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到目前为止现任班主任和大部分教师都已参加了市级组织的班主任岗位培训。班主任队伍素质良好,能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方案,全面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家长、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比较满意。

团支部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室设施齐全、布置规范,申玲玲老师任团支部书记。团支部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每学期或每学年表彰 1 次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五四”青年节,学校组织优秀学生以及德、智、体、音、美、劳动实践与科技发明等各方面杰出的学生发展为团员,参加入团仪式。

(6)家校共育,规范办学。

学校重视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各年级完善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共育平台,班主任、科任教师、校级领导通过平台积极与家长交流,共同教育学生。学校分年级的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毕业班年级召开升学复习动员家长会,七年级召开新生入学事宜家长会。为了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并适时进行家访,班主任、科任教师详细填写家访手记,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严格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实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实现班额不超过 50 人的目标。确实落实随迁子女“两为主”“两纳入”以及残疾少儿随班就读等政策。建立规范办学行为的保障、监督、奖惩和问责机制。不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不以各种名义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严禁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不组织、宣传、引导、暗示学生到校外参与有偿课外补习。

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做到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过重问题》。严格执行县教育局规定的教学用书使用要求,未曾给学生购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以外的任何教辅读物和各种学具,从未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寄宿制学校妥善安排学生作息时间,除九年级毕业班外,不安排非寄宿学生上晚自习。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学安排,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四、教育信息化(分值100分,自评分100分)

(1)组织管理。依据榆林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标准要求,我校已制定了《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度(学期)实施计划,制订子洲中学教育信息化暨“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工作进度表(2017—2019年)。并将教育信息化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学校成立副校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每学期研究、部署、检查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学校围绕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把硬件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成果应用纳入到常规管理体系之中,并制定了电教管理制度,做到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任务落实。

(2)机构人员。学校成立了电教处。副校长负责,专职电教主任、电教副主任各一名,兼职教师4名,共7名工作人员。学校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分配到电教处,并配套建立检查、考评制度,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学校实行教育信息量化考勤,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考核范畴之中,按照行政后勤课时量化。配备4名专职教育技术人员(含信息技术教师或计算机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近1:20,学校教育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与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3)硬件条件。学校接入200MB联通专网,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内网交换机达到1000MB,学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学校在校务、德育、教务、财务等方面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学校网管中心配置服务器及管理员终端、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不间断电源等。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或一体机,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给每个教室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教师每人都配发了笔记本电脑。学校有两个计算机教室,每间教室配备52台学生机,配备了投影设备,并配有中央控制系统,能保证学生上课时1人1机。

学校配备了接入校园网的录播室1个,室内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1台、触控一体机一台、视频展示台2台、音响设备1套,通过局域网实现同步听课;学校建有校园广播、监视器、调音台、无线话筒等2套、卫星地面接收系统1套;校园电视台可以通过局域网,同步直播节目;校园广播接通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实验室。校园监控无死角覆盖,一部分是各个教室监控,一部分是校园及周边监控,视频存储时间30天,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排除故障。

(4)资源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优教通”及班班通,已经覆盖各年级、各学科全覆盖。数字教育资源,光盘、影像、录音、课件等资源达到200G,近两年来各学科教室制作了大量的PPT教学课件,录制的“一师一优课”、数字实验课、微课等数字教育资源充盈。一线教师都在省、市教育资源网注册了个人用户。教师通过省人人通平台和国家人人通平台远程访问教学资源,能实时下载省级优质教育资源,也可实时在线学习;部分教师上传、下载和应用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市县资源共建共享。学校有1名一级教师入围市级资源开发专家库,8名一级教师入围市级资源开发专家库。

(5)教师培训。学校有县市教育信息技术相关课题,部分教师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上级和校本课题实验研究。教学信息化校本研究比较薄弱。学校组织教师参榆林市电教馆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了信息教育下乡活动,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电子白板培训、组织班班通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等。学科教师能将培训成果用于科研和教学实际。学校教师在每年都在省、市、县级教育门户网站发表教育论文多篇。

(6)应用成效。广大青年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利用课改相关知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80%的一线教师都能恰当的使用课件教学,大批的县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还有省级教学能手,无一不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部分优秀教师有课堂实录和微课程实录。电教教育技术人员能够收集、整理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电教教育技术人员参与组织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并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保证了信息化教育的稳步实施。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它媒体设备,借助网络参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实验,网络交流等活动。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数字化校园网络能在教学中普遍使用,发挥积极作用。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学科覆盖率达90%以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课时覆盖率达86%以上;每学年推出一定数量信息化应用示范课参加各级评选。

(7)经费投入。学校更新机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学校争取上级经费投入,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学校稳步加大信息教育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还购置教辅软件资源,如阅卷系统、网管系统、电子题库、电子图书软件。每学期开学前都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设备大维护。

(8)网络安全。完善的校园监控网络,学校建有各班的班内监控系统,并且有值日人员实时监督,同时在校园内外也分布了监控系统,无论学生在上下课,都可以监督,有效的避免了校园内外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学校配置了网络管理中心,对教室电子白板和教师办公室电脑都设置固定的IP地址,对每一台电脑的网络管理:设备吞吐量60M,300用户以内,含BYPASS功能;包含访问控制、审计、VPN、流量实时监控、外发管理、带宽管理、流量实时监控;P2P、WEB、HTTP下载;即时通讯/网页/邮件等记录及过滤;策略管理,黑名单管理,高可靠性(HA),统计分析报表。对USB安全管理(专业)管理usb端口:可以设置开放、只读、禁用状态,同时可以管理其他外设端口(比如:串口 、并口、无线网卡、红外蓝牙、本地连接等);记录详细的插盘日志、文件拷贝日志等网络应用安全管理。

五、教学保障(分值100分,自评分100分)

(1)校园规划,体育运动设施。

学校教学场地独立完整,无土地纠纷。学校由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三部分组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体协调。校园用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校园绿化面积达到《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相应规模要求,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高出达到5.8 平方米;校舍、建筑、场地及其配套附属设施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标准,满足办学需要。学校没有危房、危墙、危险设施,无木结构校舍, 需要及时维修房屋渗漏问题。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到 10.2 平方米。消除土操场,室外体育活动场地拟建弹性化(塑胶、天然或人工草坪)项目已经上报。有体育器材室,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设备配备 1 套。

(2)功能部室,生活服务设施。

学校的功能部室建设标准、设施配备、管理制度符合新课改要求。有理化生实验室两个,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留守儿童少年管护中心、科技活动室、会议室、档案室、德育展览室、文印室等功能部室达到《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生均教学仪器丰富,满足教学需求。功能部室最大化地提高功能部室和教育教学设施使用率,结合社团活动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书室每周两饭后开放,确保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励适当延长,图书借阅量每生每学年 15 册,提倡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 1 小时。

学生宿舍、食堂、餐厅、卫生间、饮水等达到《陕西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要求,管理制度健全;新建寄宿制学校建有淋浴房,配备晾衣设施等;学生宿舍“八人”制上下单铺。

(3)学生资助,财务管理。

学校为建立残疾少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等特殊群体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与监测;各类资助免补政策落实到位,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规范使用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和各类教育发展项目中省补助资金;学校建设项目专项管理,定期接受财务审计,依法建立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等制度。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等收费标准文件执行,接受社会监督,无乱收费现象。

(4)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在全体师生头脑中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防范措施和保卫制度健全,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力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与教师、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在学校的例会、班会、大型集会上,做好有关交通、消防、食品、预防传染病、自救自护等安全教育工作,及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保障师生的安全。

学校安全应急预案齐备,并每学期组织一次地震、火灾等安全演练,强化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较好,通过教育,让全体社会都来关注,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六、核心素养(分值120分,自评分120分)

2016年年底,从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到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以来,学校要求教师在工作中结合“三维目标”,践行核心素养。

(1)文化基础。

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五四”青年节,“五一”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组织庆节日经典国学朗诵活动,组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演讲比赛,春季组织学生踏青和野炊,秋季组织学生秋游、写生等。每位学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积淀文化知识,还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自主发展。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一直贯彻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主”课堂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学会自学,探究,讨论,合作的等学习能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各年级学生一次体质健康测评工作。做到每位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3 个领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每名学生掌握至少 2 项体育运动技能和 1 项艺术特长。了解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达到个性心理品质良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强等要求;具有安全意识和技能,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有明显的兴趣及特长。

(3)社会参与。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法治进校园”讲座与日常的思想政治学科结合,宣传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范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 5 次,如红旗飘飘广场舞,中学生韵律操表演等,清理街道公共卫生活动等。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法律方式,法治思维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学生具有探究意识,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动手动脑,掌握了与年龄相当的劳动技能;广泛参与各种创造发明活动,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获县级以上奖励。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绿色评价”体系,并吸纳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参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进行评价。每学期评价 两次(中期、期末),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班主任和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形成学生评价素质报告册,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将音乐、美术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内容,每学年举行 一次校园艺术节。

七办学成效(分值120分,自评分118分)

(1)教学质量,教学特色。

把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为办学宗旨。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校不单纯以学业考试成绩评价年级、班级、教师、学生,这样学困生比例近三年逐步降低。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教学质量分析,毕业生合格率达到100%。学校教师、学生的各种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完善,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结果充分应用。

三年来,学校办学理念先进,优势特色鲜明,办学行为规范,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在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育科研、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稳定、优质的办学风格。

(2)学校文化,校际交流。

学校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大力宣传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业务精湛的教职工典型。学校大力宣传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在体育、音乐、美术、科技发明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校风、教风、学风良好,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因地制宜,主题突出,校园净化、绿化。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体现地方特色,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学校建立校际学习交流制度,有方案、有项目、有成效。依据教育“口帮扶”政策,与西安市长庆八中交流与合作;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广泛、效果良好。

(3)学校声誉蒸蒸日上。

近年来,学校师生积极进取,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生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及工作成效较为满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

三部分:存在问题

在学校成长过程中,实验中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与市级同类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问题:

1.教育经费紧缺,学校教师工作绩效的经济激励达不到标准,教育经费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结构方面:薄弱学科(音乐、美术、地理、生物、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导致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受到制约。

3.学生生源相对不充足,优质生源更是短缺。

4.地域与经费因素,教师参与新课程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较少,部分教师缺少新课改的理论与信息化教学形结合的实践课堂教学经验。

四部分:整改计划

1.经费问题:学校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解决资金问题: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申请资金;学校自筹资金;向社会各界申请赞助。

2.教师结构问题:向教育局、政府打报告,希望给予支持。

3.生源问题: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优良精干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设施条件。

4.教育教学问题:立足学校实际,完善校本培训和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平台搭建、继续教育、常态学习、教学研究、师徒结对等途径和方式,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上是我校316督导汇报情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