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山来客原创/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出发如何看待胃酸过多和高尿酸(痛风)症

 雪山来客00 2018-11-28
俗话说“抛开剂量谈问题,都是耍流氓”。尿酸本身并不是“坏蛋”,坏的是高尿酸血症。我们要做的是把过高的尿酸降下来,让尿酸稳定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当然,我们也要警惕某些视尿酸为“洪水猛兽”的错误思想,尿酸也并非越低越好。过低的尿酸,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心血管发病率也可能会增加……

【按】这个资料很有价值!值得深思!
一直都想讨论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从中医《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来分析,尿酸高是怎么回事?

存在即合理!为何不约而同地国外和国内都出现了关于“酸碱体质”的理论?而且一致认为“酸性体质”不好,而“碱性体质”好?

例如一个常见病,就是胃酸过多,造成了胃溃疡,胃酸反流,腐蚀了食道等等……西医就是给予中和剂,酸多了就加碱性物质。西医实际上就是把物理化学的概念,直接套用到人体方面来,这个恐怕不行吧?按照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系,《黄帝内经》说:“酸归肝、甘归脾、辛归肺、苦归心、咸归肾”!也就是说,这个“酸味儿”应该是收纳在肝脏的,当发生了“肝木克脾土”时,酸味儿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脾胃了哦!这个就是胃部的胃酸的来历!而西医理论体系说,胃酸是因为胃粘膜有分泌盐酸的功能,这个从表面上看也对,但是不是问题的本质!而《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所揭示出来的才是硬道理!前文说得好,俗话说“抛开剂量谈问题,都是耍流氓”。适当的胃酸是维持脾胃消化功能所必须要有的啊!但是胃酸超标了,就出现了问题了!这个时候按照中医的观点看应该就是“木乘土”了哦!所谓的“乘”,就是相克过度了!所以凡事都得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炎黄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了!这时候如果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呢?也就是究竟的治本之法应该是怎么样呢?本人觉得,既然是“木乘土”了,那当然应该就是“调和肝脾”才是标本同治之法!这也就是本人的“补气疏肝散”的立论的理论基础!将过度克制脾胃的肝气适度地加以收敛,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确实是效果很明显很明显的!

维持适度的“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机体正常运转所必须要有的!是一个“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实际上《黄帝内经》的这个概念就是现代科学里面的“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里面的概念!现代科学一直到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个科学家维纳创立了“系统论”,而维纳也就是在研究了生物学以后,才发现了系统论的。而炎黄前贤们在两千多年前就是运用系统论的高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系就是一个系统论在人体功能方面的运用!

那么胃酸过多的实质应该是中医的“木乘土”所导致的!引申一下,那么尿酸高又是咋回事儿呢?本人觉得,实际上就是肝气侵犯了肾脏而已!所以才导致了酸味儿从“肾”这个系统溢出来了!治本之法还得是调和阴阳五行的整体性的动态平衡状态!但是对于高尿酸症来说,重点在于调整一下侵犯到肾脏的肝气郁结症!

还有一个糖尿病的问题!现在糖尿病的泛滥已经发展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了!糖尿病患者总数超过了一个亿了吧!那从《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如何看待糖尿病问题的实质呢?本人认为,“甘归脾”,甜味儿应该是归于脾脏的吧!那么甘味儿从脾脏溢出来了,意味着什么问题呢?那就是说脾脏的功能下降了,收纳甘味儿的能力不足了哦!那治本之法应该怎么样的呢?本人认为,应该是健脾补气疏肝,疏导肝气,打开和重启这个“脾胃肝”的小循环,使其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才行啊!

从临床经验发现,所谓的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症,但是还往往会有低血糖的症状伴随着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因为低血糖而造成的头晕症,所以一方面是血糖高,但是同时居然还出现了机体组织的缺糖症状!所以西医的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和方法,一味地降糖,简直就是在慢性的杀人!

所以,炎黄祖宗《黄帝内经》的许许多多的理论,还有待于我们有志于中医的同道们去发掘和发扬光大,同道们任重道远啊!

【参考文献】https://mp.weixin.qq.com/s/LMeHmRblRg0Gw5wOZwFEJQ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