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之路该如何走?

 休休有容2012 2018-11-28

2013年,我国工业副产石膏排放总量为1.8亿吨,但综合利用率不到50%,大部分都堆积在厂区周边,形成了不断增高的“石膏山”,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道路究竟“堵”在哪里?要疏通这条道路,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副产石膏大量堆存,带来哪些问题?

        截止2013年底,我国石膏和脱硫石膏累计堆存量分别约为3亿吨和1.3亿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分会秘书长杨再告诉记者,磷石膏、脱硫石膏都属于工业副产石膏。作为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伴生的以二水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废渣,工业副产石膏不但包括磷石膏、脱硫石膏,还包括柠檬酸生产企业所伴生的柠檬酸石膏、白粉企业所产生的钛石膏等。
       来自石膏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脱硫石膏和磷石膏约占工业副产石膏总量的85%。截至2013年底,磷石膏累计堆存量约为3亿吨左右,脱硫石膏累计堆存量约为1.3亿吨。目前,我国每年火电行业、钢行业和磷肥行业产生脱硫石膏和磷石膏的总量约为1.4亿吨左右。


工业副产石膏大量积压,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杨再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工业副产石膏多以堆场堆弃的方式进行处理,而磷石膏和脱硫石膏中含有的酸性及其他有害物质,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巨大的存量已成为制约我国燃机组烟气脱硫和磷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磷石膏的pH值通常在2~6之间,如果处置不当,磷石膏中的可溶磷、可溶氟会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杨再银说,不仅如此,脱硫石膏露天排放,一出现大风天气,就会形成扬尘污染。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磷石膏中所含氟化物、游离磷酸、磷酸盐等杂质,是导致磷石膏在堆存过程中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磷石膏的大量堆存,不仅侵占了土地资源,而且由于风蚀、雨蚀,造成了大气、水系及土壤的污染。长时间接触磷石膏,可能会导致人体病变,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本可综合利用,何以堆积如山?

       缺乏扶持政策、企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市场需求量小、运输成本高,导致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道路走得并不顺畅来自石膏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包括脱硫石膏、磷石膏、钛石膏、氟石膏等在内的工业副产石膏排放总量约为1.8亿吨,但年综合利用量约为8660万吨,其余1亿吨则直接堆弃。
       在这些工业副产石膏中,磷石膏年综合利用率仅为27.4%,脱硫石膏年综合利用率约为72%。与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积相反,目前,由于过度开采,我国大部分优质石膏资源已接近枯竭。
       杨再银告诉记者,我国天然石膏储量近600亿吨,其中特级及一级的优质石膏资源仅占总量的8%,纤维石膏仅占总量的1.8%,品位较低的普通石膏和硬石膏占到总量的60%以上,“目前,品位在70%以上的天然石膏矿几乎没有了。”
        “与其他工业废弃物不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工业副产石膏完全可以全部得到开发利用,而且是优质的石膏资源。”杨再银说,绝大部分工业副产石膏品位可以达到85%以上,部分化学石膏品位甚至高达98%以上,可深加工利用空间非常大。尽管如此,在现实中,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道路走起来却十分艰难。
四川宏达磷肥厂副厂长周祥林告诉记者,企业每年产生100万吨磷石膏,厂里现在有两套处理磷石膏的设备,每年只能消耗30万吨磷石膏,“现在当地对石膏粉的需求量很小,价格也上不去啊。”
        据周祥林介绍,目前磷石膏制成石膏粉的成本在150元/吨左右,而当地市场上石膏粉的价格仅为100元/吨,远达不到生产成本。“只要一加工就要上税。”周祥林告诉记者,磷石膏制成石膏粉的成本中,有17%来自增值税。这是因为同样是石膏制品,生产石膏粉没有列入国家免除增值税的政策优惠范围之内。



       “生产石膏板和砌块,我们又竞争不过那些专门做这些产品的厂家。”周祥林无奈地说。据了解,2014年,宏达磷肥厂销售石膏粉15万吨,消化磷石膏25万吨,综合利用率仅达到了30%。
        四川广安电厂总工程师张洪说,广安电厂目前每年会产生40万吨左右的脱硫石膏,这些石膏大多只能运到电厂北边的堆场里等着售卖,“我们现在1年只能处理掉十几万吨石膏。”
        张洪表示,现在企业产生的脱硫石膏,只能通过简单处理做成石膏浆液后进行销售,“成本很难降下来”。据张洪介绍,由于没有进行深加工的能力,产品附加值非常低。过低的市场售价和较高的运输成本,都导致了这些脱硫石膏只能在广安当地销售。
“广安不比大城市,市场能消化的量很小,价格也低,每吨脱硫石膏的价格只有30元。”张洪说,市场需求量不高,直接导致了脱硫石膏在当地出现有价无市的境况。  “运费是成本里的一大块,距离远了成本就上去了。”张洪说,如果将运输成本计算进去,这些脱硫石膏最远只能运到企业周边60公里的范围内,再远的话就会亏本。企业走投无路,只能把这些脱硫石膏“束之高阁”。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华电力目前在脱硫石膏的处置方面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销路受到当地市场、运输成本等影响,只能就地消化。


再利用前景广阔,为何步履维艰?
        价格不具比较优势、产地偏远、综合利用前期投入大以及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国标,导致工业副产石膏再利用步履维艰2013年,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量约为8660万吨,其中有6000万吨用于水泥生产,2160万吨用于纸面石膏板行业,400万吨用于墙体材料生产,其他消耗约为100万吨。
        杨再银说,随着我国水泥产量的不断增大,对石膏的需求也相应地增长。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水泥、石膏、陶瓷等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导致天然优质石膏资源不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对天然石膏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提高工业副产石膏的再利用比例,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势所向。”杨再银告诉记者。尽管如此,由于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存在,阻碍了目前工业副产石膏尤其是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步伐。杨再银说,这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天然石膏相对于磷石膏价格低,不利于开展磷石膏替代工作。
        其次,湖北、云南、贵州、山东、安徽5省的磷石膏产量占到了全国磷石膏总量的78.3%,且企业大多地处偏远地区,远离石膏消费市场,运输半径长,制约了磷石膏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三,磷石膏含有硫、氟等杂质,要开发出质量好的新型建材需进行预处理,这导致其在与天然石膏和电厂脱硫石膏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四,综合利用磷石膏需要企业大量投入技术改造资,与之相比,其后延产品的利润便显得微薄。和磷石膏一样,脱硫石膏再利用同样是步履维艰。
杨再银告诉记者,现行的《烟气脱硫石膏》行业标准是由北京建材研究院于2008年受工信部委托制定的,其初衷是为了统一规范脱硫石膏的质量,消化电力行业产生的脱硫石膏,避免因电厂副产脱硫石膏问题引起二次污染及堆存占地问题,为电厂的脱硫系统生产脱硫石膏提供技术指引。


        随着脱硫石膏产出越来越多,一个问题逐渐浮现出来:电厂对脱硫石膏采取承包销售的形式予以处理。这就意味着,电厂脱硫石膏生产可以不受建材行业脱硫石膏标准的约束。


       “当石膏行业向电力行业提出申诉并建议电厂按脱硫石膏的行业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时,得到的回应却是,‘这是建材行业的标准,对我们电力系统不具约束力,除非这是国标。’”杨再银说。叫好又叫座,到底难不难?
       限制天然石膏开采;制定鼓励政策,对利用者给予适当鼓励或补贴;完善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工业副产石膏的再利用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联系。
       江苏一夫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工业副产石膏再利用,公司总裁唐绍林告诉记者,工业副产石膏生产石膏砌块、条板、构件等产品,不但碳排放强度低,而且石膏墙板墙体自重轻、抗震性好、经济性好,在国外应用比例很高。
       “美国住宅80%以上墙体使用石膏产品作为隔墙材料,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石膏砌块在建筑内墙市场份额超过了40%。因此未来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唐绍林说。
       唐绍林告诉记者,经过加工后的工业副产石膏在各项指标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天然石膏,而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石膏制品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仅靠当地企业产生的工业副产石膏早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工业副产石膏也十分紧俏,我们根本吃不饱。”
       与此相反,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本地市场对石膏产品的需求量小,企业产生的工业副产石膏远远消耗不完。“除此之外,又因为成本原因无法长途运输,所以才会造成大量积压,企业对于这种情况往往也是一筹莫展。”唐绍林说。
       据记者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很大关系。于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中规定,将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作为70%以上的原料,生产砖(瓦)、砌块、墙板之类的产品、石膏类制品以及商品粉煤灰的,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按90%计入当年收入总额。


        此外,200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原料中掺兑含量不低于30%磷石膏、硫石膏等废渣生产特定建材产品,销售时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采用旋窑法工艺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磷石膏、硫石膏等废渣比例不低于30%生产水泥或水泥熟料,销售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用磷石膏制成的石膏砌块、空心条板、纸面石膏板等新型墙体材料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根据以上政策,对于大量没有工业副产石膏深加工能力的化工厂和发电厂来说,在对工业副产石膏进行简单处理后作为石膏粉销售时,是享受不到增值税优惠的。
       为什么企业不能再走出一步,将工业副产石膏再加工后进行出售呢?
       周祥林告诉记者,距离四川宏达磷肥厂不远就有一家名为“泰山石膏”的企业,这家企业专门生产石膏产品,在国内属于龙头企业,“我们如果做石膏产品,投资多少且不谈,无论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都完全没办法和人家(泰山石膏)竞争”。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的几位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希望能获得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不是让企业在工业副产石膏再利用的问题上尾大不掉。“我们现在处理这些脱硫石膏,基本上没有利润,也不是为了利润。”张洪表示,“我们是为了环境,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南京)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万建东说,总体看,我国对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尚不够重视,始终处于一边大量滥挖乱采有限的天然石膏资源、一边大量堆积工业副产石膏的矛盾状态。
        万建东认为,要使工业副产石膏再利用“叫好又叫座”,需要在工业副产石膏产生量集中地区依法限制天然石膏的开采,提高天然石膏的开采成本和工业副产石膏的堆存处置成本,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       在确保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工业副产石膏作为原料的相关产品,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考虑对利用者给予鼓励或适当补贴,引导人们利用和消费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品。”万建东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强石膏粉、石膏晶须、高档模具石膏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装备都在开发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也还处于研发阶段。但在技术推广方面,成熟的核心技术在市场推广和应用时遇到了很多阻碍,国内现在在这方面的标准和认证体系都还不完善。
         杨再银也表示,国家应该加大对工业副产石膏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如各地政府投资的工程,要优先采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的新型节能墙体材料,通过加大力度支持大型石膏墙材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来提高石膏墙体材料的应用比例。”

来源:选矿技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