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电周边之钦头村海神——“宋太保”墓

 雲泉 2018-11-28

台山核电大门口有一村庄——钦头村,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赤溪镇海边,以前附近有个古刑场,这个村就被叫做“砍头村”,为了避免晦气,就改名钦头村了。

核电周边之钦头村海神——“宋太保”墓

钦头村村口

在村头的海边有个古墓,这座墓,为青砖砌筑,颇为宽大,背后是小山坡。前面是通往海湾的大路和小河。左旁有一古树守伴,墓碑刻着“宋太保讳刘师勇刘公大人墓”。

据当地传说,南宋末年,元朝大军围困南宋小朝廷于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崖门镇,距钦头村直线距离约35公里),在崖山展开激战,数月后,南宋全军覆没,南宋被灭国。崖门之战失败,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皇帝跳海殉国。刘师勇与太傅张世杰等将转战海上,后见宋朝大势已去,忧愤醉酒,堕海身亡。刘师勇死后,尸体随浪飘至铜鼓钦头湾河口

核电周边之钦头村海神——“宋太保”墓

钦头村与崖门的相对位置

刘师勇死后,尸体随浪飘至铜鼓钦头湾河口。一日,钦头村先祖村民在海边打鱼,见海面漂来一具男尸,如生人睡着一般,不腐不臭。先祖村民赶紧打捞,尸体穿着南宋朝服,根据服饰和腰牌应该是一品大员——太保。先祖村民为了表达对南宋官员为国捐躯的尊重,重新收殓在门板上,并放逐于海上让其继续追随先帝,放逐了四五次,南宋尸体都自动漂回岸边。村民认为这位太保看中了这个风水宝地,不愿意离开,便回村拿锄头等工具准备把太保安葬,后到沙滩上,已见无数只蚂蚁叼沙把尸体埋好,村民称奇,顿时对刘师勇肃然起敬。

核电周边之钦头村海神——“宋太保”墓

宋太保墓墓碑

核电周边之钦头村海神——“宋太保”墓

宋太保墓全景

为了避免遭受大海中南宋十多万冤魂的 “骚扰”,渔民每次出海之前,都会祭拜“宋太保”墓,保佑渔民出入平安,渔民出海也皆能平安归来。

核电周边之钦头村海神——“宋太保”墓

宋太保墓旁的渔船

越拜越灵验,数百年来,当地渔民出海之前祭拜“宋太保”墓,成为一种重要的仪式。久而久之,人们把“宋太保”尊为当地海神。

据记载,至明万历三年(1575)又在龙颈村建太保庙祀奉刘师勇。清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太保墓时,又另在钦头村及大衾山南湾建太保庙。村民说,“文革期间,太保庙被毁了。”

这几年,周边在建工程较多,很多外地人来此地务工,不懂当地风俗,偶有民工海边游泳总出事故。经当地村民指点后,各单位效仿当地村民祭拜此墓,再无此类事情发生……

历史背景

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蒙古称成吉思汗。蒙古在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1年元朝建立,次年兵分水陆两路南下攻打南宋。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继续南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崩逝,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着赵昺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降元之将张弘范率元军攻至崖门,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厓山,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自此,大宋王朝宣告灭亡。

崖山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海战,在中国海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抵抗异族侵略的抗元斗争是正义的,他们坚决的斗争迫使蒙古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野蛮政策。而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十万余人投海殉难,宁死不降。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评价这场战役,认为其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