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力电脑升级,不一样的DELL OPTIPLEX 机箱装机记录

 驿城邮苑 2018-11-28
 本帖最后由 mrweek 于 2015-8-10 22:17 编辑

    话说自己的主力机已经6年了,Intel Core2 Q8200上网的话还是不错的,但是进行视频渲染慢到无法忍受,5分钟的1080p视频竟然要20分钟才能完成,稍微加些特效实时预览一下也要卡得不行。原来是标准机箱,长度刚好多出桌子一点,这也不能忍受,于是选择机箱的长路开始了。
    配电脑选机箱很重要么,机箱就是PC的面子啊,更换一次可不容易。纵观市场品牌不是太夸张就是太精致,正好看上眼的又太贵。选来选去决定剑走偏锋,采用DELL原厂机箱进行改造。DELL的OPTIPLEX系列商务机,工作用过这款,对其印象不错。外观方正简洁,侧板采用免螺丝设计,开启的时候清脆利落,关闭时严丝合缝。电源开关与机箱的细节设计也是亮点。
    下定决心,先抱回来再说剩下的,由于这是DELL的品牌机箱,很多部分都是专门定制的,从此不可避免的填坑之路在这里开始了。图片较多,我会把机箱改造的细节和注意都标记出来,给喜欢的朋友以参考。
1、整机配置
CPUIntel Xeon E3-1231v3
内存镁光 DDR3 1600 1.35v 8GB*2(黄马甲)
主板技嘉 GA-B85M-D3H
SSDOCZ Arc100 240GB
显卡技嘉 GV-N960G1  2GB
电源海盗船 RM-650

2、关于机箱
    电源钮的光效与手感是非常不错的,这也更坚定了我对这款机箱选择。原机是DELL 9020MT大机箱,但是采用M-ATX主板,机箱三维正好比普通ATX机箱都要小几厘米。很适合现在放置机箱的位置。机箱的侧板只有一侧可以打开,采用的锁紧机构很给力,扣上严丝合缝,打开轻轻松松。另一侧和机箱是一个C型的整体,很牢固。



前面板的样子,由于要拆下改造,整理图在最后完成





前面板的USB接口,这是拆下后拍摄的。




显卡扇热冲孔


手感很好的侧板开关,关闭也很严实。


顶部的凹槽很适合放置移动磁盘等USB设备


另一侧板与机箱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卸。


机箱底部前端还有方便挪动的凹槽。


背面的布局,有一颗很给力的机箱风扇。


光驱位的免工具拆卸设计

凹槽细节。

一些机箱的钣金细节


PCI挡板的锁紧设计

硬盘笼子,这是大坑之一,由于显卡买长了,一会需要重型工具来对付它。


台湾建准的机箱风扇,磁浮轴承,PBT框架,算是风扇里的大厂了,看起来很壮实。




















开始用工具拆硬盘笼子了,用了好几个铝制铆钉和钢制卯榫,拆卸还是费些力气的。





哈哈,拆掉的样子


前面板拆卸也容易,看着还有空间,放置块初效过滤棉。NITTO DENKO日东电工的特氟龙胶带很不错,可以用在很多地方,绝缘、润滑都OK。尤其是贴在鼠标下,普通板材桌面完全不用鼠标垫了。





对主板固定位置的改造,凸台周围有些高,虽然看似没问题,但还是增加下固定凸起的绝缘,并不影响主板接地。


机箱风扇采用非标准接口,线序也不对,只有自己重新压线了。


一根根仔细压,很快就好了。


这个线束是机箱电源开关的,一会儿要焊接延长线。
线序说明,一般DELL同款或者类似机箱都是一致的
电源指示灯: 橙色+ 蓝色- 发出白色光; 橙色- 蓝色+ 发出橙色光;
(普通主板一般不支持电源指示极性反转,怎么接看心情了,等于免费赠送双色电源指示灯啦)
电源开关: 黑色与(红色黄色),红色与黄色始终联通



风扇压好PWM接口啦,注意下线序。和Intel规范颜色有些区别。
以图片方向从左算起,如果是Intel的是(蓝=PWM、绿=SIG、黄=V+、黑=GND)


焊接好延长线了


3、机箱准备的差不多,开始放入硬件啦。

    楼主六年没正经装过电脑了,看到现在的硬件发展难免很激动,说出奇怪的话还请理解……
    例如现在PWM风扇的普及,原来都不用风扇调速器了,直接主板BIOS或者软件控制根据温度自动调速,我还留着几个调速器不知道往哪里安装。
技嘉的MATX板,GA-B85M-D3H,这个型号还算是完整版,缩水不严重,其他的D3V等简化的太厉害




风扇连接到主板上了,这个扇子马达的体积还不小,希望对寿命有帮助。









CPU散热采用了传说中的猫头鹰noctua NH-U9S,到手后一看不愧是风冷的标杆啊。性能与做工、细节都很好。


还专门列出了中文,不错。


附件盒,配合不同阵营的主板


原来来自奥地利啊


附件包


还附带了减速线,导热硅脂,与金属的信仰贴……


扣具做工非常好


额外的PWM扇子,用于机箱前置











风扇的铭牌也是金属的,背部是全密封的,不允许用户润滑啥的。


大热天的赶紧用移动电源试一试^i^,凉快下。


安装到塔上的样子


视觉效果确实不错


螺丝的固定压力,上到扣具上时无脑拧紧就行,由这个弹簧提供合适的下压力,与用户无关。


终于说到电源了,电源的事儿选了好久,只有一个要求——单路12V供电(受不了原来电源双路供电,显卡接线基本靠猜的日子了),可是毕竟还是要看脸,选来选去RM650正对胃口,不管合不合适,抱回来再说哈。开箱后的感觉就是好重啊,线材好硬啊。但是中低负载风扇停转,完全没有高频电子噪音,外观给力,这就足够了。由于这个小机箱的结构,背部的风扇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机箱散热功能,长时间使用电源风扇不转也不热。











见到实物总算弄明白原来的问题,到底显卡供电是如何引出的啊。从电源出口就是8根线,在第一个8pin显卡接口处再引出6pin,然后这个6pin再引出2pin,凑成了双8pin供电(RM650电源提供两根跟图中一样的显卡供电线)。不过有这个电源单路12V,54A的供电能力做后盾也是可以的。





















CPU也没啥好说了,有了独显还想要4核8线,还没钱,那就是Xeon E3-1231v3了。
由于越南人工成本低,intel越来越多的CPU都在这里生产了,反正也不能超频,就不纠结产地了。




下顶盖不要用手,这个平台狠下心压下去,黑盖子自己就弹起来了。




内存的话,由于CPU最高就支持DDR3-1600上超频条也没用,那就选个时序好一些的吧。
正好镁光有1.35v低电压的黄马甲可选,看起来还不错。








默认1600下的时序







黄马甲很好看嘛~~



技嘉的双BIOS


声卡的输出电容,只有这里用的是电解,据说对声音有加层。


显卡也是技嘉的,平常游戏玩的少,960就算入门了。但是只顾好看了,买长了。
机箱塞不进去还得拆硬盘笼子,超长卡带来的好处就是散热强劲,在小机箱风道不理想的情况下,
温度还能控制的挺好,显卡PWM风扇噪音控制较好,GPU满载时声音也很低。











又一个大坑来了,USB线束和前置面板线束的接口、定义完全不一样,一根根的慢慢来吧。配套设备一定要齐备,否则真的会因为一颗“螺丝“前功尽弃。
自己测出的线束定义(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但是非官方资料,不保证DELL更改线束颜色或定义):

音频线束
硬盘指示 紫色+ 绿色-
立体声耳机插头3.5mm 尖端L 橙色;中间环R黄色 ;底座G粗黑色;
麦克风耳机插头3.5mm 尖端L 棕色;中间环R细黑色 ;底座G粗黑色;
麦克风感应红色,插入mic时红色接地;
耳机感应蓝色,插入耳机时蓝色接地
USB2.0线束
USB2-A 红色+5;白色D-;绿色D+;黑色GND;黑色GND
USB2-B 蓝色+5;紫色D-;橙色D+;黑色GND


然后再对照主板的USB2.0端子压线


万幸USB3.0是准标准接口,修改卡扣就可以顺利使用了。


下面来”科学“地安装机箱前置风扇……


基本组装完毕了,由于空间有限,基本无法理线。反正也看不见,或者可以采用定制线材。
偷回懒,自己压线实在是太烦了,成品定制线卖的贵是有道理的,每个订单的长度都不一样没法批量啊。
还有RM650这个电源长度对于这个箱子是极限了,注意电源右侧的卡锁是零距离贴上的,
之前以为同老式电源长度一样呢,幸亏没上750,上了就彻底放不下了。


对了,还有这个也重要,DELL电脑的蜂鸣器直接焊在主板上了,所以这里要额外安装蜂鸣器。
选择了USA的SONALERT高大上的蜂鸣器,体积很大。开机同样是一声滴,这个就浑厚有力,细节清晰,^i^.





虽然是DIY的,但是各种信仰贴纸不能少,显卡和CPU要贴齐全。



终于见到机箱前脸,其实是之前忘拍了,箱子要经历各种重型改造,前面板赶紧拆下放到高处躲避。


4、软件部分

说到软件部分,选择了高科技的UEFI+GPT安装模式。

安装飞快,然后关机重启,再次被震惊了。从按电源按钮算起,进桌面只要 7 秒。这也太快啦^^
只是原来的win8由于换主板,微软生气了,原来的序列号无法激活。还要什么电话激活,在电话里输入7位9组 63位安装ID给客服,然后发邮件再次输入一遍并附加上你的购买凭证。最后得到6位8组的确认ID才算激活,折腾人啊,不过微软的客服很敬业,12小时内回复邮件,现在已经升级到win10了,还有点儿想念8.1……

关于机箱的3个PWM风扇,技嘉配有智能调速软件,可以自由设定温度转速曲线,完全不用调速器了。


Premiere Pro处理视频的耗时也缩短到可忍受的范围内,5分钟的1080p大概4分钟渲染完成,原来要用20分钟是要干什么,长一点儿的机器就要包宿。

有了win8.1 64bit 可以愉快地和Hyper-V玩耍啦,虽然虚拟效能堪忧,但起码是正版,没有那么些折腾。


Linux的桌面环境开发的还是不成熟,虚拟机下想改个分辨率竟然要进命令行。进去了还说我各种没权限,对待主人也好严格。最后学会了各种 sudo...  sudo... 速度...





首发CHH,附上I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