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一诗训(三十三):七绝圣手谁人是 诗家夫子王江宁

 昵称40429055 2018-11-28

盛唐诗坛的另一主流派别为边塞诗。边塞诗成就一般议论以高适、岑参为最高,所以又称高岑诗派。其实继初唐四杰、陈子昂之后,开创、引领写边塞诗潮流的应属“三王一李”: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颀(音同奇,修长的意思)。其中尤以王昌龄成就高绝,足以与高、岑并称。

王昌龄,字少伯,曾任江宁丞,又曾被贬为龙标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所以后世又称之为王江宁,王龙标。他在世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世亦有传作“诗家天子”的。其实一来王的成就、地位还达不到这地步,二来古时候“天子”名号也绝不是谁敢随便用的,所以“诗家天子”肯定是因字形相近而误传的。

据说在世时,王昌龄是以五古而闻名的。恕奶爸眼拙,除了《塞下曲四首》之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送郭司仓》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音同院,古代州、府、县的属官通称掾),春潮夜夜深。”、《答武陵太守》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等少数几首外,还真没看出王的五言诗有多出众。不过没关系,反正自明朝以后,王昌龄都是以七绝见称,接下来我们就专门只讲他的七绝。

 

王昌龄的七绝主要有三类题材,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送别诗第三。

王昌龄边塞诗,自以《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最佳,甚至有“唐人七绝第一”之称。奶爸以为,这首诗也最适合拿来解说王昌龄在理论著作《诗格》中提出来的诗歌“三境”说。“三境”其实都是就情景交融来说的。第一层物境,大概是感物于心,如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偏重于客体。第二层情境,大概是移情入景,如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偏重于主体。第三层意境,则是体现纵横、辩证思维的一种更抽象、更圆融的境界。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雄关,都是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宏大的空间感,但这还只是意象并叠的常见手法;加上“秦时”、“汉时”的修饰,就又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整个宇宙时空都交错进了这个句子里。试把这一句换成陇头明月迥临关”岁岁金河复玉关”铁马秋风大散关”之类,大概可以体会到境界的高低不同。后三句既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痛惜,又表现了对英勇的边关将士的欣赏和期盼,悲壮而不凄惘,慷慨而不浅薄,比单纯的表达军民的哀怨或爱国之热情都要高明。

再如《从军行》七首之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等等,意境或苍茫或雄浑,情思或细致或激烈,都是语言圆润、声调和谐、节奏流畅的佳作。

 

王昌龄闺怨诗,主要有两类,春词和秋词。前者用活泼的青春气息反衬,后者用萧瑟的肃杀景象烘托,或写青春寂寞之情,或传老大伤悲之意。前者如《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后者如《长信秋词》五首之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些诗皆委婉含蓄,不着一个“怨”字,却又意旨微茫,余味不尽。

闺怨诗中还有特别别致的一首,即《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截取了一个生活断面,戏剧性地展现了少妇心理之变化,以小见大,富于情趣。奶爸曾经无聊时候集前人成句写过一首伤春诗一上高城万里愁,晓阴无赖似穷秋。忽见陌头杨柳色,欲采蘋花不自由。”关键一句就是借自这里了。

 

王昌龄离别诗,自然以《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最为著名。此诗前两句以辽阔之景烘托离别之氛围,迷蒙朝雨之中,远山皆失而近山犹在,所以楚山之孤既是移情,又是实景。这一意境哀而不伤,与后世诗词惯常将雨声联系在梧桐、芭蕉、残荷等琐物上的用法一对比,自可见盛唐气象。最后一句融合了陆徽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和鲍照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两个典型意象,巧妙而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性。

另外有《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也是乐观而不忧伤的送别诗之典型。同样表达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意,没有人家的典型凝练,但是胜在生动形象,构思巧妙而不造作,所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边塞、闺怨、送别三类题材以外,还有一首《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不可不提。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赴任的途中,听的又是流浪艺人(流人)的悲歌(水调子,属于哀切的乐府商调曲),自然容易产生共鸣,这与白居易写《琵琶行》很有些类似。起句并列三个典型意象构造舞台环境。船、月、枫这个组合,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诗中屡屡一起出现(当然还有上面提到的《琵琶行》),也算是类似于足球界3R、BBC、MSN级别的经典组合了。

第二句妙在炼字,“分付”和“与”两个动词,无可替代,但是好在哪里,无法言传。这一句奶爸喜欢把它解读为“将孤舟、微月、枫林这一意境中的情思分派到鸣筝的声音里和游客的伤心中”,可供看官参考。第三句意旨微茫,是景象又超乎景象,更应该解读为从乐声中加强了的视觉感受,是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作用。结句有暗喻,而且又可以多解,深的既可以是听者之泪水和感触,又可以是乐声中的雨意。总之,此诗从炼字、造句到意象的选取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处处皆自然精巧而有统一和谐地服务于意境的创造,实在是写音乐的古诗中不应忽视的一首佳作。


========e n 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