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快越好?别再被骗了!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18-11-29

完整笔记·战略


本文优质度:★★    口感:杏仁露


笔记君说:


任何企业,只要开始做,都是朝着“基业长青”去的,但“基业长青”的难度系数不可估量。总之,就是艰难无比。


难归难,总有些企业可以做到。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不妨和笔记君一起跟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组织与战略管理系主任路江涌老师走进文章探寻答案吧。


以下,尽情享用~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在VUCA这样一个时代里,企业如何做到持续健康发展”。我将其总结成企业健康发展的6个基本战略问题。


一、基业长青为何那么难?


做企业的,大家心里面都有一个梦想:基业常青,或者叫做持续健康法,但这样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基业长青,面临挑战

 

最近,全球经济也不像过去几年一路向好,大家心目中的一些明星企业,甚至一些明星企业家都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上已待了110年的传奇企业“通用”,大家也都很熟悉美国通用的CEO杰克·韦尔奇。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杰克·韦尔奇的上一任CEO只在美国通用工作了18个月,就在他工作的这18个月期间,通用电器被标准普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给剔除了。

 

 

到目前为止,标普道指建立时的12家企业都已经被标准普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剔除了,而通用电器是最后一家被剔除出去的初始成员。

 

现在创业者越来越多,能够做到卓越的非常少,大多数企业都死掉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来研究这样一个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话题呢?

 

《基业长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的作者写了四本书,按时间先后分别是:《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再造卓越》、《选择卓越》,也可以翻译成《因选择而卓越》。

 

这四本书分别写了企业卓越的几个阶段:


创业阶段、成长阶段、衰退阶段,还有创业和转型阶段。


以此告诉大家,企业发展其实是有一些内在规律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基业长青是一个企业的成熟阶段,从优秀到卓越是成长阶段,然后企业都会面临最后的衰退,但很多企业因为选择而变成了卓越企业。

 

所以基业长青是大家心里的一个欲望,但为什么有些企业好像轻轻松松就能做到,有些却做得很困难呢?

 

2.新时代,新常态

 

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不光是我国提出了新时代、新常态,全世界都是这样。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传统的思考方式,比如线性的思考方式可能已经不太适合现在企业的发展。

 

二、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


企业在持续转型,持续变化。所以,首先线性思维方式要向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转变,主要有两个原因:

 

1.时代的变化

 

比如十九大里提到“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拆一下“美”这个字,其实是一个“羊”加一个“大”。

 

我对它的理解是,假如我们吃过烤全羊之后就会知道,羊大了之后烤出来才好,非常瘦的就不好吃,这个讲的是事情是不是充分。

 

“好”字很好理解,一个女加一个子,其实是一个平衡的概念。

 

我们说“不平衡”“不充分”指的是系统性,美好生活也是两个方面,'美'对应的充分,'好'对应的平衡。



所以说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思考,它可以是平衡且充分,也可以是不平衡且不充分,或者是平衡但不充分,或者是充分但不平衡。这就要看各位所在的行业在哪个角度。

 

2.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

 

复杂在我理解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方面,一个是空间维度。

 

从时间上看,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快,相对来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这样我们将经历很多周期。

 

从空间维度也有两个方面,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两个挑战:

一个是时间加速,时间加速带来了不确定性。


大家可以想象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不仅速度非常快,有非常多的叉路口,这时就会遇到很多方向上的选择问题,就是你能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会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

 

另一个我称为空间折叠。


就是我们很多东西看似很远,其实很近。芝加哥下雪跟我们是否关系,其实有关系的,因为我们同属于全球这样一个系统里面。


 

3.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


我把复杂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不确定性,即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另一个是不连续性,即未来发展道路的不连续性。

 

“不确定性”就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你往哪儿去不确定。


“不连续性”就是你选择一条路,能不能过得去是不连续的。

 

不确定性高,不连续性也高,它像一团乱麻一样,创业者对此都深有体会。这是图中右上角象限,处于模糊阶段。

 


当创业者确定方向和路径之后,就会变为右下角这个象限。这条线两端的方向是确定的,但中间的路径不连续,就像一个成长阶段的企业,找到了方向,但能否过得去是未知的,我们要努力去克服困难。

 

很多企业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后,就会进入状态良好的成熟阶段,就是方向确定,路径连续,但是不好的消息是时间越来越短了,这就是恒常的阶段。一条直线,大多数企业面临新的方向的选择,进入到左下角这个象限。

 

如果方向的不确定性高,路径不连续性低。则进入图中左上角象限,这是无常阶段。

 

即便你有很多资源和能力的积累,但方向选择依然非常关键。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复杂这样一个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的人生:

 

童年时期,小孩子不确定性高,不连续性也高。


青年时期,不确定性高,不连续性低。


再到中年,方向不确定性低,不连续性高,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人到老年,就像一条直线,方向确定,路径也连续。

 

基于这样一个框架,我们也可以理解企业:

 

创业阶段,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双高;


成长阶段,方向确定,但能不能过去,就要看自己是不是足够努力,这也许要天分,也许要坚持;


成熟阶段,是一个计划经济或者是一个计划战略;


转型阶段,持续选择方向。


 

 

华为为例:


华为在找方向在找路径时,国内小灵通的普及,甚至占了主导地位,导致华为做CBMA只能走出去,于是提出了一个“二十年后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这是一个愿景式战略。

 

但10年就达到了这个目标,于是开始进行更多的开放性创新,或是竞合战略。总部制定计划,然后和全世界友商协同发展,这是计划阶段。

 

随后,华为也遇到了金融危机之后的需求下降,但它“云管端一体化”战略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下往上涌现的。


 

三、如何理解战略?


共演战略框架也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企业战略。世界越是复杂,我们越是需要简单的战略,越要从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开始。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理解战略呢?

 

所谓战略,就是格局×视野;所谓格局,是一个空间概念,是系统性;所谓视野,是一个时间概念,是动态性。

 

我将其总结成几句话,叫做“见终局、揽全局、知时局、应变局”。简单来讲,就是从格局和视野方面来进行区分,我们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大局,既要能够看到现在,又要能够看到未来,这对企业家有非常高的要求。

 

 

以阿里巴巴制定战略的四个步骤为例,基本上是这样的:终局、布局、定位和策略,其实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行动。

 

见终局才能有方向,揽全局才能更好地布局,知时局才能更好地定位。所谓知时局,就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所谓应变局就是企业应对未来的变化。

 

这跟我们讲的战略等于空间和时间,或者是格局乘视野,从我的角度我更愿意叫它系统性×动态性



作为一个企业家,不仅要兼顾全局,还要看到企业动态发展,不光看过去还要看到未来。我将其浓缩为一个理论框架——共演战略。

 

所谓共就是共同,是系统性,是空间,是格局;演就是演化,是动态性,是时间,是视野。

 

所以说整个体系下来就是两个字——共演。

 

四、企业健康发展的六大基本

战略问题和战略四要素

 

1.企业健康发展的六大基本战略问题

 

战略体现在企业上面,主要有六个基本方面,也是一个企业必须回答的六个问题: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原因Why,过程How,结果What。

 

德鲁克先生讲过:


第一,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就是创造顾客。

 

企业的事业是什么,不应该由生产者决定,而应该由企业的名称或章程来决定,应该由顾客,用需求来决定,这就是企业存在的因,即Why,是用户。

 

第二,在《管理的实践》里,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然后管理管理者,最后是管理员工和工作。

 

所以说员工和工作构成企业的组织,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的能力之源就是组织,即Who。

 


第三,因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所以企业具有营销和创新两个基本职能。

 

两者的客体都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即What,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第四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这个取决于市场潜力、市场趋势、市场结构,市场创新和市场需求,也就是我讲的第四个要素市场,Where,即企业存在的情景。

 

第五企业规模有四个阶段,小企业、中型企业、大企业、超大型企业,不同阶段企业结构是不一样的。这其实就是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是企业变化的机遇,即When。

 

第六成长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在恰当的时机把恰当的产品放在恰当的市场上。


成长具有周期性,并不是越快越好,企业也并不是一直能够持续增长。这就是第六个关键点How,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综上而言:


企业发展的6个基本问题首先是Why,企业为什么存在,为用户存在,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


Who是谁来组成的,由领导者、员工组成的;


企业做什么,就是你的What;


企业在哪里做就是市场(where);


企业什么时候发生重要变化,其实就是When,就是阶段;


怎么变化就是路径,就是How。

 

所以Why、Who、What、Where、When和How是一个企业必须回答的六个问题。

 

2.战略四要素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的战略有四个要素,都基于企业的基本观察,即企业一定是有经营对象的,就是管事理人;企业也有一个边界,就是我们无论怎么强调无边界组织,企业也会有一个边界。

 

这个边界,有内有外,外部是用户,内部是组织。内部的事是产品,外部的事是市场。

 

这和我们刚才讲的六个要素中间的四个是对应的,就是企业的4个要素: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

 

 

接下来涉及到理论框架的落地问题。当我们知道一个框架从哪里来,就知道它会往哪里去,或者我们会告诉它应该往哪里去。

 

关于企业四要素,我会在每一个要素中都找出至少三个基本要点。比如:

用户包括:用户特征、用户需求、用户选择。


组织包括:领导者、团队员工、组织管理。


产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商业模式。


市场包括:技术来源、资本来源、市场竞合。



我们基本上可以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放在这里。

 

企业就像生命一样,有初生、成长、扩张、转型四个阶段,企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想把这个企业做成,然后在成长阶段想把它做大,到扩张或者成熟阶段想把它做强,到转型或者衰退阶段你想把企业做长,这就是四个阶段,创业、成长、扩张和转型。


 

给大家看一张图,横轴是企业四个阶段,纵轴是企业价值,一般情况下,企业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增长,但如果进入衰退阶段就会往下走。

 

但如何能够转型成功呢?

 

这里的一条实线和一条虚线,我称为双S曲线,反映了企业战略的动态性。



还有四个方格,就是刚才四象限的变化,创业、成长、扩张和转型四个阶段,这是它的四个路径。

 

在用户路径方面,创业时是天使用户,成长时是大众用户,因为天使用户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的成长。

 

在扩张阶段,企业需要围绕爆款产品来做一些关联产品,实现多元化,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

 

可以利用需求的互补性,等到转型阶段,那些转型成功的企业,它们做的是品类创新。只有新的品类,才能支持企业持续的发展。

 

企业总是有一个顶的,用户增长见顶后,就需要去挖掘累计用户。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根本目的不在于挖新而在于挖潜,就是用户的潜在需求。

 


再往后,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已经已经出现了见顶现象,就需要进行转型了。这时,你要重新认识你的用户,找到你的非用户。

 

组织和用户一样,也有发展路径。

 

创业阶段,创始人非常重要。在成长阶段,创始人会成长;在扩张阶段,创始人会成熟;创始人在企业衰退的时候要重拾创始人精神。

 

除了创始人,还要找团队。团队其实也一样,刚开始你要找互补的团队,但是这个团队不见得就能做那个事情,你要让它在成长期实现专业化。


企业发展到扩张阶段,你这个团队需要职业化发展,就需要换人。在转型阶段,仅有职业化的人已经不行了,我们看海尔张瑞敏先生喊了十几年叫“员工创客化”,就是说要激活这个组织。


 

谈及产品时,我们都知道刚开始创业时,企业专注于做一个MVP。

 

成长阶段,MVP成为一个爆款产品,企业这时候做广告,才能利用所谓的规模经济。

 

扩张阶段,企业需要围绕爆款产品来做一些关联产品,这样才能多元化。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利用到需求的互补性。

 

等到转型阶段,如果观察转型成功的企业,大家都会发现它们做的是品类创新,只有新的品类才能支持企业持续发展,比如亚马逊等都是做品类创新的企业。

 


最后是市场,企业一定要有技术,从创业阶段到转型阶段,经历了创新性技术、成长性技术、主导设计和技术范式变革的演化过程。

 

企业所在的市场也从创业时的混沌市场,变成成长阶段的蓝海市场,进而进入扩张阶段的红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最后则会进入转型阶段的蓝冰市场,意思是市场还有个冰盖,没有融化。企业要么等它融化,要么把它打破。

 

四、企业健康发展的六大基本

战略问题和战略四要素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间,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既有连续性又有不连续性。它的不确定性在哪儿呢?我们说企业不同阶段,你的方向不确定,路径可能不连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