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新月:进步还是倒退?重估魏晋之后的书法价值——赵新月谈艺录

 特型演员赵新月 2018-11-29


魏晋之后,书法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

我强调先要搞清楚,什么叫“进步”?

进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向上发展,比以前更好。

第二,向前发展,比以前更新。

第三,像外发展,比以前更多。

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找寻答案。

第一,魏晋之后,书法向上发展了吗?换句话问,魏晋之后的书法,比以前更好吗?

答案是:基本没有。

以魏晋代表人物王羲之为例,其书法技法的完美,一千多年来,尚无人超越。即便是颜真卿,虽然几乎可以和王羲之比肩,但书法总体完美程度包括技法,依然没有超越王羲之,更遑论别人。谁能说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以及赵孟頫、王铎等超越了王羲之?他们还没有超越。

不过,总体完美程度,在“向上发展”这一维度上,虽然后人没有比王羲之“更好”,但书法技法的某些方面,倒有超越。比如,比王羲之或更“逸”,或更“媚”,或更“劲”,或更“遒”,都小有发展,不平衡发展,但谁也没有在总体成就上超越作为“集大成者”和“最大审美公约数”的王羲之。

所以,从“向上发展”这个维度考量,魏晋之后,书法基本没有进步!

进步还是倒退?重估魏晋之后的书法价值——赵新月谈艺录

第二,魏晋之后,书法向前发展了吗?

“向前发展”是什么意思?

就是做魏晋书家没有做过的书法事业。

这方面,成就非常令人可喜。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认为这至少包括三条具体路径。

1、创造新书体——魏晋人没有的书体,被无数后人创造出来了。颜柳欧赵、苏黄米赵(赵佶)、褚体、文征明体、板桥体、金农漆书、大千体等等,直至毛体书法,都是王羲之之后的“新书体”。

2、拓展新领域——魏晋人没有见过、没有写过的领域,被后人开辟了。比如草书,魏晋多章草、今草,没有狂草,但魏晋之后,涌现出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徐青藤、傅山等狂草大家。还有,篆书、甲骨文书法,王羲之不写,也不可能写,他没有见过甲骨文,但清代至今,篆隶方面,大家辈出。

3、建立新坐标。以“魏晋风度”为核心的审美价值,虽然好,虽然难以超越,但毕竟时代不同了,单向度的审美标准和用笔方法被冲击,于是才有了书法史的另一座高峰性构建——颜真卿现象。颜真卿,就是一个新坐标。

所以,从“向前发展”这个维度来考量,魏晋之后,书法获得大进步!

进步还是倒退?重估魏晋之后的书法价值——赵新月谈艺录

第三,魏晋之后,书法向外发展了吗?

“向外发展”,就是向书法之外的东西寻求意外“补贴”或“营养”。比较典型的也有三种:

1、向美术发展。这就形成了“画家字”,以及前些年的“现代书法”等现象。需要说明,“画家字”有好的,如宋徽宗、郑板桥、金农、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翟润书。而更多的,是失败的。

2、向材料发展。如硬笔书法的兴起,装裱时的过度剪贴等。

3、向市场发展。如书法表演,书法炒作,书家签约等。

想起老电影《笔中情》里的一个镜头:赵旭之(王羲之)未成大名时,在文娟面前卖弄书法,文娟笑曰:“你原来是个卖字的啊!”由于过度向市场发展,今日的“赵旭之”们都成为“卖字”的了。

所以,从“向外发展”这个维度来考量,魏晋之后,书法似乎也获得不小进步,但这方面的进步,有时离书法太远了,滑入泥沼,走向泥潭,因此意味着“退步”。

基于以上大致分析,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得出三条结论:

结论一:魏晋之后,在“向上发展”方面,基本没有进步。

结论二:魏晋之后,在“向前发展”方面,日新月异,进步大了!

结论三:魏晋之后,在“向外发展”方面,大有“进步”,但这个“进步”有时的确是进步,有时却是退步!

总体结论:魏晋之后,书法向前发展进步了,但还没有比王羲之写得更好!

回答完毕。

赵新月写于野草书屋。(拒绝转载或变相抄袭转载)

【声明】本文和“新月新语”文章谢绝微信公众号和其他网络转载!!!

“新月新语”文章百分百原创,目前发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媒体未经授权转发“新月新语”文章,导致赵新月个人微信公众号无法发表,极为不便。为尊重原创,谢绝转载。敬请配合!

进步还是倒退?重估魏晋之后的书法价值——赵新月谈艺录

上图:赵新月演讲你来西柏坡看什么

上图:本文作者赵新月讲毛体书法

(赵新月,一介书生,理论工作者,中共党员,河北作协会员、美协会员、书协会员,党史研究专家,西柏坡学创立者,特型演员,广播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主要著作:《西柏坡来电》、《你来西柏坡看什么》、《大西柏坡赋》、《开国第一城》、《西柏坡学发凡》、《画家书法八大家》、《悯生论——主持人书简》等,主演《赶考》、《亲情毛泽东》、《平津战役》等影视剧舞台剧,主要研究方向:文史哲经艺)赵新月记于野草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