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历代源流考》伪造在明朝初期

 荷香月暖 2018-11-29

族谱研究

《董氏历代源流考》伪造在明朝初期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我在 14-04-13 《祝融部落联盟孕育道教的起源----兼论董公庙与董晋兄弟》,0140501日初步进行《宋朝董德元的谱序考证》;2015519日进一步对《<董氏历代源流考>的考证》,提出《董氏历代源流考》出炉于元末,现在结合多方面考证,根据《旧谱事略》记载“癸卯春(1371),友善同侄良玉因商道经宁都苎畲,偶值乡亲彭时中馆授于彼。因言则善翁乱中流寓,因家于此,所依族谱一本,今藏其家。友善购求得之,乃令良玉携归珍藏之。”,那明朝初期洪武四年(1371)修旧谱至明嘉靖丙申(1536)修新谱之间应该是《董氏历代源流考》的确切伪造时间。

一、《董氏历代源流考》与历史记载不符

1、董黯的世代、董宣以及其儿子与历史明显不符

首先看世系:“仲舒公以天人策进封江都王相,生子曰纶,纶生翚,翚为侍御史。翚生宣,字少平,光武时为洛阳令。宣生吉,吉生舂,为卢江太守。舂生黯,以至孝称,召拜郎中不起。黯生宗鼎,鼎生燮。”

这里面有几个史上记载的人物:董仲舒、董宣、董黯。

首先从《考》载董黯是董仲舒的七世裔孙,然而唐朝大历十二年,明州刺史崔殷在为董孝子修庙所撰碑文中概述了董黯是“六代祖仲舒,汉太中大夫”,故《考》为不符史实之一;

第二是《考》中的董黯的父亲是董舂,依据唐朝修庙碑文“六代祖仲舒,汉太中大夫。嗣孙字春,领庐江太守。”,嗣孙,基本解释为:①承嗣的子孙。②指孙子;若以孙子解释,《考》中董仲舒的孙子是董翚,此为《考》疑点之一。

第三是《考》中的“宣生吉”,查看《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http://gj.zdic.net/archive.php?aid-6112.html的《董宣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也就是“宣生并”,因此《考》中的“宣生吉”与历史不符。

2、董昭与其儿子与三国志记载不符

再看“承生和,为益州刺史。和生允,蜀汉为侍郎,延熙中守尚书令,孔明谓后主曰:'允忠亮死节之臣也。’允生昭,拜司徒,谥定侯。昭生挺”这一段世系,《后汉书。献帝纪第九》:“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故“承生和”为存疑;  

“和生允”符合《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记载“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但是“昭生挺”与正史不同。《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子胄嗣。胄历位郡守、九卿。”“昭弟访,在张邈军中。……文帝即王位,拜昭将作大匠。及践阼,迁大鸿胪,进封右乡候。二年,分邑百户,赐昭弟访爵关内候,徙昭为侍中。”记载东昭的弟弟董访,担任侍中,封关内侯;董昭的儿子董胄,历任郡守、九卿。也就是“昭生胄”不是“昭生挺”。故“昭生挺”与史载不符。

二、谱序画蛇添足露出伪造的尾巴

谱序尾部“缵蜀汉死节之允,则忠良优矣;缵李荐之晋丁榜之槐,则相业成矣。”这一小节,叙述三个历史故事:“三国董允忠良、唐朝李泌荐举董晋方正、南宋丁大全弹劾董槐”,也许前两个故事没有什么问题: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丞相诸葛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 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剌史,上疏以让费祎及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传中描述董允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争执再起,互相控告对方谋反。董允与蒋琬都保举杨仪而质疑魏延的行动。其后尚书令蒋琬担任了益州刺史,他上书刘禅,希望能赐费祎及董允爵位、食邑,但董允始终推辞不受。其次是《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三卷》(唐纪)(7)记载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屡乞更命相。上欲用户部侍郎班宏,泌言宏虽清强而性多凝滞,乃荐窦参通敏,可兼度支盐铁;董晋方正,可处门下。”;这两个都是董德元之前的故事;但是,董德元(1096-1163),而《宋史·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记载“四年(公元1256年),策免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时大全亦论劾槐,书未下,自发省兵迫遣之。”。因此,宗亲提出:“文中有句'缵李荐之晋丁滂之槐’。李沁荐举董晋为相是唐朝事,但丁大全宝祐四年(1256)驱迫,弹劾董槐的事董德元怎么能知道呢?董德元(1076--1163),状元郎能预见93年以后的事?”简直是未卜先知了?

  因此,后人借用董德元的名义伪造的《董氏历代源流考》也就显而易见,愈加清晰了。

三、晋申三的谥号颠倒错位

  《董氏历代源流考》世系记载“初生三子:长曰晋,字混成,世居河东虞乡万岁里,少以明经上第,唐德宗贞元年间拜相,爵升陇西开国郡公;次子申,字络成,吏部侍郎,谥恭惠;幼曰三,从许旌阳斩蛟有功,追封白马将军,至宋万里崇祀(庙享)”,那谱序就以董申“谥恭惠”?

宋徽宗时期开始,每年进行考试,根据成绩,分别授以元士、高士、大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老士等名号。要说南宋之后把清然列为居士,或后人改万一为居士,尚说得过去。但是,这个董申“谥恭惠”就是移花接木了。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九十五》“晋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六,废朝三日,赠太傅”,《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七十六》记载董晋“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董氏历代源流考》,有意去掉董晋的谥号不写,却写董申的谥号与董晋的一样?李代桃僵,有意混淆?

四、《董氏历代源流考》的神话来源于乂公的两个儿子的汇集

  《董氏历代源流考》世系记载“幼曰三,从许旌阳斩蛟有功,追封白马将军,至宋万里崇祀(庙享)。”这样一个汇集“许旌阳”、“白马将军”、“ 崇祀(庙享)”的人物是谁呢?

  海口族谱记载“德兴之族分乡而居,分祖而族,侠之居曰海口,尊乂公为始祖,分三子,长全福、次全讬、季则全桢也。唐广明时盗起,全祯献策,行在受命,讨贼有功,累爵殿中侍御史兼此将首,后因朱温篡唐,保守鄱阳,兴于唐室,设于王事。邑人念保疆奠民之功,立庙祀之,谥曰端公。全福转漕助弟,讨贼斩蛟一害而毙死。邑人念勤王致死,庙祀里之银港。”,我引用该谱序与下面的典故,不是对时间的记载认可,只是用来说明《董氏历代源流考》的神话来源:

端公,唐人对侍御史的别称,也叫台端。汉水流域,南接巴蜀,东连楚土,风俗毕近,文化一体,巫觋之风颇盛。《汉书》、《宋书》、"地理志"都有"汉中之人,不甚趋利。好祀鬼神,尤多忌怨,崇奉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的记载。他们在当地被混称为"马脚",即天神马头驾前执事使者,负有神圣差遣、驱魔逐鬼的职责。男觋习呼为"端公",女巫惯唤为"神婆""端公",为唐官职务,将巫师称为"端公""马脚"

许逊(239-374),字敬之,别名许敬之、许真君、许仙、许旌阳、许祖。豫章南昌人,晋代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尊称许天师。道教尊为许真君,在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晋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任旌阳令,后弃官东归,于西山中修道炼丹,着书立说,创"太上灵宝净明法",白日飞升。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太熙元年(290)以后,许真君东归后,时逢彭蠡湖(今鄱阳湖)蛟龙为害,水灾连年,许祖率领众弟子,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斩妖除魔,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上面是有关的资料,下面是海口镇董氏典故十则的两个故事:

海口镇董氏典故三“义马忠主”:董全祯,唐末名将,德兴海口董姓人,任殿中御史兼八砦将首,胯下一匹白战马,人称白马将军。这匹白战马跟随董全祯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全祯爱马如子,马亦通人性,对主人忠诚不二。在鄱阳大战中,因寡不敌众,祯战死,马负主人尸首回归故里海口,嘶号长鸣,跪于主人尸旁不起。祯葬后,马昼夜不离墓左右,终日泪眼盈盈,村人见其渐枯渐瘦,心哀怜之,欲慰抚受良食,近牵之,马大号,用脚蹬踢不从,村人不可触。马守墓三年,凄绝而亡。村人敬之,举奠礼,葬于主人全祯墓旁,铭曰“义马坟”,与人共祀。 

海口镇董氏典故九“银港斩蛟”:唐末广明年间,国局紊乱,战争频发。海口董氏二世祖董全福,因其弟董全祯率军在前线作战,他便在后方筹运军粮进行支援,帮其弟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一日,从海口黄渡河押送军粮由上游而下,当船行至海口银港一深水处,有一个长期在此为害的蛟兽,忽然跃出水面,咬住一船工拖入河中,全福见此,立即拔出剑来,跃入水中,救出船工后,与蛟大战。因蛟龙硕大凶猛,全福受伤甚重,但依然持剑在水中与之搏杀,人与兽血流无数,河水殷红一片,最后蛟死人亡,双双毙命。邑人念全福勤王死,在银港河边山岗上立庙祭祀,全福墓在庙后。帝下旨谥曰:银港威烈神。敕斩蛟处曰:浴龙池。宋朝有一学士在银港游瞻全福庙时,特题云异人古剑昔时分,漕运充兵为弟昆蛟害已除公亦殒,至今银港水犹浑。 

可见,董乂的三个儿子:长全福、次全讬、季则全桢。那董全福银港威烈神,斩蛟有功,庙祀里之银港,万里崇祀;全桢人称白马将军,立庙祀之,谥曰“端公”。

  因此可以判断:《董氏历代源流考》把“斩蛟有功”的董乂长子董全福,与董乂的三子“白马将军”、谥曰“端公”董全桢,而端公才与道教“许旌阳”挂钩。就在《董氏历代源流考》变成一个人:董三。变成把乂公为董申,把董申的弟弟董三,实际是把乂公儿子集于一身的化身。

201811291:50荷香月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