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道路两边,自家小院里,即便树上落再多叶子,除让人新奇外,再没孩子去捡拾了。不过对上世纪出生的我来说,这些叶子可是一家人的宝贝,沤粪上地少不了它。除树叶外,猪粪、人粪也需要我们这些小孩捡,那个时候捡粪上地,就为了收获后的那一顿白馍馍。
武国珍 | 文 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童年留给我最多的记忆是贫穷,这贫穷与其说是源于兄弟姐妹多,倒不如说是源于那个年代。当然,也正是因为兄弟姐妹多,所以也愈发贫穷。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从小帮大人干活,不全是因为懂事或者听话,而是大人们吩咐必须这样。 因为年龄小,重体力或者有技术含量的活自然干不了,只能干一些简单的活,比如下地割草、拾粪等等。
拾粪 牛粪难拣,人粪更少
拾粪干什么?上地呀。
小时候正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种地几乎没化肥,再说也买不起,用的全是自家沤制农家肥,人粪和家畜、家禽粪就成了上地的宝贝。
那时候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猪、养鸡,有的还养羊。猪羊只养一只、一头,鸡也不过四、五只,多的也养不起。
虽说家家都有一个猪圈,但大多数是散养--随便跑,所以村头、地边到处是它们排泄地儿,自然而然,拾粪这档子事就催生出来了。
拾粪可不是一个容易干的活。
拾粪的人有小孩也有大人,但小孩居多,最佳时间是傍晚、清晨天亮之前。大人和小孩拾粪方法也不同,大人用铁锨大头挑起荆篮扛在肩上,一边走一边往地上瞅,见有粪便就放下篮子,用铁锨铲起放进篮子,然后再扛在肩上,继续走;小孩儿则右胳膊挎着荆篮,左手拿着铁锨或者小铲。
粪便最多的是猪粪,其次是羊粪、鸡粪,偶尔还有牛粪。
那时候能养的起牛的少而又少,即便养了也绝对不会像猪呀、羊呀撒出去随便跑,牛在当时农村何等珍贵,若跑丢了那可得了。除非谁家的牛偶尔不听话,脱缰跑了,过一下野外自由生活,否则绝对拾不到牛粪。
拾粪人与粪车 牛粪是拾粪人最喜欢的,一堆牛粪几乎就是半荆篮,省去了很多辛苦劳顿。
当然,更少见的是人粪,在那个种地全靠农家肥的年代,谁舍得将自己的便便到处拉。曾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外出办事,小便憋得肚子疼却不肯撒到外边,硬是咬牙从十几里外跑回自家地里才行,说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拾粪最累的是拾羊粪,因为羊拉便便一边走一边拉,所以拾一次羊粪几乎要尾随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而且羊粪不同于其它粪便,它是一粒一粒像黑珍珠一样,铲起来很费事。
粪拾回来后,大人们会将它们堆在一起,外面用泥巴糊严实,到一定分量后,用架子车拉到地里上地,且主要上的是冬小麦。
拾麦 为了那一顿白面馍馍
在我的记忆里,拾麦是儿时最苦最累的事了。
麦子成熟、收割在夏天,拾麦自然也是。想想看,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拾麦,不光热,不小心被麦茬扎破手脚也是常有的事,仅管如此还得去,否则就会遭父母责骂。
其实,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贫穷不得不如此。
拾麦自然等麦子收割后,割麦子时小孩勉强还可以插上手,但割完后打麦是个技术活,小孩无论如何也插不上手,这个时候就得下地拾麦,并且大人还有吩咐:“拾不够一竹篮,回家就不许吃饭”。
那时收麦全纯手工,用镰刀割,割得很净,极少有麦子丢下,用“颗粒归仓”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现在全用机器收割了,即便地上洒落再多的麦穗、麦籽也很少有人捡。
当时因为麦子割得净,加之拾麦人多,往往下地半天也很难拾到半竹篮。
虽然没拾满一竹篮,回家后大人们看着通身是汗、晒得黑红黑红的孩子也不忍心说什么。
那个年代,拾麦人当中,出现过不少现在来说不文明举动,比如有人会趁人不注意,去那些还没收割的麦田里掐人家的麦穗。
当然这样的事我也做过,毕竟我也是个凡人,在那个以红薯、玉米面为主的年代,虽说土地承包给个人,但由于种植结构、技术等诸多原因,打的粮食往往缴完公粮就所剩无几了。
除非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平时舍不得吃小麦面粉。可是,每年麦收过后,母亲总会咬咬牙将我们辛苦拾来的麦子磨成面粉,然后蒸成白面馍馍,让我们吃个够。
因此,每到麦收时节,多数时候即便大人不催,我们也会主动挎上竹篮下地拾麦。与其说为给家庭献一份力,不如说是为了那一顿白面馍。
拾杨叶 上树的本领也用上
这里的杨叶当然指杨树的叶子。
拾杨叶干啥用?和拾粪一样,沤粪上地,当然也用来烧锅。
为什么单说杨叶?因为那时农村种杨树最多,而且都是叶子很大的杨树,俗称大叶杨。当然其它树叶也是沤粪的好东西,只是因为叶子小没法拾,就用扫帚扫或者筢子筢成堆,然后再装进篮子或麻袋里。
拾杨叶最佳时间是在立冬前后,这时候叶子纷纷凋零落下。
那时候农村可不像现在,到处落叶,无人问津,即便自家小院的树叶也像城里人一样,当垃圾给扫出去。
那时树叶是一宝,地上只要落叶,立马被人弄回家扔进自家粪坑,性急的人还会抱着树使劲把树叶摇下来。
拾杨叶多是放学后,放下书包挎着篮子就出去,拾满一篮子后回家倒掉,如果有时间就再去拾。
有时不用挎篮子,拿几根长长的线绳子就可以了,将绳子一头绑上一个自制的竹签,另一头绑一根木棍,每拾一把杨叶就串到线绳上,待线绳串满后将两头系在一起放到一边,接着再穿下一串,杨叶多的时候能拾五六串,少时也就一两串。
有时拾不到杨叶,我们就直接抱着树拼命地摇啊摇,大的摇不动,只能抱着较小的树摇,再摇不下时干脆爬到树上去捋。
拾杨叶的母女 因为这,不小心掉下来摔伤的事时有发生,但为了弄到更多树叶,回家后讨大人们欢心,更为了能沤出更多的粪上地,让自己家地里的长更多粮食,还是有人不顾危险上树,去捋那可怜的几片树叶。
其实,童年也不尽是辛酸,也有快乐。比如拾麦的时候可以和小伙伴顺便偷偷游泳、摸鱼;比如拾杨叶累了可以和同伴玩玩斗鸡、摔跤、打纸包的游戏。
总之,童年对每个人来说,无论是辛酸还是快乐,不管是幸福还是苦难,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不尽的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