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五千年,何以独用艾?(二)

 道与阴阳 2018-11-29

艾灸作为中医六术之一,具有一个不可替代之处,那就是温度,其余如砭石刮痧、针、药液、按跷(今天的推拿按摩)、导引术等,跟温度的关系现对要少,刮痧在一定程度是打开皮肤通道,促进皮肤排毒,因此恶风,短时间不能洗浴,而且很痛;针折需要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且很多病不适于针,因此《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陈延之)《皇帝内经·灵枢·官能》:陷下则灸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系,火所治之。《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而推拿、导引术都是属于促进血液循环,或者正骨等,一般对温度没有太大影响,而正所谓温度决定寿命,人体温度适当的上升,一般不超过39℃,会提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杀灭体内非我的物质,包括病变的自身细胞,而唯有艾灸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这点。

正是这种温通血脉,祛除风的作用,邪其很多时候用于寒热病,并且可以用于消食,如《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可见艾灸最早应用就是治疗因寒冷导致的各种病症;又如《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而这时不仅是寒症还有风邪致病,随着临床实践的时间增加,其功效逐渐为人们认识,如陶隐居云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甚良。唐本注云《别录》云,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艾叶,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实,主明目,疗一切鬼气。初生取作干菜食之。又除鬼气。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最去恶气。

孟诜云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消一切冷气。田野人尤与相当。日华子云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及患痢人后分寒热急痛。和蜡并诃子烧熏,神验。艾实,暖,无毒。壮阳助水脏,腰膝及暖子宫。

艾灸之法既补泻兼备,《皇帝内经·灵枢·背腧》:“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我们发现艾灸的火都是需其自灭的。这是因为扶阳者补人真气、续人命根之意,艾者纯阳之火种也,灸者播火种之术也。此法能扶一身之阳,壮人先天之肾,补人后天之脾,通一身之经络,行百脉之气血,舒四肢之筋骨,而一旦吹之,则阳气受损,反而受到阴气侵袭。

艾草除了用于艾灸,也经常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作用如治疗妇科疾病的胶艾四物汤、胶艾汤、胶艾丸等,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又艾草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现在很多地方端午节有用艾草煮水给小孩子洗澡的习俗,可以治疗湿疹。

胶艾汤:川芎6~10g、当归10~15g、芍药10~20g、阿胶10~15g、干地黄15~50g、艾叶6~10g、甘草3~6g。水煎,阿胶另烊后兑入,温服,每日二次。 出血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月经多,妊娠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恢复不良(复旧不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外伤出血等伴有腹痛、贫血者。

艾灸还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如《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旧唐书》记载,柳公度年八十余岁,步履轻便,别人向他请教养生之术,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柳公度就是经常用艾灸气海以防病延年的。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下面介绍两种艾灸方:

《灸法秘传》:艾叶(一钱五分)硫黄、乳香、没药、麝香、皂角、枳壳、川芎、桂枝、杜仲、全蝎、白芷、细辛、松香、雄黄、独活、穿山甲(以上各五分)上药秤准分两,各为末,和丸,固藏弗泄气。

方解艾叶,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熟艾性热,能通十二经,走三阴,以之灸火,能除百病。硫黄之性纯阳,能援阳气暴脱、命欲垂危。没药、乳香通行十二经络。麝香、皂角宣开上下窍关。枳壳破一切气滞,川芎行一切血凝。桂枝调卫和营,杜仲舒筋壮骨。定厥阴之风,全蝎有力。化痈疡之毒,白芷多功。细辛通窍散寒,松香祛风止痛,雄黄杀百毒,独活搜伏风。更以穿山甲通行经络,直达病所。方中诸品无处不行,所以主治诸,效如桴鼓。

太乙神针:艾绒(三两)硫黄、麝香、乳香、没药、丁香、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 细辛、川芎、独活、雄黄、炮甲(以上各一钱)上药各秤足为末,与艾绒揉和,用绵夹绒一张,约长五寸、宽方尺,将绒药铺掺于纸上,用力实卷,如大指粗,即为一条。如绒药尚多,即多作几条,外再加纸三四层裹之,以鸡子清通刷外层三次,阴干收藏,勿使泄气。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青蒿素可以杀伤癌细胞,当青蒿素与铁离子接触时,就会诱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细胞内形成高活性的化学物质作用于细胞膜使其结构改变,从而杀伤细胞。当疟原虫吞噬这种存储变性铁离子的血细胞后就会死亡,同样的作用在癌细胞中也存在。癌细胞的复制增殖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摄入大量的铁,癌细胞表面存在许多铁离子的转运受体,这就是青蒿素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高铁含量的癌细胞,并且青蒿素还可以阻止癌细胞血管网的形成,进一步抑制其增长。目前研究证实,它还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德国研究小组发现,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时,会产生大量废料,而废料中的青蒿酸与青蒿素的分子结构非常接近,利用光照、加氧等手段,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利用青蒿酸合成青蒿素只需要5分钟,而且从提取1克青蒿素的废料中可以合成10克青蒿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