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古今应用之--薏苡仁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8-11-29

   




【处方用名】薏苡仁——禾本科Gramincae

   【概要】  

    薏苡仁为禾本科Gramincae薏苡属Coix植物薏苡仁的干燥成熟种仁。《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薏苡。原名:“薏苡,一名蠡。”《说文》蠡:虫啮木中也。转注为觧之义,因此物有下气,下三虫,利肠胃,消水肿之功。肠胃筋脉无所不通,犹刀之觧鱼,虫之啮木,故名焉。别名薏苡、苡米、沟子米、米仁等。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梁·陶弘景石:“近道处处多有,人家种之。”宋·苏颂黑《本草图经》云:“春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作穗子,五月六月结实,青白色,形如珠子而稍长,故呼意珠子”。李时珍说:“薏苡仁多种之,二三月宿根自生,叶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茎开花结实,有二种。一种黏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同米酿酒;一种圆而売厚,坚硬者,即菩提子也。”所以,历代文献有不少以珠为名的别称,如菩提珠、胶念珠、意珠子、草珠儿、必提珠、老雅珠、珍珠米等,正因如此、有一个“薏苡明珠”的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这个成语与一味中药“薏苡仁”有关。这就是汉代历史上发生的“薏苡明珠谤”之轶事。

        据文献史料记载东汉,汉武帝刘秀时代,大将军马援被任命为伏波将军,率大军赵交趾(越南北部和中部,广东、广西大部地区)征讨叛乱。大军到了交州府东关县境内一个叫浪泊的地方,当地正流行一种叫“瘴气”的传染病。那里水气漫漫,毒雰蒸腾,就是飞鸟飞过此地也常坠死于水中。当时正值盛夏,气候炎热,湿热交蒸。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将士们都手足麻木无力,疼痛,下肢水肿,进而全身肿胀,吐泻不止。正在这时,有一位当地出身的士兵说他有一种用薏苡仁治疗“瘴气”的方法。马将军叫士卒把方交上,看后即刻命令部下採集当时盛产的一种草药——薏米,连同藕根熬粥,下令所有士兵天天服食。果然疗效显著,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将士们士气大振。不久便平定了叛乱。马援认为薏米:“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在平定南疆凯旋班师回京时,带回几车薏苡仁种子。在当地人们称薏苡仁为“簳珠”。马援因怕所带薏苡仁日晒雨淋,便用遮布覆盖。随军朝廷中一些嫉贤妒能,奸佞之臣,上奏刘秀,奏章说马援从交趾运回大量珠宝。马援得知此事后,为回击诬陷,表明心境,命令将士当众将所运回的薏苡仁倒入漓江,谣言不攻自破。后人都认为这是一宗冤案,故把它称为“薏苡之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清廉奉公的功臣大将军,便把当地的山称为伏波山,山中的洞称为还珠洞,洞中有一丈余尺的石柱下垂,离地面很近,仅有寸许,人们把它称之为马伏波将军的试剑石。有诗曰“清清碧滟泛鱼歌,龙隐宝珠夜浴波。词客英雄共不朽,咏叹不尽唱嘉禾。”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馋忧马伏波”之诗句。现在桂林漓江边的“伏波胜境”、“伏波山”、“还珠洞”等都与此有关。由此成为游客们瞻仰的圣地。

      薏苡仁除药用外,其营养价值很高,在禾本科植物中占第一位,具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之美誉。自古以来,均有用薏苡仁当做粮食,煮粥做饭的习惯。宋代眉州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诗赞美之:“不谓蓬荻姿,中有药与粮。舂为芡珠圆,炊作菰米香。”唐·《广济方》载:“薏苡仁饭治冷气。用薏苡仁舂熟,炊为饭食,气味欲如麦饭乃佳。”用薏苡仁煮粥,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唐代著名食医咎殷在《食医心镜》中说:“薏苡仁粥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梗米煮粥,日日食之,良。”李时珍说:“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消渴饮水,薏苡仁煮粥食之。”清代·龚应园《三福丹书》称谓:“薏苡仁粥补脾益胃。”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宜经常用薏苡仁煮粥服食。唐·孟洗的《食诊本草》记载:“薏苡仁可去干湿脚气。”脚气是过去岭南地区的二种流行病,病人手脚麻木无力,疼痛,甚至下肢局部水肿或全身水肿,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马援将军用薏苡仁治疗士卒的正是此病。唐代时期,该病从江南蔓延到长江以北,人们称江南病。当时用薏苡仁治疗有特效。所谓脚气病,实际上是维生素B缺乏症,而薏苡仁含有大量维生素B1和微量元素,所以可以治疗该病。现代应用,对于久病体虚产后恢复期,男、女、老、幼皆宜。现之“八宝粥”“十全大补汤”均离不开薏苡仁。










   【现代药理学研究】

    薏苡仁主含薏苡酯、薏苡仁油,咎甾醇,β-二谷甾醇,γ-甾醇,氯化钾,生物碱,蛋白质,脂肪,还含有核黄素,粗纤维,钙、磷、铁、糖类、矿物质及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络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其主要药理作用有:薏苡仁酯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和杀伤作用;维生素B1能预防和治疗脚气病。此外,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和镇痛作用。

 【基原】系禾本科Cramincae薏苡属Coix植物薏苡Coix lacbrymajobi L.var.may·en( Ro田an,)Stap F、的干燥成熟种仁。

薏苡仁属,全世界约有10种,主产于亚洲。我国南北各省广布有薏苡仁种,一辖数个变种,其中有一变种有栽培,主产于广西、云南等省区。其子蒻实名薏米,供食用或药用。其珐琅质的总苞极坚硬,可为念珠,供玩赏。

  【别名】回回米、六谷子、苡仁、農蠡、薏珠子、菩提子、薏仁、珠子仁、苡

临米仁、珠珠米、催生子、川谷、王秫、箨珠、天谷等。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淡。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妇女白带,湿痹拘挛,关节疼痛,肠痈,肺痿等。现代用于治疗胃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以及多发性疣等。








  【药材(饮片)鉴别要点】


本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

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一淡棕色点状种脐。

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

味微甜。





 




    【名著论选】   

   《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痹,下气。”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500年):“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唐·甄权。《药性论》(627年):“主肺瘘肺气,吐哝血,咳嗽涕唾上气。”

    唐·孟冼。《食疗本草》(739年):“去干湿脚气。”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毋,故肺瘘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

   清·刘若金。《本草述》(1664年):“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

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







【拓展阅读——仲景使用薏苡仁情况】

仲景汤方应用薏苡仁共三方。

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五两,炮附子十枚,为末,

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治疗寒湿而致之胸痹,平时痛缓,发时痛急。

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

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水煎顿服。功能排脓消肿。治肠痈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脉数者。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方)麻黄半两,炙甘草一两,薏

苡仁半两,杏仁十个。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有微汗避风。功能发

汗解表,祛风利湿。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本方是

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而成,方中麻黄散风寒,薏苡仁除湿热,杏仁利肺气,炙甘草和中,合用有发散风湿兼清湿热之效。








    【现代应用】

     1.利水渗湿。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薏苡仁甘淡利湿,微寒清热,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补中,常用于治疗水湿滞甾或湿热,内蕴之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常配伍白术、滑石、猪苓、茯苓、防己、冬瓜皮等同用。以增强薏苡仁利水消肿之效。

    2.脾虚泄泻,筋脉拘挛。本品渗湿除痹,通利关节,缓和拘挛。可用于经络的风湿痹痛,筋脉挛急,配伍苍术、独活、防风等同用,如《类证治裁》之'薏苡仁汤。”若治疗湿郁经络,身热身痛,汗出自利等,配伍竹叶、滑石、通草等同用,如《温病条辨》之“薏苡竹叶散”。若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剧者,常配伍麻黄、杏仁、甘草等同用,如《金匮要略》之“麻杏苡甘汤”。

    3.肺痈肠痈。薏苡仁清肺金之热,下利肠胃之湿。对于咳吐脓痰之肺痈,可单独使用或配伍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千金方》之'苇茎汤”。治肠痈脓已成用《金匮要略》之'附子薏苡败酱散'或《疡科捷径》之'赤豆薏政汤'等。

    4.薏苡仁含薏苡仁酯,能抑制癌细胞,近年常用于消化道,呼吸道癌肿。薏苡仁煮粥常服,可治疗身面四肢之疣。薏苡根能清热除湿,舒筋止痛,并可驱蛔。






 





    【类药比较】  

     薏苡仁为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在《中药学》中有专章理论。其实利水与渗湿有其很深内涵和意义:治疗水肿的药,叫利水消肿药;治疗淋症的药,叫利尿通淋药;治疗黄疸的药,叫利湿退黄药;治疗水湿病证的药,叫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类药屉利水消肿药类中较为特殊一类药,而且是一类非常重 要的一类药。其特殊和重要性,与中药药性理论有关:(详细内容请复习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的五味理论中的'淡'能渗、能利。亦就是说,淡味药能渗湿利水。但是五行学说中并没有独立的。“淡味”,淡味归于甘之后。然而这类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通草、葫芦、垂盆草、等。淡味药在所有临床用药中占有一定数量,而且淡味药在中医临床药疗,食疗和健康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淡味'药要在中药基本理论(五行学说)中要重点学习和掌握。

      薏苡仁与茯苓、猪苓、泽泻。均属味淡,利水渗湿。目前中药基本理论中没有分化出单独的淡味,故均附于甘味之后,称之为'甘淡”。(中药药性理论应单独设立“性平,味淡'项。)

      薏苡仁与茯苓,两者功效相似,均能利湿健脾,对于脾湿盛者均可用之。然薏苡仁性凉而能清热,堂用于肺痈、肠痈及痈肿,且又擅长祛筋骨肌肉之湿邪,而用于湿痹痛if玎茯苓性平,为利水渗湿要药,且有良好的补益心睥、宁心、安神之效,并富于营养,为食疗之虚佳品。泽泻利水渗湿功同猪苓,然泽泻性寒,能泄肾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为患尤为适宜,且为治疗痰饮眩晕之良药。猪苓,功专利水渗湿,其利水作用比茯苓强,但无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效。





  




 祝之友简介:祝之友,男,1945年出生,四川洪雅县人。1966年毕业于四川省中药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分院前身),主任中药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执业药师。

    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优秀授课导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特聘教授   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分院客座教授,四川省医药管理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卫生局临床药学高级顾问,眉山市医疗事故技术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眉山市中医医院(三甲)药学部高级顾问,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等。为《中医临床药学论坛》主编,《中国中医药杂志》、《中国临床研究》杂志、《中华现代中西结合杂志》特邀编委。

   长期从事《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从事本草研究50多年,多次参与中药资源普查和考察,采集制作中药植物标本3600种。现在洪雅县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从事“中药品种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研究”“中医医院临床药学路径与方法研究”“中药质量鉴定与炮制研究”“中国中药辅料研究”等研究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