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校孵化器如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以上海同济科技园孵化器为例)
2018-11-29 | 阅:  转:  |  分享 
  
高校孵化器如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以上海同济科技园孵化器为例摘要:高校孵化器在加快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校学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具有依托高校资源、专注技术成果转移等特点,但实际存在数据支持和科学引导缺失、定位尴尬等问题。上海同济科技
园孵化器,以依托高校为机制,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创业服务和辅导机制有效结合及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良
好效益。高校孵化器要激发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需要建立一体完善的多方联动机制,政府、高校、社会、创业者等各主体协调一致,相辅相成,
才能发挥最大能量以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持久动能。本文认为:一要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各类孵化器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二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三要发挥引领作用,促进高校优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一、高校孵化器及其特点(一)、我国的高校孵化器高校孵化器多是以高校,特别是综合
型、研究型大学为主要依托的孵化器组织,它是一种以培育高校科技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为主要目的的孵化器组织。近年来,我国高
校企业孵化器发展迅速,全国各高校孵化器通过培育大学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孵化科技型创新企业,在加快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校学科
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高校孵化器的特点1、依托高校建立的孵化器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高校具有完善的研
发平台、充足的人才配备、广阔的资源共享、快速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功能完备的培训培养体系等优势。2、依托大学科技园建立的孵化器具有完
善的企业孵化流程大学科技园的上游孵化功能、孵化器的成果市场化阶段、更宽广产业基地的持续服务,构成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及全产业流程。3
、定位于大学技术成果转移到核心阶段具有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功能的孵化器,首先与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其次协助科技园,促进
已经商业化的科研成果进一步产业化;最后还要在科研成果与企业间搭建双向的技术转移平台。高校孵化器有多项功能,其中高科技企业孵化是核心
功能,其功能设计旨在于提供各种支持,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项目开发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营开发等方面。高校孵
化器在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能够将传统科研模式造成的科技创新链条中断连接起来,实现研发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二、当
前高校孵化器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创业孵化器数量居世界首位,全国倡导“双创”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成功率却不高。作为人才培养的
重要基地,高校孵化器存在哪些致命弊端?又该如何改变大学生创业举步维艰的尴尬?(一)、数据支持和科学引导缺失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讲授
不专业;开展的创业活动、竞赛缺乏前期调研,中期监控和后期效果评估,很难全面、科学的获得质量报告;而学校无论通过各种途径开发或拉来的
项目,不是学生不敢兴趣,就是项目难以寻觅相匹配的学生和团队,有想法的学生更是找不到融资、团队和平台来实现创业。(二)、位置尴尬,管
理机制不科学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在运营和管理上不同于政府建立的各类创业中心,也不同于纯民营的孵化器。孵化器不仅承担着企业孵化的主要责
任,同时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移到核心部门。但从资源整合角度看,其仅是掌握了较多的技术成果信息资源,在外部环境支撑远不如政府背景孵化器
,在自身运营自由度上又受到诸多限制,加之很多高校孵化器与高校科技处、产业集团的分工不明确。可以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国内大学孵
化器以学校政府主导,学校政府资助,市场化弱。(三)、孵化流程衔接不完善孵化器运作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项目信息资源,其中有很多技术和市
场前景都被看好,所缺乏的是一个良好的研发环境。大学中拥有大量科研资源和科研人才但是与市场距离较远。三、依托高校的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实
践同济科技园孵化器2003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孵化服务体系与提升服务品质,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产学研结合和科技人员创新的重要场所,
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的过程中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方式并形成了特色。(一)、立足大学,服务大学,结合学科优势的大学依托机制来自高校的驱
动力能量巨大。土木工程与桥梁、海洋地质与生物、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建设与材料、机械电子与汽车、轨道交通与道路……这些在全国占据领先
优势的学科群,不仅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更相互碰撞叠加,成为环同济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新的底蕴,产业链进一步扩展延伸。与此同时,周
边复旦、上海财大等高校,同样成为这一区域的知识创新源。在同济大学优势和重点学科的支撑下,汇集高校人才资源、政府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及
各类市场资源,科技园孵化器积极承接大学知识和人才的外溢,为创业者营造适宜的发展空间和创业环境。(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研成果转
化平台服务越完善,知识产权认知和应用意识越强烈。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是个难题,只有通过培育大学生创业公司,才能把学校的科研成果推向
市场,为整个社会服务。一是与同济大学产业管理办公室合作。学校产业办主要负责协调参与学校技术转移工作,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孵化基金和
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运作与管理工作。其次与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中心定位为同济大学科研成果向社会推广的桥梁、学校组织联合技术攻关、
实施项目合作与开展技术服务的载体,在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的同时,为学校引进高水平科研人员提供组织保障。(三)、形成创业服务和辅导机
制有效结合的运作模式实行园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服务管理工作的一条龙式运作模式,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成立公司前期以项目形式进行创业苗圃预
孵化培育工作,然后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以天使基金和贷款扶持两种形式提供创业资金资助,对其中表现优异、有良好发展前途的大学生企业提供更
深层次的孵化服务。(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创业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2007年,孵化器与同济分基金签订协议,以此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
新创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大学生企业进行投资和投资后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成立同济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后扩展用地面积,作为大学
生创业基地。同济孵化器中的企业,很多是从学校研究项目中不断完善而来的,因此参与项目的师生会形成良好的延续性。借助“创业培训-创业苗
圃—创业基金—创业孵化—创业接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体系,同济科技园孵化器的公司形成了鲜明的产业效应。(五)、打造创新生态,营造
创业环境通过开展创始人沙龙活动、成立科创联合会,为创业者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创业总会有前后之分,前面创业的人可以帮助后面的人,大手
牵小手,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有着鲜明的产业集聚特征,上下游企业分布密集,孵化器根据行业特征来组织主题活动,能够很好
地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让创业者增进交流,不单是互帮互助解决创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甚至彼此间能够产生实质性的商业合作。四、激发高校师生
创新创业活力的方法与启示高校孵化器要激发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活力,靠孵化器的单一力量还远远不够。鉴于高校孵化器的功能及定位,建立一体完
善的多方联动机制,让政府、高校、社会、创业者等各主体协调一致,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能量,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持久动能。(一)、有效
整合资源,构建各类孵化器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不仅仅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初级孵化器,更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园、“组合式”创
业基地、加速器和大学科技园等典型的高校孵化器,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研发条件和系列服务支持,并在孵化器功能上
形成层次递进。既要发挥创客空间、创业园区、“组合式”创业基地、加速器和大学科技园等典型孵化器的各自优势,又要发掘促进不同类型孵化器
间的融合、互补优势。(二)、高校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我国高校在孵化器建设上需要紧密依托教
学,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项目研究—竞赛实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全价值链体系,并积极开拓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学校主导、
教师参与、学生自主、企业介入、政府扶持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1、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认识水平实施创业教育不只是局部教学方法、教育手
段的调整,而且是涉及到总体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等诸多深层次变革的系统工程。对此,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根据教育大众
化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进行创业教育观念、机制、内容、方法和管理运行上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2、
开设创业课程,实施体验教学创业教育,担负着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技能的训练这三大重任。我国高校要完成这三大任务,首先
,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要根据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科学文化与人文素质融合的趋势,构建综合
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实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就业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比如
可以开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管理课程”、“创业企业设计和研发课程”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3、改革评价模式,激励创业激情在创业
教育中,树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人才观有助于创业教育的实施。过去,高校通常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而实践证明,以考试分
数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不尽科学,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亦存在片面性。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倡
导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所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
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支持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研究生科研实践等教学科研基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培育创业文化,营造创业舆论创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只有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一方面,高
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建设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光荣,树立创业典型,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对创业文化及创业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削弱那
种认为稳定的工作比充满风险的创业更可取的传统文化影响,向学生灌输敢于冒险、勇于创业的价值观念,让创业文化植根于大学文化中。另一方面
,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鼓励创业,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在师生中经常分析创业者成功的案例,运用多种形
式进行设计或创业比赛,培养和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动机和创业理念,鼓励师生积极创业,为创新创业大造舆论,形成尊重创业者、爱护创业
者的浓厚氛围,营造出以创业为荣的风气,创建与创业型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舆论环境。(三)、发挥引领作用,促进高校优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作为
高校创新创业重要载体的孵化器,应以“集群式创新”为发展理念,整合多方创新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聚集、聚合、聚焦、聚变”,为高校优势
科研成果及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应注重借助自身发展优势和资源,为项目“孵化—转化—投入—产出”提供助力。高校孵化器应积极构建“校
校、校企、校地、校所”多方联动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为成果的合作推广、产业化发展、利润收益创造提供保障。1、高校要加强对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组织和协调,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统筹成果管理、
技术转移、资产经营管理、法律等事务,建立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平台;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构和职能,落实科技成果报告、知识产权保护、
资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责任主体,优化并公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2、建立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专业化机构或者委托独立的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培训、市场聘任等多种方式建立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发挥大学科技园、区域(专业)研究院、行
业组织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其构建技术交易、投融资等支撑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对接、科技成果和风险投
资对接,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营体系,培育打造运行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高校要充分利用各
级政府建立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加强成果的宣传和展览展示;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与企业联合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3、高校要根据国家规定和学校实际,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并在校内公开。在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
励和收益分配办法时,要充分听取学校科技人员的意见,兼顾学校、院系、成果完成人和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等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利益。参
考文献:[1]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赛博(杭州)创业工场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03)
:11-15.[2]蒋开东,朱剑琼.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54-58.[3]李
昕.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4]马卉,杨晨.高校科技园孵化器功能发挥的影响要素[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欧斌.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8).[6]孙颖.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7]同济科技园孵化器“星探”工程寻找创业之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07-10(B04).[8]张臻.同济科技园孵化器:与区域发展“同舟共济”访同济科技园孵化器总经理钱学标[J].华东科技,2014.[9]周苏皖.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集群效应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10]朱燕娜.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监控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0.
献花(0)
+1
(本文系二月中gog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