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曾巩藏书两万卷,苏轼为何读书却不藏书?

 星河岁月 2018-11-29

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曾巩藏书两万卷,苏轼为何读书却不藏书?

文章标题“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曾巩藏书两万卷,苏轼为何读书却不藏书?”

苏轼认为藏书不如读书。在两宋时期藏书家大概有七百余人,藏书上万卷的有两百多人,藏书上三万多卷的有二十多个人。到南宋宋明宗的时候,国家的藏书将近十二万卷。而在宋仁宗苏轼、欧阳修所在的时代,国家的藏书才三万多卷。其中欧阳修藏书一万卷藏书数量相对而言很多。而家境拮据生活困难的曾巩家里藏书就有二万余卷, 收集古今篆刻500卷,编为《金石录》。然而苏轼一生读书,却没有任何藏书,甚至一些常见的历史典籍也没有。

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曾巩藏书两万卷,苏轼为何读书却不藏书?

并且苏轼认为藏书有以下几大弊病:

一、浮幕时名,藏书只为了获得名声,而并非为了钻研学问。

二、家中费尽心力收罗来的书,从不阅读,全都束之高阁,只为了在他人面前有吹嘘的资本。

三、把藏书视为私产,不仅自己不阅读,书亦不外借他人,只是为了收藏而收藏。

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曾巩藏书两万卷,苏轼为何读书却不藏书?

应当说苏轼总结的这三点,确实击中了一些桑树人的软肋。而这两位都是与苏轼并列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是苏轼的座师、曾巩和苏轼都是欧阳修门下弟子。两人藏书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并且对这些书进行精心地校勘,要对这些书的来龙去脉,对书的品相对书的版本要做研究,而欧阳修不仅收藏前代的留下来的书籍,而且收藏当代知名学者和作家的手稿。欧阳修有自己的书斋“非非堂”曾巩也有自己的书屋“金不换”。他们真正做到了藏书的意义。

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曾巩藏书两万卷,苏轼为何读书却不藏书?

清代藏书家张金吾说:“欲致力于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又说:“藏书而不知读书,犹弗藏也。”确实如此,藏书不难,能读书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所以藏书固然重要,读书更重要。

欢迎阅读“欧阳修藏书一万卷,曾巩藏书两万卷,苏轼为何读书却不藏书?”我们下期再见!

总有一个人在坚持,总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诗为媒,驭歌而行。不喧哗,自有声。—— 诗音传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