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里有件神秘酒器,它意外地揭示了三千年前未解的古建筑之谜

 历史解密坊 2018-11-29

最近几年,在建筑行业掀起了一波“仿古热”,也就是按照中国的古代建筑风格,来修现代建筑的亭台楼阁(仿古房屋的墙壁基本没有花样,关键是就是如何修建层峦耸叠,上出重霄的屋顶),但是造出来的样子却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都有,一旦被网友放到网上评论吐糟,建筑方就以“复古”做为挡箭牌。这时候,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现了,真实的古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屋顶究竟是什么样式的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两千年前的先秦时代,曾经有无名氏,写了一本全文7100字的《考工记》。在这部书中,写有(轮、舆、弓、庐、匠、车、梓)七种器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庐就是房屋,可惜的是,这部书只有文字,没有图形,让现代人对古代屋顶的式样,绝对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所以,今天小编就用实物说话,带读者搞清楚3千年前,华夏民族的屋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但这事儿,需要从一件酒具说起。它就是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妇好青铜偶方彝,那么这件酒具和建筑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1928年,考古专家们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商代的殷墟宫殿遗址,并且还发掘出保存最完好的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在家可相夫教子,在外能征战四方,因此也深得商王武丁的宠爱。

妇好墓的发现,在当时震惊了考古界,但由于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对妇好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也一直进行得比较缓慢,即便如此,也还是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品,比如:各种造型奇特的玉器,青铜器,以及海贝和甲骨等等。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发掘,妇好墓最终变成了一个长5米,宽4米,深7米的深坑。

1976年的时候,考古专家在妇好墓又有了惊人的发现:当时,一位专家正在清理墓葬内泥土,他用小铲子一层一层的刮,生怕漏掉了什么。突然,“咔”的一声响,他手中的探铲碰到了一个硬物之上,而刮漏出的黄土,还带有青色的铜锈痕迹,他心中一喜,高声叫道:“宝贝,墓壁的土里有宝贝!”

十几名考古专家闻讯围了过来,十几把探铲一起干活,半个多小时后,将一件诡异的青铜器顶的两个小小的“尖头”挖了出来,这是一件青铜器无疑,但却不是青铜鼎,究竟是什么,在场的专家都难以确定。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发掘,这件“宝贝”才露出了上部的一小截,瞧着这个盖形的青铜器,一个对古建筑很有研究的专家脱口而出:“这是个房子吧!”因为露出来的青铜器看起来确实像个屋顶。

经过三天的清方工作,这件也宝贝露出了原型,它并不是房子,而是一件珍贵的彝,也就是装酒的容器,古称方彝,最后定名为——妇好青铜偶方彝。正如您在图片中看到的那样,而它与建筑的关系,也就体现在这个彝盖之上。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所以这件妇好青铜偶方彝,就是仿造当时的宫殿建筑设计出来的。尤其是这个盖子,上面还有两个对称而立的柱钮,俨然就是当时屋顶建筑的脊顶,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件写实的东西,因为当时的工匠就是脑洞打开,也不可能会想象出来这样的一个,非常贴近屋顶的盖子。

另外,国内一些古建筑的专家,他们在发掘古代建筑遗址的时候,也对古代屋顶的设计图形和建筑式样,有过探索性的复原——殷商时代的屋顶,基本与这个方彝的盖子相似。可以负责地说,这件妇好青铜偶方彝的盖子,就是古代屋顶建筑的标准样式,这件青铜器,对于我们后期复原殷遗址的宫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参考意义。

收藏在国博的这件妇好青铜偶方彝,不仅是一件珍贵的青铜器,更是每个建筑设计师到国博参观,而所必须去了解,去仔细研究的一件文物,因为它比史书更直接,更准确的揭示了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它不仅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文化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