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千人册(811-820)

 探索者xya81qnj 2018-11-29

811、乾隆(1711-1799)清高宗,满族,爱新觉罗氏,名弘历。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即位,年号乾隆,习称乾隆帝。嘉庆元年(1796),传位第十五子颙琰,自为太上皇帝,仍掌军国大政,直至去世,实际统治64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高宗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即位之初,以号称知兵的张广泗经略苗疆,镇压苗民起义。乾隆十八年(1753),杜尔伯特部内附。十九年,阿睦尔撒纳又率部众内附。高宗亲自接见,详询准噶尔内部情况,决定于第二年春天两路出兵伊犁。二十年,准噶尔部败于清军。不久,归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又聚众叛乱,高宗随即派军征讨,准部割据势力乃告平定。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之乱。随即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军政,建立起军府统治。下置参赞大臣,分统天山南北路。于南疆各城置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管理一城之事。并垦荒屯田,移民入疆,陆续建置州县以管民事。明代以后长期割据之地,从此牢牢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清初以后,西藏政局经常动荡不定,变乱时有发生。乾隆五十三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五十六年复派兵入侵。乃授福康安为将军,率兵入藏将其击退。次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集民政、财政、军政、外交大权于驻藏大臣之手。同时规定金瓶掣签之制,大活佛之继承也处于清政府监督之下。从此西藏政局方趋稳定,而中央对西藏之政令也得以贯彻执行。对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各土司统治地区,高宗继续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经过两次金川之役,川西南地区也实行改土归流。高宗在位时期,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不断进行试探,北方沙皇俄国也虎视眈眈。出于自卫需要,高宗采取限制贸易,减少接触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外,其他海口一律禁止贸易。高宗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提出的各项有损中国主权之要求。对沙俄也坚持原定条约之规定,多次断绝恰克图贸易以抑制其非法行动。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在国力强盛时虽可保全于一时,但却使中国更加昧于世界大势,远离世界之潮流,日渐落后。高宗十分重视文化事业,以国家财力纂修书籍甚多。乾隆三十八年开馆编纂《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丛书。武英殿所刻书籍甚多,且刻印精美,又用木活字印书,称为“聚珍版”,刊布流传。他又喜爱书法字画、铭器古砚,内府所藏珍贵字画、古器、书籍甚富,于古代珍贵文物之保存颇有贡献。但高宗又迭兴文字狱,常以莫须有之罪名加之于人,使人们的思想受到钳制,并且刑戮甚酷。高宗一生,武功显赫,自诩为十全武功。他巡游无度,土木繁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官吏又借机肥私,大大加重人民负担。中期任用于敏中,官吏贪污之风渐炽。晚年又宠信和珅,吏治更趋败坏,大贪污案层出不穷,屡诛不止。加之土地高度集中,人口增殖过快,阶级矛盾日渐尖锐。民间流传的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秘密宗教迅速发展,最后终于爆发了长达九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嘉庆四年正月,高宗卒。他一生诗文之作甚多,有《乐善堂诗文全集》、御制诗五集、御制文三集、御制诗文余集。清代皇帝,“康乾盛世”缔造者,“十全老人”,高寿皇帝,历史上留世诗文最多的皇帝,编纂巨著《四库全书》。实际统计64年,为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历史千人册(811-820)

812、明安图(1692--1765) 字静庵。蒙古正白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人,为蒙古族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被选入钦天监学习天文、历象和数学。康熙五十一年(1712),因才华出众,成为得宠的官学生,并从康熙在皇宫听西方传教士讲授测量、天文、数学。初任钦天监时宪科五官正。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升任钦天监监正,执掌钦天监工作。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十四年(1759),两次参加对新疆西北地区的地理测量工作,获得大量科学资料,为绘制《乾隆内府舆图》和《皇舆西域图志》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天文学工作中也成绩卓著,对天文、历法、气象进行实地观测,进行科学研究。在钦天监任时宪科五官正时,每年将汉文本的《时宪书》译成蒙文,呈清廷颁行,供蒙古使用。雍正八年(1730),修订编出《日躔月离表》,从乾隆二年至七年(1737--1742),参加编成《历象考成后编》十卷,反映了中西天文历象科学的新成果,成为清代编制历法的依据,从乾隆九年至十七年(1744一一1752),参加《仪象考成》一书的推算工作。清代蒙古族杰出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测绘学家,是历史上少有的多学科科学家之一。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不仅在数学研究中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历法、地图测绘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传统的数学,结合西方数学的成果,论证了三角函数幂级数展开式和圆周率的无穷级数表示式等九个公式,成功地解析了九个求圆周率的公式,写成《割圆密率捷法》一书。在清代数学界被誉为'明氏新法',在我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十大应用科学家之一。

813、嵇璜(1711年-1794年),字尚佐,晚号拙修,江南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长于治河。雍正八年进士,历官乾隆间南河、东河河道总督、工部尚书,晚年加太子太保,为上书房总师傅,以治河有功著称。清朝水利专家。嵇璜的重要成就和贡献在水利事业上。乾隆十八年(1735)10月,淮河、黄河同时洪水暴涨,嵇璜提出宣泄与筑堤相结合的防洪措施八条,重点是对徐淮地区作河身疏浚、提岸修补、设置堰闸以及清理河床等,在理论上作了阐述,对于淮河、黄河治理卓有成效。

814、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袁枚文学思想还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他的文论不及诗论影响深广。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

历史千人册(811-820)

815、阿桂(1717-1797)字广庭,号云崖。章佳氏。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始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子。乾隆三年(1738)举人。累迁至吏部员外郎、军机章京。十三年,从兵部尚书班第参金川军事,后擢至内阁学士。二十年,赴乌里雅苏台督台站,参与平定准、回兵事。回疆定,先驻阿克苏,旋移驻伊犁。上言驻兵、屯田诸策,皆允行,命经理之。又疏定约束章程,建绥定、安远二城。二十八年,召还京,授军机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三十年,赴乌什协助将军明瑞镇压维族起义。三十二年,授伊犁将军。三十六年,派赴金川军前,后授定西将军主持金川军务。四十一年,金川平,以功封一等诚谋英勇公,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班师叙功列第一。次年,拜武英殿大学士。此后十数年,多次出办河工及江浙海塘工程、湖北荆州堤工。又统师镇压青海循化撒拉族苏四十三与甘肃通渭石峰堡回族田五领导的两次起义,颇得清廷器重。嘉庆二年(1797)八月卒。清代乾隆时大臣,著名军事将领。

816、刘墉(1721-1799) 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入仕途。历任翰林院侍讲并授编修、太原知府、冀宁道台、内阁学士、四库全书馆副总裁、湖南巡抚等职。1782年任吏部尚书,奉旨审理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贪纵舞弊案,刘墉以民间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嘉庆二年(1797年)官拜东阁大学士,1799年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结党营私勒索纳贿一案。皇帝处死和珅,因刘墉有功,赐为太子少保衔,后又命其充任会典馆正总裁。嘉庆九年(1805)十二月病故。清朝大臣、书法家。因背有恙,民间俗称“刘罗锅”,与和坤官居场斗等民间故事颇多。

817、曹雪芹(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在他生前,其倾心所著《红楼梦》没能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其中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清代小说家。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历史千人册(811-820)

818、纪晓岚(1724-1805)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白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十二年乡试中第一名举人。十九年,成进士。三十八年,《四库全书》馆开,命为总纂官,成《总目提要》进呈,得高宗奖勉。后历任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礼部尚书、左都御史。嘉庆中,曾充《高宗纯皇帝实录》馆副总裁,擢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卒,谥文达。他文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多与《四库提要》相发明。于诗文一道,多具眼力,于词章之学别出义理之学,以史的概念纵论历代文学变迁。其论文学,注重“风尚”、“气运”,反对专以摹古为事;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主张于江西诗、西昆体各取所长、避所短。各家各派渊源所自,流变途径,均有独到之见解。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学问淹通,于书无所不读,一生精力,因主编《四库全书》一书而名垂青史。

819、戴震(1724年1月19-1777年7月1日),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第六次会试下第,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820、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