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看电影,学摄影』-《傲慢与偏见》20183016

 斜阳摇红 2018-11-29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

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阅过的图片,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安塞尔·亚当斯

编者按

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电影,有的人喜欢绘画。

在坚持这些爱好的时候,时间对你来说变得不再重要。

因为一切都慢了下来。

在你的世界外,一片宁静。

对于现在快节奏的国内生活,无疑是一种享受。

小编喜欢读书,也因此喜欢各国的电影和电视剧。

而这些事情除了内心的平静外,我们还能从中获取什么呢?

我这一生背过的诗,看过的画。

读过的每一本书籍,听过的每一首音乐。

哭过的每一场电影,追过的每一部剧。

都映在我的纸上,我的笔下。

生活越来越快,年纪越大,背负的越沉重。

人们说自己年纪大了,哪能再有什么想象力。

你幻想的每一个白日梦,都成了你为了生活而熬的夜。

可是我要说正是因为书籍、音乐、影视的存在。

才能够沉淀得越久,想象力越丰富。

直到有一天的你也能够在心中写下万卷故事。

在酒席间,畅言道出你的一生。

举起相机,便能创造出你心中各种积淀交汇而成的独一无二的美景。

不知各位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已经掌握了很多后期技巧,也尝试拍摄处理了很多照片,但就是觉得近期的提升不大,想拍出更好的照片却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是,那你很有可能遇到“瓶颈期”了。在这个阶段,很难通过单方面学习摄影技巧而进步,而是需要对摄影有一个从审美到实际拍摄的全方位提升。为了帮助大家,我们特别推出了『看电影,学摄影』这个系列文章,专门服务于正处于瓶颈期的摄友,如果各位觉得看起来枯燥或者处于积累后期技术的阶段,我们也会同时推送一些专门讲述后期技巧的文章,欢迎大家结合阅读。

前几天镜头背后团队的@光拾问他的一张在夏威夷大岛拍摄的照片后期思路,第一眼照片看上去很普通,随后我一下子想起了电影《指环王》里的场景,后期思路一下子就有了。

就是这个场景,世界末日感。

我的照片前后期受看过的影视剧影响极大,有时候我眼里的景色,就是电影里对我印象深的一个场景,前后期就有了。比如下面这两张照片,我会在后面的系列里提到哪个场景。

这张照片也是受《指环王》系列电影的影响。

这张是BBC迷你系列剧中的场景。

摄影技术是基础、熟能生巧的过程,很容易就能看到进步。但当技术达到某一个程度后,很多人会发现遇到瓶颈了。因为这个时候是从技术到艺术的过渡过程,也就是摄影的“道”。

有些人对艺术的敏感,或许是天生的;或许是因为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份“道”很难领悟、并逾越过那道瓶颈。所以无论技术再精湛,想要摄影更上一个台阶,在于一个人的内心。

相由心生,不是吗?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大部分是欧美片,小时候偷偷溜出去看电影不知道被父母说了多少次, 电影、音乐和书籍对我的摄影影响都很大,但在其中,电影表现手法更直接,写一个看电影学摄影系列,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学习电影摄影的艺术,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第一篇就从电影《傲慢与偏见》开始吧。

我知道的《傲慢与偏见》有四个版本, 而我看过其中两个。一个是95年BBC版,另一个是2005年的电影版本。BBC版更接近原著中对人物的刻画,认识了Colin Firth扮演的达西先生,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是达西先生全身湿透从自家的池塘出来的场景。

2005电影版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就摄影来说,绝对是最美的一版,让人体会了镜头语言的魅力,每一帧都是油画。导演对长镜和逆光有一种特别的迷恋偏爱, 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布景构图的完美、小景大景把英伦田园美丽如画的风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影片太多可选的场景了,下面选的几张只是其中的少部分留下非常深的印象的。

在影片的开篇,导演就用镜头语言给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十八世纪英伦田园的生活。远景拍摄英伦乡村的景色:薄雾、树林、鸟声、一天的生活从清晨的鸟声开始,阳光在田野薄雾中升起穿过树林,逆光拍摄,色调也随着太阳的升起从冷变暖。

导演非常擅长用长镜头来讲故事。 随着喜爱读书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出场,边走边读,还是暖暖的逆光, 镜头一路跟着伊丽莎白

镜头还是跟着伊丽莎白远景拍摄家门外的庭院,还有在水塘中戏水的鸭鹅。

伊丽莎白走进家门,镜头不再跟着伊丽莎白,而是使拍摄班内特家里的情况布景,介绍伊丽莎白的姐妹们。

影片开始就介绍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性格以及家里的情况,这样的镜头语言让观众可以入戏更快也更深入。长镜头比较难拍,如果用得不好很容易有炫技嫌疑。

导演在此片运用长镜头对构图变化的控制,需要交代的人物背景、场面的调度,一个镜头下来一气呵成,将十八世纪伊丽莎白一家人的生活展现给了大家,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

长镜头屋里停留了一段时间,表现完班内特家的大概,便继续拍摄屋外的伊丽莎白和追赶鸭鹅的班纳特太太

丽莎白和追赶鸭鹅的班纳特太太

导演不但擅长长镜头的拍摄,对于远景的运用也非常出色。

远景镜头也叫广角镜头和全景镜头,以拍摄大场面为目的,用广阔的视野来展示时间、环境和气氛等等。

下面两张就是非常典型的大远景拍摄,人和风景天地一体。

远景中的人物很小, 看不到人物的表情,但是从人物的动作中不难理解导演想表达的就是伊丽莎白作为十八世纪的女性,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坚强自信。

伊丽莎白去尼德斐庄园看望因为淋雨而感冒发烧的姐姐这一段也是非常经典的大远景拍摄,一望无际的天边就一颗树,树的构图也是很考究的极简风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也是我准备模仿的场景。

刚下过雨的道路非常泥泞,阴暗的天空,大风好像要把镜头下渺小的伊丽莎白吹走,逆风而行的伊丽莎白几次差点摔倒,画面感十足, 但是伊丽莎白坚强的往前走,很好的刻画了伊丽莎白的人格独立的性格特征。

长度达三分钟的舞会长镜头一段也是此片中的一大亮点。镜头和舞会中的人融为一体连续拍摄转换,一会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四周的人都不见了;一会四周的人一下子出现了;一会停留在班纳特一家人身上,观众的心都跳动起来。

影片中也有很多细小的场面来刻画伊丽莎白不同于一般的十八世纪的女性个性, 比如在家门口来来回回荡秋千的伊丽莎白和在水边思考的伊丽莎白。

构图经典,油画的感觉,有没有!

人物服饰、室内装饰、 色彩都很考究,有质感的画面。

这样的色调突出了一种严肃的紧张的气氛

用这两个画面足以说明男主角家的奢华高贵

伊丽莎白拒绝求婚这段光影是阴暗冷色的

用镜头语言表达了“傲慢与偏见”

影片的最后,傲慢的达西从朝霞的雾中走出来,伊丽莎白在雾中看到渐渐清晰的向自己走来的达西,和影片开头的景色遥相呼应。

光线的运用在摄影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用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拍摄手法是逆光、侧光还是顺光等等都要考虑进去。光线的不同强度对拍摄的最终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拍摄的时候会借用自然光,或者创造人工光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虽然后期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但是,如果在拍摄时直接把握好拍摄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又是暖暖的阳光下的长镜头逆光,美好! 这个构图取景很多婚纱摄影模仿。

《傲慢与偏见》是年轻导演乔怀特的电影处女作,被拍过多次的经典重拍压力肯定很大,反响不一,特别是对人物改变比较大。但就摄影来说,画面非常美,给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导演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在镜头的背后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本期的『看电影,学摄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审美,打破瓶颈,创造出更多映现于你心中的美景带给大家欣赏。

那么大家有哪些心有执念的电影呢?不妨在留言下写出你最期待出现的电影,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这部电影中最美的风景。

本文由【镜头背后】公众号编辑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

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他们并注明出处

3、2018.06.16-06.25印度克什米尔、拉达克黑密斯佛诞节摄影之旅(即将发布线路)

4、七月中,探秘印尼爪哇火山风光及人文摄影团(蓝火特种团)

5、八月中旬,探秘巴布亚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特种团

6、九月中旬金色呼伦贝尔、额尔古纳10天秋色风光摄影团

7、十月初深度探秘青海柴达木盆地风光摄影团(越野车特种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