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口鱼情判断对了,才能及时扬竿~

 nmcd350 2018-11-30

大家常常说到的'轻口',是指鱼吃饵时反映到浮标上的动作非常微弱,往往只有'一线',有时甚至感觉不到浮标动,却已经中鱼。在这种情况下,扬竿时机非常难以把握。即使是高手,有时候在垂钓轻口鱼时也是靠经验和意识去打,因为那'一线'的牵动,真的很难察觉……

其实,不论是休闲垂钓或是竞技比赛,不管采用何种垂钓轻口鱼的钓法,在掌握观标要领之前,都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你必须确定当前鱼情的确属于轻口鱼。换句话说,你要懂得判断轻口鱼情。

轻口鱼情判断对了,才能及时扬竿~

举个例子:一次,我与一位钓友约好到水库夜钓大鲫鱼。那位钓友先我一步到达,我在两小时后赶到。刚一到钓位,那钓友便直说鱼难钓,浮标仅出现轻轻一顿就中鱼了,如果不认真观标,很容易丢口。他还说,有时候根本没看到动作,想换食儿,一提竿却上鱼了。说实话,对他的说法我持怀疑态度,因为这水库里的野生大鲫鱼虽然不是太多,但都很大,除非不吃饵,否则不可能总是出现浮标动作微小的情况,而且近日里天气稳定,怎会无端出现轻口?不过我并没有直述自己的想法,而是想通过实钓观察后再说。

开竿中鱼,我发现情况并非那位钓友所讲的那样,反而是动作明显。再仔细观察,我发现了问题所在:我那位钓友和我一样,都是用5.4米竿子,主线、子线及浮标的长度都差不多,但他的浮标落点显然比我远出许多。原来他打的是满竿,而水下地形却是斜坡,这样一来,他的浮标与钩饵之间便形成了斜线状态,浮标信号自然被大大地影响了。再加上他选标和调钓都有些问题,因而使他产生了'轻口'之感。

虽然只是讲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却能反映出一些钓友(尤其是初学者)在垂钓时存在的问题——如果你将本来很正常的鱼情误判为轻口鱼情,在没有找出正确解决之法的同时又采用了对付轻口鱼的一些钓法,其结果往往是越钓越糟。如果是休闲钓还好,一旦参加比赛,那损失可就大了。

轻口鱼情判断对了,才能及时扬竿~

再举个例子:有个钓友发现一处练竿很不错的鱼塘,塘里大都是50克左右的小鲫鱼。据他讲,一周前去时基本上能连竿。于是我们约了几个钓友一同前往。可到了鱼塘一钓,发现鱼情根本不像他说的那样。虽然此塘对外放钓,但若是他说的鱼情属实,即便是时隔一周,也不可能到了一小时只上两三尾鱼的地步。大家放下钓竿,经过一番总结,一致认为是近来气温骤降、水温偏低造成的。于是换下钓快鱼的大号标,再通过合理的调钓,果然一举奏效。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对象鱼是小鲫鱼,而且在气温、水温较低时,你就应该做好钓轻口鱼的准备。2003年,在某次比赛的对象鱼项目争夺战中,由于参赛人数较多,随着钓放,鲫鱼出现了轻口现象。当时我幸好准备了钓轻口鱼的方案,在其他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钓组和钓法,最终拿到了宝贵的小分。而此次比赛中造成鱼轻口的原因却是鱼受惊所致。诚然,造成鱼轻口的原因有很多,这就需要你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找到依据,正确判断鱼情。

轻口鱼情判断对了,才能及时扬竿~

这里我们不过多探讨和分析形成轻口鱼情的原因,但我总结出一个简捷的方法,可以从实战的角度来检验出鱼是否轻口:当你排除了基本操作无误后发现浮标动作较小、甚至不易察觉或干脆不出动作就中鱼时,则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轻口,都可视为轻口鱼情。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换上小号标(也可能需要更换细小钓组)来观察信号表现是否有所改善。我所指的基本操作,包括选标正常、调标无误、找底准确等,当然也包括上面讲的地形等客观因素。

如果调整过后,鱼讯有所改善,但不很明显,再结合你自身的经验,便可基本认定当前属轻口鱼情。如果调整过后,鱼讯改善显著,则可证明你在基本操作上有欠合理的地方。如果调整过后,鱼讯没有改善,则可证明两点:一是你的基本操作还有细节需要改进,应从轻口鱼情以外入手解决;二是鱼情的确已非常'极端',此时可在选标、观标和钓法上来解决。

轻口鱼情判断对了,才能及时扬竿~

关于轻口鱼的钓法,在常规钓法之外还有非常规钓法。绝大多数钓友更多时候还是采用前者。所谓常规钓法,无非就是在选标合适的前提下,合理设定你的调目和钓目。

轻口鱼吃饵时反映到浮标上的信号小,这说明鱼吸饵时的力度已非常小。那么,从调标上来说,我认为应该调整成浮标向下运行顺畅、不吃力的状态,即降低浮标的剩余浮力,也就是调低目。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我们大多数钓友也包括我在内,还是习惯于看向下运行的浮标动作。不过,调低目要有个度,不是说越低越好。以7目细软尾为例,最低不可低于2目。一般我习惯将软尾标调在3目左右,硬尾标则视情况以调在3~5目为好。

钓目的设定是最为重要的,它决定了你对鱼情的具体理解以及钓法的确定。不过,对于钓轻口鱼,我常听到两种声音:一种说法是应该钓钝,另一种说法认为钓灵才是正确的。我倒认为,不论灵或钝,都是正确的,也都是欠妥当的,就是说灵或钝不能按你主观意识来认定,还必须根据当前鱼情来决定。

有一口经常举行竞技比赛的池塘,鲫鱼大小在10~100克,鱼情较为复杂。更让人头疼的是,此塘多年未清,水底淤泥较厚。一开始,我们不知细情,按照钓钝的思路来处理,结果钓况非常不理想。后来不断地调整为趋灵状态,最后钓到下钩轻触底、上钩底离才较为理想。

另有一冬钓馆,池中全部为练竿用小鲫鱼,由于天寒水冷、鱼体僵硬,因而吃饵时动作缓慢,要将钩饵稳稳放在水底鱼才肯吃。这时我们就要采取钓钝的方式来解决。

轻口鱼情判断对了,才能及时扬竿~

此外,在低温季节,不仅仅是鱼口轻,在野外垂钓还常常遭遇刮风引起的走标。在这种情况下,你若还是选择调低目钓钝,那么当钩饵到位后一会儿工夫,即便无鱼咬钩,浮标也会因水流原因没入水中。此时则应略调高一点钓低目、钓灵,这样水下钩饵会随浮标同步移动,避免了标动饵不动、浮标短时即没入水中的情况。当然,这时你要设定一个浮标走动范围,专在这个范围内钓,超出即扬竿重来。

从以上三例可看出,决定钓目或说灵钝钓法,必须要先客观地分析鱼情;同样是鱼吃口轻,也要分情况来施钓。假设你无法确认该钓灵或是钓钝,那不妨先找到一个折中点,从不灵不钝开始,上下去找,直到找到一个最佳的施钓点。

底钓轻口鱼,即便你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但当遇到'极端'鱼情时,浮标的信号仍然反映微弱。这时你要格外注意那轻轻向下一嵌的动作,幅度往往只有'一线'之差,这样的动作中鱼率却很高。当然,我们要打的不只是这一种动作,比如有力的'一线'下顿、轻轻的上顶(幅度同样很小,就像掉了一小粒饵、浮标升起一样)也要重视。如果前期的小信号你没看到或滤掉了,那么鱼吃死口后,可能会将浮标顶起或是直接拉黑标了,只能说这是幸运的一竿。所以,为了尽可能观察到那轻到极致的'一线'动作,我们调标时或可根据情况将调、钓目设在超过整目——即露出'一线'的黄边、绿格、黑线位置,以方便观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