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气壮,词之言长。”品评诗歌,其言志抒怀是重要的方法,品评小词,其是否有双重意蕴,是否有幽深精微的喻意是其重要方法,而什么样的对联算好联?似乎并没有如诗词的赏析品评形成自己统一的观点,没有自成体系,那么借助诗词的赏析品评方法可不可以呢?任何文学艺术作品,其目的都是殊途同归的,正如儒道释三家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其目的都是解决人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如何在这个社会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目的一样,我想,对联的赏析,是可以借助诗词的品评方法的,但是他们确实是不同体裁的艺术形式,传统的对联,似乎更具有实用性,从宫、殿、堂、署、庙、观、厅、居室、书房、厨房、吊唁、恭祝、励志、赠予、胜概、百业……无一不显示出对联贴近生活的这一特性,而网络时代的对联,除了上述各用以外,更多的融进了其他艺术手法,因袭传统的有,用以单纯的描写某种情绪的也有,林林总总,气象万千,而对对联的赏析品评,“诗无达诂”,实在不是一句客套话,于作者,不一样的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能力就不同,这为作者的“能感之”的能力,于同样的感受,不同的作者表达出来的能力、侧重点也不同,这是作者“能写之”的能力,一幅对联,不同的读者,由于其生活背景、文化涵养、当时的心境、性格等等不同,他得到的读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这是读者“能读之”的能力,那么,作为漫天雪月佳,它的对联的筛选和点评,也带有这个特点,它只是试剑一人、一时的感觉而已。 我的2007 流年闲里过,将那旧书翻遍,残墨吹干,纵笔下千言,未有才情分月色 春梦醒时无,管他燕子双飞,斯人独立,放眉间一字,何曾心事呕桃花【闲生草】 用笔婉丽清雅,敦厚而内敛,语言曲折有度,铺陈得煞是好看,表现的更为通达,“燕子双飞,斯人独立。”是晏小山笔下的情之痴者形象,而“不管”却显得洒脱,惟惜“何曾心事呕桃花”有点脱了,曾经听草草说过这句话的来历,感觉要想大多数人了解,还是要符合大众的理解习惯的。很典型的女孩子手笔。 茶 清时有味 苦后生甘【闲生草】 是至情之语,细细淡淡的滋味,只有在“清”时方能品,回甜,也是苦后方得,写茶,不限于茶. 月 非关离合 自负盈亏【闲生草】 离合非关造化,是人心赋予无情之月以“圆缺”之叹。用成语浑然天成,读来一粲。 冬日香山 我故来迟,酒杖诗囊,惜同红叶失交臂 山应待久,风崖石径,幸有青松共白头【闲生草】 在失去的时候,往往有收获,但是需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此一联就说明了这么一个人生哲理,在这个时候,得便不是得,失便不是失,得失在于发现,在于你的眼睛。 后来 风中往事忆成伤,携手经年,终是尘归尘,土归土; 月下倾杯容一醉,凝眸来处,依然雾非雾,花非花。【闲生草】 “尘归尘,土归土”原本是圣经里面的一句话,后来在很多国家是葬礼上的祝词,用于此处,看似不经意,实有决裂之伤,下联又不尽惆怅,也不尽疑惑,这联写作的背景我比较了解,因此,这上下联结尾的各六个字,充满了感伤和回味。 东方不败 第一又如何?纵笑傲江湖,颠倒乾坤,名曰不败,果能不败? 此身已非我。更临窗照影,拈针刺绣,人道无情,未必无情。【闲生草】 写作能跳出招式以外,喜欢这个布局,一分句设问,二三分句恣意渲染东方不败之大本事,在此高扬以后,以质问“不败”结句,颇得回环余地。下联的“非我”,犹见感叹,惜“临窗照影”来的飘忽,“拈针刺绣”来的不痛不痒,虽然可以暗接“非我”,但是感觉于后面的发问无助,结尾两分句很喜欢。第一分句“又、已”失替。 给故人 月本孤高, 曾有星光分夜色 琴今呜咽, 已无流水伴高山【闲生草】 失去之痛,本来就是人生常态,没有什么是地久天长的,不过可笑的是局中人不自知而已,岂不知前人之昨,斯人之今,此世此事没有什么是永远……此一联谢过草草。 云 飘泊竟如人,何处是天涯尽处 卷舒一任我,此生是烟雨前生【闲生草】 灵秀缱绻,还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嵌继续 松友为邻,时有清风来续旧; 诗文继古,何曾明月不关情。【绿鸾儿】 脱俗而清高,尤其出幅的结句,惜结句不脱窠臼. 嵌醉吟子 明月当头,诗罢频呼梅子酒; 清风在手,醉吟还上木兰舟。【绿鸾儿】 嵌了醉吟子联友俩马甲,写得洒脱不羁,似乎不像此老头了,比较像李白第二。“诗罢”和“醉吟”在境界上接近了,显得不开拓。。 无题 曲尽其神方有韵 文无余味愧成章【绿鸾儿】 可作格言看。 无题 行道先修道 见山不是山【望穿汽水】 很有点哲思,上联之一“道”,既是道路之“道”,也是规则原则之“道”,也是道义之“道”,不管何种“道”,欲行,先修,见山,明明是山,缘何不是山?是在此山中,因此不识真面目?还是眼中无山,世上便无山可高?世人各参其妙。 皮肉剔除唯见骨 春秋过尽不知年【望穿汽水】 骨气之中还有隐逸之气。 人老渐因秋瘦骨 生平多教影缠足【望穿汽水】 还是一种反省,很喜欢这样的味道,瘦骨不是伤,而是愈见气骨,不关紧要,没有分量的俗事,却纠缠了我们的一生,此时反省,不可谓晚矣,人生,任何时候的醒悟都是必要的。 信此青山多过客 任之春水载风流【望穿汽水】 当年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是桃花源风景区的:“神仙有无花不语,秦汉兴亡石旁观。”这联中之“石”,“青山多过客”之“山”,皆如一大智不言的智者,人世间的兴亡更替,皆无话可说,此联的好处在下联的跳出,人生纵然短暂,但别具情怀,这个世界的精彩,还是因为人,单上联而言,不免老套不脱俗,下联的洒脱,较好的衬托了上联的沉稳,使整个一联说理不沉闷,稳重而洒脱。此好文笔。 庭前一夜无机月 石上千年未果花【望穿汽水】 很喜欢此联,月之无机本是天然如此,离合只是人心,话虽如此,下联一挽,无心之月,未果之花,隐隐有希望,而希望却很渺茫和充满等待,手法出尘。 雨未如期花已谢 山虽无约客还来【望穿汽水】 花凋不因秋雨,想必别有因缘,此联有点晏殊词中珠圆玉润的风范,感而不伤,在凭吊的同时,还能看见其他美好的事物,更多的美好,很节制的一种情怀。 《随感》 黄鹤自来还自去 白云无喜亦无忧【望穿汽水】 技巧比较熟练,文字也比较偏熟,但是对作者文中表现的处事不惊的态度颇为欣赏,当年的费道士,可以用笛声招邀黄鹤,很多的文人墨客对黄鹤的一去不返表示遗憾,黄鹤来不来,白云一样的舒卷,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无题》 山似故人堪对饮(上联古句) 春如过客不相留【望穿汽水】 半集句联,上联就不说了,欣赏汽小水的下联,古往今来,惜春的不少,而将春视作过客,表示“不相留”的少,非为无情,而是通透,春来春去,非人力可为,何必苦苦留之?人生岂止都是少年?各有各的滋味。 十乡月满 一地秋凉【望穿汽水】 十分的圆满背后一丝清寒~~~~圆满是别人的,清寒是自家的~~~~~~ 自题“剑兰斋” 剑气飞声,常参半壁奇书,借淮原作纸,好趁和风,忙里偷闲成雅趣; 兰亭索韵,酣饮千杯老酒,凭相土攄怀,更兼细雨,醉中痛快润痴情。【老憨】 老师说师兄,是书法、诗词、对联皆好,此一联便有师兄这几方面的反映,自然一幅无所求,自得文中趣的做派。 老憨自题相南书坞联 书坞筑相南,听曲水自鸣琴,看青山常叠翠。更得清风明月,欣然夕颂晨吟。数五十余年慕圣追贤,老怀有兴存高雅; 道缘结皖北,持苦心勤濡墨,教拙笔偶生花。何须美酒芳樽,亦可龙飞凤舞。凭三千废字养家教子,憨性无为卜寿康。【老憨】 师兄此一联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推敲,还惊动了老师的大驾,如是得来的一联,自然是龙飞凤舞,师兄用字很考究,性情中古雅的一面也表现得很得体,只是我还是持以前的意见,感觉读来节奏不是很好,而且很突出的特点是没有,表现得很稳沉。 老憨自题相南书坞门联 法古书今,畅游墨海八千里; 吟风弄月,笑对人生二百年。【老憨】 此一联一改师兄的稳沉,显得很恣肆,这反到好,读来比其他的更让人难忘。 屈原 坠露落英,至洁至美; 青松古柏,不舍不迁。【无穷江月】 人之心灵美洁,所称之物亦高远美洁,以坠露落英之美,青松古柏之贞,来比拟屈子,一似《离骚》中作者的自拟,颇有深意。 杜甫短暂谏官 空怀古意追尧舜, 不忖直言忤帝王。【无穷江月】 杜甫精神中一直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抱负,不仅仅是因为事功的心态,还有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下联的“不忖直言忤帝王。”便是紧扣上联。 李煜 为人主,为降臣,为天命所拘,不由择弃; 是纯真,是放纵,是童心未饰,一任摧磨。【无穷江月】 “为天命所拘,不由择弃;”读来摇笔而叹,生造化弄人之感,稍感下联有点乏力。 苏轼 豪放婉约,皆树词宗,只因挥洒由天性, 纷争诽谤,几及生命,到底嫉仇无一人。【无穷江月】 上联的“由天性”,下联的“无一人”,都是苏轼兴趣中最典型的一面,写得切实不浮只是感觉已经“入其内”未见“出其外”,因而显得拘谨,不够超旷放逸。 苏轼北归 身已无羁,撇下声名撇下谤; 魂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穷江月】 苏轼是死于北归也就是被赦途中,苏轼超旷,但是也经受了太多的人生磨砺,此一大归,幸矣?不幸矣?作者不动声色的文字,让人从静中复生哀。 辛弃疾 乱世有豪杰,曾凭肝胆擒贼首; 朝廷无锐气,不许英雄上战场。【无穷江月】 辛弃疾几十人马闯入金营,活捉叛贼张安国的故事,说明稼轩并非没有胆识谋略,可惜南宋偏安一隅,图的是眼前的安逸和自身的享乐,“不许英雄上战场”,没有过多的发论,却有不尽之余叹,是豪杰不逢时,也是时代负豪杰。 大海 苍天俯就, 倦日归依。【无穷江月】 赋予大海伟人的胸怀和力量。而“就”与“依”不经意间透露了大海“刚”与“柔”的两面。 瀑布 未沸扬时原觍静, 大跌落后转从容。【无穷江月】 此一联虽然篇幅有限,却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足见作者功力,“从容”一词,给人一种大起大落后的宽厚宁静。 菊 秋色生成皆本色, 此花过后再无花。【无穷江月】 以“秋”为色,说出菊花的品质,想必此“秋色”为寒为霜,于花,便是瘦骨,清质,下比说的是自然现象,更是对菊花精神的赞美,百花为之不敢争,百花,也莫与能争。 雾 入眼原非真混沌, 向前或是大峥嵘。【无穷江月】 入眼确实是混沌,但联中一“原非”“真”告诉我们,这不过是假象,迷雾终会散去,遮住的,或许便是“大峥嵘”,结尾一拔,便觉力量无穷,希望无穷。 山顶树 天地以斯分界限; 枯荣一并入苍茫。【无穷江月】 作者的思绪竟是穿透苍茫,天与地,尊与卑,高与下……以树为界线,是视线造成的,但是也是作者悉心赋予被咏物以格调,枯和荣,得和失,去和来,古和今……“苍茫”一词,为所见,为不所见,有余味方是大手笔。景、情、理交织交融。 山 岁月沉积,为有不迁弥负载; 云烟笼盖,从来无改是峥嵘。【无穷江月】 读来一似鞠躬尽瘁之圣贤,负载千古,高远千古,此“云烟”,一似小人,也如挫折,惟圣人方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未有作者笔下之山,能万古峥嵘。 赠“老憨” 唯有心憨真境界; 一如质朴大情怀。【秋池钓手】 “憨”并非傻,而是一种人生态度,这世界聪明人多,傻子少,“质朴”而表憨少之又少,是大智慧方如是,更是大情怀。 补我兰窗春几许 勾谁心事月一弦【对月悲歌】 很雅致,补窗的是“春”,见其细腻温婉,勾起心事的是“月”,见其多情易感,而此伤感,未尝不是因春而起。。。 或许前身沧海客 才为今世白云身【对月悲歌】 历经了苦难,包容了万物,方修得悠闲自在。海,是包容,是不平凡。云,是无拘束,是自由。有此因,方有此果。 宁教心花凋此夜 不容傲骨染风尘【对月悲歌】 有舍身求洁的情怀。 纵然燕子不识我 犹带春风绿到檐【对月悲歌】 很有哲思的一联,在作者笔下春风是燕子带来的,而这燕子是不管人间贫富尊卑,一例会带来烂漫的春天…… 题南岳衡山 说什么天下名山僧占尽,沿三两径行来,棋布星罗,五成道观五成寺; 称不得人间仙境我游阑,向七二峰望去,云关雾锁,半是林泉半是烟。【儒夫子】 借李渔题江西某道观的一联引起发论,五成道观也好,五成寺院也好,是南岳衡山人文之胜概,而云雾缭绕,因腾泉飞烟,是衡山自然之造化,此山集人文自然于一体,说不尽道不完,最好一游。 元旦感怀 篱边听雪,窗下听梅,花信总依时,且横玉笛成三弄 鬓角添霜,笔端添力,文章当渐老,不负春风又一年【儒夫子】 一贯的清健,写万物凋零的冬天,却是生意勃勃,雪梅都有生气,心平气和的等待春天,对幅归于人,人之老,也是一年之冬,人老,笔力也老,见识也开阔了,这是年轻人所不及的,此一得,足抵一失。还是夫子儒家思想中积极上进的一面,夫子应该是我在网络对联的朋友中处处表现出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位联手,其作品绝无颓唐之言,有的是坚韧和平和,很是欣赏。 曹操 乱世竞称雄,遑论忠奸?纵汉家鼎器三分,吴蜀何堪争魏武 文章原仗势,全凭气度,只曹氏建安两代,风骚足以写春秋 是忠是奸,本来就是任人评说,持此一观点的,无非是宗刘的态度,因此,凡是夺权的,便是奸,凡是和汉室带一点关联的,便是忠,刘孙,无论是文还是武,都不足与魏武争帝,说到魏武的文才,《诗品》曾经把他的儿子曹植列为上品,曹丕列为中品,魏武却为下品,这多多少少也和魏武夺取汉鼎有关,古代文艺评论家说魏武的诗文,“古而直”,发论出自胸襟,比试剑一联着实高一着。只是对幅“建安两代”,也说到魏文辈了。 雪 大地沉眠,凭谁画三春前貌 红尘归寂,惟我知万象本来 【大国手吴清源】 出彩的是下联,出幅在人意料之中,不见特别,对幅跳出三界外,大胆而奇异,读来不似雪,而“红尘归寂”,又分明是白茫茫的一片。 陈独秀 是侠客情,是狂士情,多情不解谓之众 为国家痛,为民生痛,大痛真知堪向谁【落霞】 为国家,为民生,大痛不堪言,也无人可解,读来一哽,原来天地间都是这样苍苍茫茫,孤孤独独,革命家也不例外。这联千总点评的很多了,我就不啰嗦。 其四:小凤仙叹 从来财色相酬,镜花水月,故曰风尘多薄义 今与英雄为伍,剑胆琴心,始知侠士有红妆【落霞】 从来青楼为玩物,此一凤仙,是知己,有任侠仗义的精神,原来非是红颜薄义,而是美人不遇,遇时,弱女子也有拔剑而起的时候,此一联是叹,也是赞…… 随笔 得失或难如我意 是非一自任人言【南辕北辙】 得失本不由人,是非也不在人的嘴上,赞…… 世事纷纭参变幻 光阴荏苒悟平常 【南辕北辙】 人都是在经历中成长的。 江南几篇 执一盏清风,我自无言花自落 荡几篙翠色,山长驻眼水长东 【南辕北辙】\ 灵秀之笔,“我无言”三字含义丰富,而花落水流是谁都无法主宰的,写得简单而富含深意,读之有淡淡的惆怅。 梁山泊 英雄儿女何寻?幸众口为碑,犹说当年故事 泽国烟波难再,惟青山不老,又逢一度春风 【南辕北辙】 作者写水泊梁山,避开大开大阖的评说历史功过,“众口为碑”,不明确说好论歹,留有余地,下联以不老的青山为见证历史的证人,古往今来的故事便都在其缄默之中了,虽然少了厚重,却自有其气度。 语故人 手掌仍留当日暖 笑容未改本来真【南辕北辙】 很朴实的一联,也没有很高明的技巧,和很深刻的道理,纯如白话,却是感人。 江南几联 尘路三千,心事如莲开梦里 扁舟一叶,秋风打浆到江南【南辕北辙】 心事如莲,很美好的一个比喻,尘路三千,是追梦的三千,下联收句的“秋风打浆到江南”,是寻之来晚,读来顿生惆怅,“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王国维说的,“美人迟暮,众芳污秽”的江南,也不虚此一寻。 赠“弦歌” 弦诵洽春风,即望远千思,登高一笑; 友朋怀夏屋,当三时练手,四野行歌。【魏启鹏】 很喜欢此联,从书中得知,当年的教学,学生念书,是“弦诵”的,就是学堂的教材是可以拿来唱的,读到先生起首的一个分句,想起这个小插曲了,后面两句话很有深意,望远“千思”,思如何?却没道破,道破了,也就没有意思了,于是,登高“一笑”大有嚼头,此时我也会心一笑…… 剑隐琴风道友雅玩 剑彩得勤磨,即有待高扬,无须大隐; 琴声劳渐拨,谐三江逸韵,五岳雄风。【魏启鹏】 此联是长者给子侄辈的最好勉励,好比北冥鲲鹏,绝云气,负青天,自有不可隐的气魄,此一意气高张的上联,下联敛了一下,唯其有敛,方能勃发,读过此联,想来也是适合自己的,“琴声劳渐拨……”,急弦易折…… 题赠民盟淮北市委苗东岳秘书 走笔问东君,促腕底生花,常衍出胸中景致; 摛文昭上日,凭相城寄语,定携将岳海风涛。【魏启鹏】 从联的构思来讲,此联以在开放的时候,有收敛,恳切之情显见,应该有一段作者会心之事。非生花笔,难以言心之锦绣,足见作者心有丘壑,暗有郁结,终见释然,但是对老友(应该是,从文字中感觉)却做了一番表白,青天可昭,任何风涛海浪都不能蹉跎内心的坚韧,而只能被人所用,化为动力。此应该是老友之赠,不比平常。 赠燕冰寒道友 燕语恰春风,招帝子来时,极乐当然常拥旭; 冰轮辉禹甸,问坡公在否,清歌岂道不胜寒。【魏启鹏】 先生此联浪漫清雅,尤喜欢下联,上联的前二分句也很是喜欢,细考究接句的一个分句,感觉是“当然常”这几个副词的运用,显得此举动落于平常,而没有收到意外的效果,但是先生“拥旭”之构思却是意外一笔,下联很美,没有东坡“高处不胜寒”的矛盾,东坡的矛盾,是出、入世的矛盾,先生化解以后,少了苏氏的曲折,却多了几分内在强悍。这是先生的个人性格中倔强的写照。 “雪里梅香” 雪砌想春明,邀里手濡笔,衷怀集韵; 山窗观野阔,任寒梅放蕊,暖榻分香。【魏启鹏】 这是我最喜欢的先生赠人对联的之一。行文古雅,用字准切,一气呵成。 飞雪之日生春明之想,此春意在心,约几个知己,煮茶评诗,暖意融融,也是春意的一个体现,下联的山窗句,更有暖意,连梅花都把一丝芬芳分与诗人,有雪有梅,有友有诗,太雅,太难求…… 回顾2007 得称心数卷,会意几人,似相约春山,满目繁花看不尽 仍笔下澹然,胸中辗转,对无言秋水,一身清气合归来 “满目繁花”,是交友皆可师,“笔下澹然,胸中辗转,”用南怀瑾大师的话来说,是“心兵交战”,终归于宁静,方有此“一身清气”。 桃花源 尘世不相关,任喜耶、悲耶、得耶、失耶,依然流水桃花,千载未随客去 此间能久住, 惟耕者、桑者、渔者、樵者,纵有迁官隐士,几人欲觅路来?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自然一派安宁,与世无争,是“飞尘不到”之地,出幅颇得陶令之意趣,非常不错,尤其是结句的“千载未随客去”。对幅相对出幅来说,显得不那么紧凑和一气呵成了,尤其是“渔樵耕桑”,读来似为对仗而列文,“几人欲觅路来”便没有水到渠成之感觉了。 为晚上看武侠剧,灌水: 放任这傻气痴肠,将闲暇埋于儿女英雄传 抛开些贪心妄念,让他人读尽世间贤圣书 “抛开些贪心妄念”,便是不读圣贤书,也是圣贤人…… 网困之嘲 困此奈何网, 常道去了去了, 依然沉湎几时悟 结场文字缘, 管谁知否知否, 只为痴迷独自行 网,是无可奈何之网,说“去了去了”是心中偶尔那点欲挣扎的心思,缘,是逃无逃处之缘,若问“知否知否”便是心中那点不甘、不罢休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