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靠性原则(工作的重要性弱与人为的把控性弱) ★★ 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 2、相关性原则(工作的重要性弱与人为的把控性弱) ★★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可理解性原则 (工作的重要性弱与人为的把控性强) ★★★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原则(工作的重要性弱与人为的把控性强) ★★★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工作的重要性强与人为的把控性强) ★★★★ 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6、重要性原则(工作的重要性强与人为的把控性强)★★★★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7、谨慎性原则(工作的重要性弱与人为的把控性强)★★★ 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原则(工作的重要性弱与人为的把控性强)★★★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 A类:既重要又需要人为把控的的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工作中处处时时需要关注。 B类:需要人为把控的可能不关注的原则:可理解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它需要职业经验比专业理论更关键。 C类:不太关注也无有效把控的原则: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三大原则。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要会计人把控已无实际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