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绝望得想自杀的时候,请记住还有一群人可以倾诉

 我是安庭和晶灵 2018-11-30

你是否也曾在某一个瞬间崩溃,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

受不了了,扛不住了,生活的压力过了某个临界点,就容易把人的意志力全盘摧毁。

前阵子我们看的新闻里面,有多少个是心酸的自杀报道:

陕西榆林的孕妇,从产房的窗户一跃而下;

产后抑郁的妈妈,抱着8个月大的孩子跳楼;

失业的中兴员工,选择从34楼的高处跳下;

曾经辉煌的80后创业者,也选择以自杀的姿态落幕;

还有娱乐圈的明星……

每一条新闻都让人唏嘘,看完不由得心头一紧。

在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

相当于平均每2分钟里,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这还只是2003年的数据,就已经足够让人震惊。

于是就有人,希望能为这些濒临绝望的人,做一点事情。

台湾心理治疗专家林昆辉就是这样的一个热心人,他于2012年12月3日在上海创办“希望24热线”,这是一条预防自杀的心理咨询热线。

他们的电话是 400-1619-995,后面7个数字谐音“要留要救,救救我”。

这个组织目前在全国的18个城市,已有2000多名接线志愿者,24小时守护着徘徊于生死边缘的自杀群体,在5年间,接听了超过13万个电话。

这些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大多数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在业余时间里,当了“希望24热线”的接线员的。

除了24小时有人值守,他们还有一个原则,就是电话响三声之内必须被接起,否则就会跳到另一个接听室。

跟死神做较量的时候,每一毫秒都极其宝贵。

昨天知道这个组织的时候,我对他们感到由衷的钦佩。

每一个自杀者的背后,大多意味着一个家庭不再完整,生者会在漫长的时光里,跟这个阴影相随。

有不少的自杀者,其实是很有可能继续生活下去的,他们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往往会找身边的亲友倾诉,但是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个玩笑,没有当一回事,直到噩耗传来,仍不敢相信。

如果在他们倾诉的时候,有人积极地把他们拉一把,可能他们就打消那个念头了。

我还记得之前看过这么一个事,大致是讲,有个小姑娘在微博上问网友:

“手上的动脉在哪里?越详细越好”。

你猜底下评论的网友们都说了什么?

有人说,在我心里,你找不到的。

有人说,别找了,我都找一年了。傻子,我爱你,好好活着。

还有很多很感人的回复,都是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力量。

后来的结果我不得而知,我期望的是,她能带着这些素未谋面的人的温暖,找到一点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都说现代人的崩溃是默不作声的,他们表面看上去风和日丽,跟你撸串划拳喝酒K歌讲段子,内心的情绪隐藏的密不透风,哪天就把自己压垮了。

很多人在得知身边人自杀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震惊,其后是不理解。

他们的逻辑是,“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那活着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来很有道理,其实这是废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样的,你非他,你怎么知道他的痛苦?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我们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随便点评别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一个积极的引导者,给溺水之人一个救生圈,牵引他上岸。

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把握,可以推荐他们拨打“希望24热线”进行咨询。

这个电话是400-1619-995。

400-要留要救-救救我。

死只有一种结果,而活着却有无限的可能。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生命中的所有坎坷,都会过去的。

生活会好起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