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把火烧掉前女友的红路虎,很多人却见怪不怪

 廿山 2018-11-30

null

上周三中午,网络上流传一段视频,事情发生在芜湖市滨江世贸广场门前的道路上,一辆红色的路虎SUV车燃起熊熊大火,一边燃烧,一边缓慢滑行。

null

图片来源网络

据紫牛新闻的后续跟进报道,死者陈某与王某生前曾系男女朋友关系,后因情感不合分手,但从本月25日开始,王某一直跟踪、尾随、纠缠陈某要求和好,遭陈某拒绝,王某遂产生同归于尽的恶念。

3月28日上午,王某驾驶瑞虎车撞击逼停陈某驾驶的路虎车,强行将下车查看的陈某胁迫推上路虎车,后点燃淋在身上的汽油自焚,导致两人被烧身亡。

事件发生后,一些网友在报道下面留言,指出王某这种“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行为实质上是亲密关系里的分手暴力

null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不少网友除了莫名其妙地感慨“这是真爱“外,还把重点转移到了受害者陈某的身上---“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肯定是因为这个女人也有问题啊!不然这个男子怎么可能会纵火呢?”

null

图片来源网络

看着这些一条条叫嚣着“反转”和“打脸”的评论,我不由地长叹了一口气。这和此前橙雨伞曾写过的一个故事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被追求者从19楼扔下致死,网友却说“呵,活该”

根源都是亲密关系暴力,可惜的是,时至今日,大众还是没有意识到亲密关系暴力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不被“看见”的亲密关系暴力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除了在一起时的甜蜜时光,也会发生吵架等导致双方不愉快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情侣都可以“分手快乐”。在现实生活中,以怨恨、威胁甚至以结束生命了结感情的案例屡见不鲜。

null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什么是亲密关系暴力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亲密关系暴力是指亲密关系中,不论发生在异性或同性间,一方针对另一方的任何造成身体、精神和性伤害的暴力行为。这包括人身伤害,强迫发生性行为、强迫拍摄不雅照片或视频、辱骂、威胁、恐吓、跟踪、勒索、监视等。

事实上,亲密关系暴力离我们并不遥远,特别是在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关系中。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称,35.1%的调查对象曾遭遇过基于性别的性暴力或性骚扰。性暴力或性骚扰的实施者中,绝大多数为同学、朋友和男(女)朋友,占实施者频次总和的27.6%和26.9%。

亲密关系暴力并不总是杀人那么极端,也可能借着言语、情感、身体、性关系或综合形式出现。

但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杀人和恶性的人身伤害事件,而那些不那么严重或者没有新闻价值的亲密关系暴力事件就这样被掩盖了,不为大众所“看见”。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35%)的妇女在一生中曾经遭受亲密伴侣的身体和/或性暴力或者非伴侣的性暴力。全球高达38%的妇女谋杀由男性亲密伴侣所为。在有性伴侣的妇女中,近30%报告称她们一生中曾经遇到由其亲密伴侣实施的某种身体和/或性暴力。

令人唏嘘的是,在这次纵火身亡之前,其实死者陈某已经忍受了施暴者王某长期的亲密关系暴力。

null

【橱窗缺了一块玻璃】 图片来源网络

死者陈某的父亲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陈某曾多次遭前男友殴打,死者父亲唯一一次见纵火者王某,还是因为王某闹上门来,带了一把刀,打碎了家里的一块玻璃。

时至今日,已有的大多数研究认为,在亲密暴力中的分手暴力并非是因为分手打击而突然爆发的行为,单独、偶发和一次性暴力行为反而较少发生,很多暴力在分手前或发生前已有前兆可寻

归根结底,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就是亲密关系暴力,并且是长期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受害者有错论

和性侵、性骚扰事件一样,仍然不少人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为理由来责怪受害者---“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难道女方就没有责任吗?”

null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并不陌生,即使这个概念已经被科普了无数次,依然有人在孜孜不倦地攻击受害者的瑕疵,加深对“完美受害者”的刻板印象

这种谴责受害者的思想其实是陷入了一种逻辑谬误,也就是俗话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实际上却模糊了施害人的主要责任,对已经发生暴行视而不见,反而把造成伤害的原因归因到个体,无疑对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null

图片来源网络

采访中,受害者陈某的母亲告诉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已经报了至少四次警,都是因为近期王某在纠缠女儿。

“女儿还被王某打得耳膜穿孔,真后悔没有重视,如果早点重视,或许不会是今天的结局。”

是啊!为什么每次发生亲密关系暴力的时候,大家都不重视,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谴责受害者的方式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观念中,女性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乖巧、顺从,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也更倾向于自己默默忍受。

毕竟“感情纠纷是个人私事,家丑不能外扬”,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你在这段感情就没有错吗”?毕竟“被暴力了这么久,家人还是没有重视”,毕竟“报警了四次,还是没有人能够提供保护”。

这种不健康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如同磐石重重地压在每一代人的身上

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可以做什么?

null

避免重蹈覆辙,我们需要从社会文化制度开始反思,反思我们长期以来对于男孩的教育方式

因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男性常常被教育“男儿有泪不轻弹”,必须要坚强,但却很少教导他们如何处理情绪问题,让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在情感上的挫折。

除此之外,“棍棒下面出孝子”等传统观念也使得男性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暴力当成爱。所以当压力无处释放之时,很多男性就容易剑走偏锋,甚至诉诸于暴力。

其次,我们需要把声音还给每一个女性,拒绝做沉默的羔羊,也拒绝成为二次伤害的帮凶,助更多的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学会保护自我,识别潜在的危险。

终止性别暴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需要完善相关的立法,让公权力正视性别暴力方面的问题,让受害者拥有完善的求助渠道,得到及时的庇护

null

最后,我想推荐一个最近在微博大受好评的短片《最棒的反暴力广告:这群男孩告诉你,为什么不可以动手打女孩》

这是一个反对对女性暴力的社会实验,参加实验的小男孩被要求打自己身边的女孩时,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希望这个短片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