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扬权 第十七章:天地
2018-11-30 | 阅:  转:  |  分享 
  
红林主人《韩非子-扬权》第十七章:天地《韩非子-扬权》上节韩非子告诉君主在国家管理中要当赏则赏,当罚则罚,不能感情用事,在社会治理中要惩恶扬
善,弘扬正气。站在国家高度制订与完善法律体系与规章制度,只要法律与制度健全了,其它事就按制度办理就可,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掺杂个人主观
意识。为什么韩非子一而再再二三不厌其烦的告诉君主在治国理政时要遵道循理,个人言行要像“道”一样,虚静无为,无形无相,在外人看来神秘
莫测。我想主要是想克服人类的弱点与社会的虚伪,让君主像天地一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但,人类社会毕竟是人类社会,发展了几千年有自身的
特质,其中就有“崇拜”,而韩非子就是用了这一特质将君主打造成“神”一样的人物,让世人崇拜。从封建统治思想来看,这是君权神授的需要,
但是从现实来看,这是管理的需要。韩非子说“主上不神,下将有因”,意思就是君主如果不能神秘莫测,总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露出来,总将自己
的主见想法表现出来,那么臣下就会清楚君主的性情与习好,进言办事就会顺着君主的性情与习好办理,这种办事方法明显违背了事物发展本有的规
律,完全是按君主的意愿在做,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从大局看,这样的做法于君于国于民都不利,所以韩非子并非狭隘的只想为君主着想,而是心系
天下苍生。其实,这就是圣贤道理的伟大之处,兼济天下各方苍生,只要按“道”行事,不管你有心无心,其结果都会如春雨一样滋润大地,不偏不
移。人无完人,包括君主也会犯错,有行事不当之时,如果君主与臣子共事,做平台上的一名“舞者”,那么就会有犯错的可能,假如犯了错,臣子
就是会作为例子,就会产生“连君主都会出错何况我们”的消极思想。如果君主只制订战略与目标,让臣子去做事,去完成目标,那么君主就不会出
错,只有“神”才会不出错,所以韩非子告诫君主用“道”治国,神化自己。在这一节,韩非子用天地来说明君主用“道”的意义。“道”的产生来
自天地,所以有道法自然的说法,而天地又是世人得以生息的地方,也能亲眼看到,用天地为例最能说明问题。韩非子说要像天地一样利用自然法则
,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来看,最能明白这一点,看看现在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惩罚,真的是该罚就罚。再看看人类恢复自然
生态后,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真的是该奖就奖,而这样的惩罚与奖赏是不分远近与亲疏的。所以韩非子告诉君主如能像天地一样从事,则为圣人。
【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若天若地,是谓累解;若地若天,孰疏孰亲?能象天地,是谓圣人。】君主不能神秘莫测,臣下就会
有所凭借;君主行事不能得当,臣下将会引为成例。如天如地,该赏就赏,该罚就罚;如地如天,哪个疏远,哪个亲近?能像天地一样,才能称为圣
人。在公司管理中,老板不防也试试“主上如神,下将无因”的道理,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性情与习性,这样才有威严感,职员也不会为了讨好老板
按老板的习性从事,而忘记工作本有的规则。老板也学习一下天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远近之分,无亲疏之别,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但,人
非草本,孰能无情呀,所以尽力而为就好,但不能不为。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v5u...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