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艾滋病渣男炫耀又感染一名大二女生”的事件引起热议。该艾滋病患者在社交平台上炫耀称:“成功传染艾滋给一名大二女孩。”从内容可推测,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从而达到传播艾滋病的目的。该男子被网友们称为“艾滋病渣男”,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公愤。这使得艾滋病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也让校园“防艾”备受关注。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万,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性传播仍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今日头条联合杰士邦发布了《2018艾滋病资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公众对艾滋病的关注度在提高,“大学生感染”高频出现 ![]() 随着大众疾病意识的强化,和社会安全问题的频发,艾滋病越来越受到关注。白皮书显示,2018年,艾滋的热度一直在波动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艾滋”的疫情变化,也关心“防治”的官方行动。关于艾滋病的总文章阅读数为17.3亿,相关文章平均每天被浏览超过475万次,较2017年增长62.8%。 ![]() ![]() 而在这些文章里,“大学生”群体因为缺乏成熟的自我保护意识,成为高频出现的艾滋“感染”对象。数据显示,青年学生在艾滋病感染人群中在2008年仅在5.77%左右,而到了2017年已经占据23.58%,大学校园已然成为了艾滋病的重灾区。 ![]() 虽然“大学生感染艾滋”相关内容频频爆出,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白皮书数据显示,18~23岁的人群对艾滋病的TGI指数仅为79.3。(注:TGI指数是根据今日头条用户的阅读量进行计算的,表示用户对资讯类别的关注度,TGI越高,关注度越高。TGI数值高于100则表示高于整体,低于100则表示低于整体。) 校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由,同时又很安全。而这样的自由和安全背后,却隐藏着风险。大学生作为处在艾滋病高风险传播漩涡中的群体,面对幻想、新奇、金钱、性、浪漫情怀等太多的诱惑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很少关注美丽背后的悲情陷阱,这无疑让人担忧、痛心。 安全套成为最受关注的“防艾”物品 ![]() 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思考和防范身边可能潜在的感染艾滋病的隐患。与“大学生”一样,安全套已成为与“艾滋”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之一。能有效阻隔HIV性传播的“套套”,成为大众最为关注的“防艾”物品。 ![]() 在今日头条上,专业科普的知识让大众正确认知安全套的同时,也逐渐消除恐慌。其实HIV病毒一旦离开人体,暴露在空气中便会很快死亡,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套,有90%以上的几率成功阻隔HIV病毒通过体液传播。 青春要爱不要“艾”,大学生更应学会保护自己 ![]()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只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95.1%的艾滋病感染都是经性行为传播。随着性观念的日益开放,在大学校园里,性关系的发生变得更为随意。但要想远离艾滋病,首先应自爱、自重,确保安全的性行为,坚持“ABC原则”——Abstinence(禁欲)、Befaithful(忠于配偶,即只有一个性伙伴)、Condom(正确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全程使用、正确使用、质量可靠)。 另外,高危行为后可及时寻求HIV阻断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能有效降低病毒含量。已有非常确切的研究证据显示,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能够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越早越好,2小时之内最佳。若是不幸遭遇艾滋病毒感染风险,不要恐慌,及时寻求正规医疗救助,可第一时间联系当地传染病医院或疾控中心,确认是否有药物。 ![]() 尽管艾滋病可怕,但并非不可控制。对于大学校园内的艾滋传播,大众在恐慌之外,也不乏包容和支持。随着艾滋相关科普知识的普及,更多人开始包容对待这个特殊群体。在防艾宣传这条路上,杰士邦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杰士邦每年都会举办艾滋病防治主题公益活动,以呼吁和帮助更多的人懂得防艾,更懂得保护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