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有什么作用?

 guo1820 2018-12-01
N

当归,有思夫之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人娶妻为 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科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当归出自《神农本草经》,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在秋末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微微熏干。切薄片,生用或酒炙用。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

生地黄,又叫干地黄,据《本草纲目》记载:“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为人黄,沉者名地黄。”故人们都以沉下者为贵,久而久之,遂名为地黄。

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秋季采挖,去除芦头、须根和泥沙,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生用。生地黄的药性甘,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熟地黄是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取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皮或块,干燥,即得。熟地黄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

白芍 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切薄片,生用、清炒用或酒炙用。

白芍药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其功效是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川芎,其名来源于药王孙思邈的一首诗“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故名川芎。

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川芎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切片生用。

川芎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其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四者共用便组成了著名的补血剂:四物汤。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炒(9g) 川芎(6g)白芍药(9g) 熟地黄酒蒸(15g)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15g),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脐腹疼痛,面色、唇爪无华,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证治机理:本证乃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病。营血亏虚,头目失荣,则病眩晕。心主血,藏神,其华在面;肝藏血,藏魂,其华在爪。心肝血虚,则心悸失眠、面色唇甲无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皆赖营血充养,营血不足,冲任失司,则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营血既虚,运行不畅,而见脐腹疼痛。治宜补血和血。

方解:方中熟地为君,甘温滋腻,善能滋补营血。当归为臣,味辛性温,主入血分,力能补血,又补中有行,《本草纲目》谓其“和血”。芍药为佐,味酸性寒,养血敛阴,柔肝和营。川芎辛温走窜,擅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配于熟地、白芍、当归之滋补药中,可使补而不滞,亦为佐药。四药合用,共成补血调血之功。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以本方治外伤瘀血作痛,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妇人诸疾。是方以熟地厚润滋腻之性为生营阴之“基”,伍当归和血入心则“变化而赤是谓血”,又取白芍酸敛入肝而使所生之血藏于肝,更借川芎辛行之长而使营血畅于周身。此虽属“线性”取类之描绘,确可品悟前人精妙配伍之神韵,遂后世皆谓本方乃补血调血之基础方。

配伍特点:本方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甘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辨证要点:本方原治外伤瘀血作痛,后用治妇人诸疾,今多作补血调血之基础方。以头晕心悸,面色、唇爪无华,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临证加减:原方四药各用等分,意在补血调血并行,主治“伤重,肠内有瘀血者”。然后世多以四物汤为补血之剂,重用熟地黄以增强滋补营血之功;少用川芎,取其活血化瘀,意在补而不滞。《汤头歌诀》中更有“血家百病此方通”之语,意为本方经过适当化裁,可用治多种血分病证。如血热改熟地为生地,以清热凉血,且重用为君;血瘀易白芍为赤芍,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功等。《蒲辅周医疗经验》云:“此方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凡血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血热者,改熟地为生地。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地黄为当归的二倍。”此则说明,四物汤是血分病的基础方剂,关键在于用药与药量的配伍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