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了四个广告,我用赚的钱干了什么?

 易良义 2018-12-01
原创 曹将的深夜笔记 2018-12-01 01:10:31

在发第一篇硬广那天晚上,我和泽涛非常紧张。

当时我们俩都守在公众号后台,一遍遍刷新数据。

在更早之前的沟通里,我们的预案是:最坏的情况是掉上千粉,最好的情况是将「千」改成「百」。

但事实出乎意料,那晚确实掉粉了,但数字在 50 以内。

也有一些评论,主题是「曹将你变了」。

说实话,我并没有变。

在是否要赚钱这件事上,我一直站「是」。

永远不要相信激情,它的运作规律逃不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的可持续发展,永远需要外在激励。

就如同我们在公司里,无论心情再差,收到工资的那一刻,还是会短暂与自己和解。

说来惭愧,当时做公众号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卖书。

编辑说,现在大家都在玩公众号,不如也开一个吧?

我说好。

书确实卖得不错,现在已经销售了 10 万册。每本有 3 元左右的收入,但也还算支撑起刚工作时的各种花销。

后来在阿文的带动下,在 PPTStore 上卖模版。做了 10 套,卖了 7 万多元。

也开通了知识星球,在里面做一系列主题分享。目前用户数接近 2000 ,每人的进场费是 129 。

坦诚这些数据,不是说自己多牛,其实应该说是很羞愧。因为同期的其他朋友,赚得都比我多。

但是,有一条线逼着自己前进,总会比随风乱舞来得更有章法。

这个章法就是: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

之前写了很多关于商业模式的理解,有很多套路。

现在来看,它无外乎是用什么,来换取什么。

书和模版很直接,我用一件成品,来换取对方的认可。我保证质量,他人用钱投票。

知识星球是一种长期的陪伴,我在里面做复盘总结,他人要么从这些词句里收获灵感,要么也参与其中。私密,只属于特定的一群人。

公众号广告,我交换的是流量。当然,还有背书。因为产品自己也会体验,不害人是底线,能帮助人是基础,如此,促进信息的互动。

而个人的商业模式背后还有一条,那就是符合自己的长期规划。

出版书的过程中,自己经历了一段难熬的时光,但收获的是对设计、对工具的深度体验。

做模版的过程中,自己将过往的素材梳理成逻辑化的设计语言,在之后的演示中,也能直接套用,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

知识星球的日常复盘中,自己督促多从生活中找规律,从工作中找差距,也算是对白天的反哺。

而在接触广告商的产品中,会去体验课程,了解不同老师的授课模式,学习不同类型的主题模块,也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面。

如果一件事对自己有帮助,对他人也能产生一些正向影响,那就无愧于心。

这是我的思考逻辑。

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最近接了这些广告,赚来的钱你都做了什么?

第一,给助理发工资。

第二,买了一台 MacBook Pro ,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第三,给约稿的朋友发稿酬。

第四,准备过年时给家里人的礼物。

也算是用在了正途。

今天的文章有点散,按照这个公众号的习惯,还是要有几点总结:

第一,多找一些外在驱动来督促自己。

第二,多找几个理由来让自己做好事情。

第三,思考自己可以与他人交换的资源,它们将成为你的个人品牌。

以上。

晚安好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