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

 德清居士图书馆 2018-12-01

固始是河南省的一个大县,位于豫东南豫皖两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腹地通向东南沿海的交通要道,历史上中原向东南沿海的五次大规模的移民均与固始有关,固始是中原闽、粤、台迁徙的重要出发地和集散地。特别是初唐“开王”陈元光、唐末五代后梁“闵王”王审知两次率将士11万多及其眷属南下,开漳定闵,历经数十代,其后裔遍及闽粤台等地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宾等国。时至今日,闽粤台和海外华人对固始一直存有强烈的族根认同感。在们的族谱中无不以浓浓重墨书写着祖上来自“光州固始”的文字。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大门牌坊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祭祖大典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天下陈氏祭祖大典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陈元光跨马出征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陈立夫题词

固始城东北的陈集乡就是陈元光的祖祠地。当年陈元光代父领兵自固始去了闽漳,先是平抚“蛮獠啸乱”,成为安定东南边陲的一位大将军,后来还做过漳州刺史,被人们誉为“开漳圣王”。陈家祖祠由将军的孙子陈酆始建于唐天宝年间 ,千百年来几经毁坏重建,现存的是清代的建筑。原有房屋近百间,如今仅余31间,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就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福建九龙江流域曾因外地迁徙来的汉人与本地卜居于山林中的原住民关系紧张而经常闹事,这些原住民多为闽越族后裔和岭南迁入的“蛮獠”族。最严重的一次是唐朝初年爆发的“蛮獠啸乱”。高宗时,朝廷为加强大唐在九龙江流域的统治,派归德将军陈政领兵入闽。陈政是陈元光的父亲,这年陈元光才十三岁,跟着父亲来到军中。当时蛮獠人数众多,山林地形又比较熟悉,陈政一战不胜,退守九龙山。高宗得知消息后,又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军救援。谁知兄弟俩在行军途中双双染病,一病不起,他们的母亲魏敬(开国宰相魏征的堂妹)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着援军继续前进。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陈元光父子

陈政镇闵九年,于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四月殁于云霄任所。当时陈元光正值弱冠,袭职左郎将,带着父亲留下的队伍,从九龙山打到潮州,大小百余次战事,终于平抚了泉、潮两州的“蛮獠啸乱”。此时陈元光因平抚有功,高宗下诏晋为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年(公元688年),陈元光上奏武则天,请求在泉、两州之间另建新州。武则天批准了他的建议,在泉、潮两州间设置漳州,以漳浦、怀恩(今云霄县一带)隶属,并委任陈元光为漳州刺史。据光绪《漳州府志记载》,陈元光建漳后,“率众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民族大迁徙的先驱者——陈元光祖祠 - 德清居士 - 2362504894的博客
建于东南沿海的庙宇与内陆风格大不同 

为漳州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被闽南和台湾同袍尊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去世后他的儿子陈珦、孙子陈酆也都继承了他的事业。这一家人祖孙四代都为治理开发蛮荒的东南沿海地区做出了贡献,其彪炳昭著的功勋有口皆碑,千百年来受到闽、粤、台、澎诸岛人民的怀念,很多宗庙祠堂里都镌刻有“宗由固始、将军及泽”的匾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