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盘锦】二界沟的由来

 耶律telx6nttsq 2018-12-01

导  读  

二界沟系海水潮汐反复冲击而成的一大潮沟。沟东、沟西被分属海城县、广宁县管辖,故名为二界沟,是两县分界之意。于是,这个沟边的小渔村就以沟的名字——二界沟为名,并传到了今天。


盘锦最美声音  邂逅最美盘锦


二界沟坐落在辽东湾北部,南临渤海,北依滩涂,临近辽河入海口,淡海水交融,滩涂平缓,适应多种鱼虾生存繁衍,鱼虾蛤螺稠厚,远古就有先民在此捕捞鱼虾,是沿海打鱼人的聚居地。域内海岸线长达28公里,沿岸筑有拦海大堤,有顺岸码头5公里,沿码头设置两个港口,即以女儿沟为界,沟北为渔港,沟南为运输港,各类作业渔船近千艘,是辽东湾的天然渔港之一,被誉为辽东湾第一渔镇,是渔雁文化的传承地。

境内区域面积17平方公里,海淡水养殖面积6万亩,滩涂养殖面积4万亩。海水养殖主要有车虾、南美白对虾、河豚鱼、河蟹土池苗、海蜇等;淡水养殖主要有扣蟹、成蟹、淡水鱼、白虾等。依托独特的海淡水产品资源,二界沟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主要品种有虾皮、海米、虾酱、虾油、鱼丸、海鲜饺子、醉蟹、泥螺、海蜇罐头、盐渍虾、冻鱼、冻虾产品等20余种,形成了“赤屿岛”“二界沟”“船老大”“长发福”等品牌产品,是集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品储藏保鲜和销售交易综合一体化的基地。

境内以水稻种植、棚菜生产、畜牧养殖、稻田一地多收和海洋捕捞、滩涂养殖、海产品加工及海水孵化为支柱产业。是国家重点优质米加工出口基地,绿色无公害蟹田大米驰名全国,享誉海外,是一个集农业渔业为一体的“鱼米之乡”。

沿海滩涂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天鹅、鸿雁、大苇莺等20多种珍禽;有涨潮为海,落潮为滩的“渤海金滩”——蛤蜊岗;更有天下奇观“红海滩”与蓝色海面交相辉映,红滩碧水,蔚为壮观。如果是秋天来到二界沟,你会深深地陶醉于海天之下的瑰丽与斑斓:喧闹的港湾,拥挤的渔船,一望无际的滩涂,摇曳的芦苇,火红的碱蓬草,金黄的稻浪,悠闲滑翔的鸥鸟,还有那飘入口鼻的腥咸……河海交融,水天一线,光影流溢之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历史上,二界沟系海水潮汐反复冲击而成的一大潮沟,沟宽水阔,渔船出入便利,是村内渔船的通航沟,渔民们在那里早出晚归,成为渤海湾边的一座小渔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条潮沟都没有一个正宗的名字。传说直到清乾隆年间,沟东、沟西被分属海城县、广宁县管辖,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条大沟乃两县交界,故命名为二界沟,是两县分界之意。于是,这个沟边的小渔村就以沟的名字——二界沟为名,并传到了今天。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沿海打鱼人的聚居地。这些打鱼人像天上的大雁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游动迁徙,被后人称为“渔雁”。“渔雁”在千百年来的艰辛漂泊中,流传下来了大量的故事、渔歌、谚语,形成了宝贵的、积淀深厚的渔雁文化,是盘锦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古渔雁民间故事”,2006年6月7日,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界沟——渔雁文化村,是展示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奇葩。

在二界沟观光旅游,体验渔家生活、感受渔家民俗,还可以乘船、挖蛤、垂钓,还要一听二看三吃四喝,“听”当地老人讲古老的渔雁文化;“看”波光贝影、鱼翔浅底的蛤蜊岗与三面环海、甘泉不竭的老坨子;“吃”当地嚼头十足的大米、唇齿留香的海鲜;“喝”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汤。



张铭,盘锦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多年从事文化建设、地域文化教学等探究。讲授《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盘锦地域文化问题研究》等专题。


征集



★“夜读盘锦”征集以反映盘锦地域特色文化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为主的散文、札记等,2000字以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