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普通邮票(普1)的研究

 过往邮客 2018-12-01
陈国成 方寸邮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全国通用普通邮票是继 1949年10月8日及以后陆续发行的新中国第一、二、三套全国通用纪念邮票(简称“纪1、纪2、纪3”)后,以“中国人民邮政”为铭记,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第一套 “天安门图案”的普通邮票。该套票共计九枚,九种面值,分别为(1)200元(2)300元(3)500元(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的普通邮票(简称“普1”)于1950年2月上旬至4月上旬在全国各地陆续发行,它参照华北邮政总局1949年10月筹印,1949年11月发售的华北区普通邮票(图1)的基本图案,把原有的铭记“华北人民邮政”变为“中国人民邮政”,删去飞机,调整面值位置和云彩,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故此“普1”在初始被称为“天安门图普通邮票”或“商务版天安门普通邮票”,全套邮票9枚(图2)分别为(1)200元(2)300元(3)500元(4)800元(5)1000元(6)2000元(7)5000元(8)8000元(9)10000元面值,在全国通用。这不仅是“中国人民邮政”铭记作为全国邮政统一标志第一次在全国通用的邮票上亮相,更是60年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邮政”铭记。首套数量巨大达3亿枚的全国通用普通邮票的发行,给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邮政事业,特别为建国时期全国邮票发行的统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不揣冒昧,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广告

收藏入门与名人收藏

作者:杨晓光,张占君,赵春媛 主编

当当

一.“普1”在新中国邮政和邮票史上的重要意义
1.发行普1在全国邮票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政事业,是在继承解放区邮政和接管改造中华邮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至1950年上半年,是全国邮政统一的关键时刻。百废待兴的邮政业务面临着许多困难,而与邮政业务关系最为密切的邮票发行问题日益突出。尽管那时候代行邮政主管部门职责的华北邮政总局一方面以“华北人民邮政”名义发行供华北解放区使用的邮票,一方面积极筹印三套全国通用纪念邮票,(即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纪3“ 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但毕竟数量有限(经查资料:“纪1”发行了388万枚,“纪2 ”260万枚,“纪3” 300万枚),远远不能满足全国性的需要。因此在1949年12月19日全国邮政会议召开期间,代行邮政主管部门职责的华北邮政总局向华东邮政总局发出公函,委托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全国通用普通邮票”3亿枚,以缓和日渐出现的邮票使用紧张之现象,为当时刚刚完成的全国邮政统一提供了用票的保证。

2 .首次使用“中国人民邮政”铭记的历史作用
    

邮票铭记反映了邮政的性质,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根据地建立的邮政组织,习惯称为“XX(地区名称)人民邮政”,1949年华北邮政总局筹印全国通用纪念邮票时,当时拟用的邮票铭记为“中华人民邮政”或“中国人民邮政”,“纪1-纪3”实际印制时均使用前者。“中国人民邮政”的铭记最早出现在解放区邮票上,1949年12月9日发行的西南区进军图邮票上已使用了“中国人民邮政”,同月发行的西南解放纪念邮票上,也用了同样的铭记。特别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后正式公布的国家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简称为中国,因“中华”非中国简称,故经全国邮政大会决议统称“中国人民邮政”。〔注:特别值得记上一笔的是后有人对“中华”“中国”心存疑虑,曾请示有关国家领导人时,时任政务院(即后来国务院)副总理董必武指示以用“中国”为宜〕。就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的正式铭记,终于得以确认。不仅在第一套全国通用普通邮票使用,并在以后的42年时间内,包括普通邮票、加字改值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包裹邮票、欠资邮票、军人贴用邮票、“文字”邮票及编号邮票,以及邮政用品类的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等,均使用“中国人民邮政”铭记,一直使用至1991年底。与此同时,全国邮政所有的专用器具用品(如邮袋、邮筒、邮车、邮轮)上的邮政名称,统统使用“中国人民邮政”名称。“中国人民邮政”对新中国邮政史和邮票史有着开启先河的历史作用。

3.顺应邮资频繁调整的调配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从1950年1月至7月间,国内的常用邮资,出现较为频繁的变化,国内普通平信(初重20克,不分本外埠),在1月10日为500元,2月1日为800元,3月11日为1000元,5月11日恢复800元,直至7月1日再分为本埠400元,外埠800元,而单挂号邮资则分别为1500元、2400元、3000元,至7月1日调整为1200元,比1月10日的邮资费用还低300元。国际平信(初重20克),1月15日1800元、2月10日调为2300元、3月5日调高到3100元、7月15日下降为2800元、8月16日下调为2500元。相应的各种邮件种类邮资也频繁调整。试想,在如此邮资较大变化期间,纪1、纪2、纪3这三套纪念邮票,11枚票6种面值的设置如何能适应全国各地日常邮政业务的需要。故此,第一套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全套九枚九种面值邮票的发行,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各地邮政业务不同用票的需要,特别其3亿枚的发行量投放各地邮政窗口后,大大缓解了全国邮政业务面临的压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普1”的天安门图案对以后发行普票的影响
    

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采用的天安门图案,源于之前华北邮政总局在1949年10月筹印的华北区普通邮票(简称华北天安门图普票),而华北天安门图普票是采用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上的天安门(包括华表和飞机)图案,这次用作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只是改变铭记,并调整面值位置和色彩,删去飞机,并在图案四周加双线。这些工作均由时任华东邮政总局上海供应处邮票科绘图员孙传哲直接根据上级要求修改。因为孙传哲先生早些时候为张仃、钟灵设计的“纪1”铅笔画的邮票图案进行整理加工,并绘成制版图,稍后的华北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则由孙传哲先生轻车熟路,依据“纪1”的天安门主体图案设计而成。由此可见,就设计而言,新中国的纪1和普1邮票上的天安门图案实际上依据的是相同的原图,而这套邮票采用的天安门图案,更是在以后发行的普2、普3、普4、普5、普7、普9全国通用的普通邮票上频频出现。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最熟悉的邮票画图,以至集邮界为了便于区别这些图案相似的普票,干脆把“普1”叫为“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第一版),把“普2、普3、普4、普5”依次叫为“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可见天安门图案影响之大。

5.“普1” 沿袭解放区邮票双面值设计风格,对后来发行普票的影响
     

众所周知,邮票的面值也是邮票的要素之一。纵观人民邮政统一之前的各解放区邮票,无论是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邮票,无一例外在邮票面值的设置上均出现中文面值和阿拉伯数字面值并存的特点。“普1”邮票除了图案采用大家熟悉的天安门图案以外,同样在邮票左上方和右下方分别设计有中文和阿拉伯数字的面值。这套全国邮政总局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全国通用普通邮票沿袭人民邮政双面值的设计风格,也影响了以后陆续发行的普2、普3、普4、普5、普7面值的设置。即使是1955年7月16日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新币值的工农兵图案普票(即普8)(图3)也还仍然沿用双面值的设计特点,双面值邮票某种程度也为邮票的使用和管理提供方便,为后续普通邮票设计和印发积累了经验。

二.“普1”邮票发行发售时间的研究
    

国内权威的不同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和相关的邮票图鉴和著述,通常都把1950年2月10日作“普1”邮票的正式发行日期,因为这是根据邮电部邮政总局1950年2月10日的“为发行全国通用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发布通令,在该通令中明确提到:“各区收到(普1邮票——笔者注)后,即可开始售用”,按理说把1950年2月10日发行通令的发布日作为普1邮票的正式发行时间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集邮界涌起一波新中国旧币值普通邮票研究和编组邮集的热潮,仅1993年北京全国邮展和1997年重庆全国邮展就有类似的同题材普票邮集10几部。其中一部获奖邮集展出一件贴有4枚“普1”800元面值邮票挂号实寄封(图4)引起集邮界高度注视,更有人以此为依据把“普1”邮票的发行时间推定为2月8日甚至2月7日。持2月8日观点者则依据已出现的2月8日的挂号实寄封,认为有此实物铁证“普1”2月8日首发日期不容置疑。也有人拿着1950年3月10日出版的《近代邮刊》第五卷第二期,查到里面的报道:“其中800元(邮票)一种已印就,于二月七日发行”断定为“普1”的正式发行日期绝对在2月7日之前而非之后。其实这种意见都显得过于简单和武断。经查1950年2月10日邮电部邮政总局为《发行全国通用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向各总分局和各邮政管理局发出供字第64号通令:“····其面值种类····共九种。近日已开始交货,并由本局上海供应处将800元邮票先行酌发各区邮政管理局,以应当急需。····各区收到后,即可开始售用”,而上述的2月8日的实寄封正是“先行酌发”“开始售用”的产物,是邮政部门为解决当时通信急需的临时应变之举。
    

根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披露的有关印制档案,2月1日上海供应处在赶印这枚邮票(800元面值票为2月1日刚刚调整的国内平信邮资)时,“为应付邮资调整的实际需要起见”;就准备印交后立即分发各邮区备用。2月4日商务印书馆开始把800元邮票交货时,上海方面即报告:“邮资调整后各区需票甚急,而本处100元至800元票库存已空,是项八百元要已分发各区备用,请通令各区知照”(见《华东区东区邮政管理局供用处邮第19号公函》)。2月9日邮政总局在收到800元邮票票样后即以《邮电部邮政总局供应处供字第27/61号函》给上海发函:“为应付各区急需起见,上项普通邮票800元者,可酌发各区应用,并请按下列数量从速配发北京、天津、山西、平原等邮政管理局”从以上所引的有关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普1邮票的800元面值票,在2月4日第一批交货后即由上海陆续发给各地邮局。之所以如此匆忙发货,是因为2月1日把原先国内平信邮资500元正式调整为800元,各地邮局急需800元面值邮票(上述文字上海曾报告“库存已空”,所以邮局在库存见空的窘境中一旦收到邮票极有可能马上发售以救燃眉之急。加上当时的邮政主管部门和实际经办人员也没有经验和先例来考虑或规定一个统一首发日.(这在2月9日北京赵山明致上海王睿的信函中曾提到“通令稿正在拟办中”),故也可以这样说,在2月10日以前发售这枚800元票并不违反工作纪律。因为毕竟普通邮票是根据通信业务需要来发行的,并不一定受到特定发行日期的限制,这在中华邮政甚至大清邮政时期也是如此,从中我们也可看到普通邮票与纪念邮票在发行管理上的不同方式,故此我们的结论是:普1邮票的800元面值票完全可能在2月上旬已经发售使用,现存的1950年2月8日贴有“普1”800元面值票的实寄封可作为佐证,但超前使用并不等于提前发行,“普1”的正式发行时间还是应以邮电部邮政总局供字第64号“为发行全国通用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通令发布的时间——1950年2月10日为准。
    

事实上除800元面值外,其它面值的邮票的发售均迟于2月10日首发时间,较早发行的应是200元面值票和500元面值票。笔者获大金奖的普票邮集中展示了一枚贴有“普1”200元和解放区票混贴的销戳日期为1950年5月11日的国内平信实寄封(图5),亦是“普1”其它面值票较早使用的实物。

三.普1邮票组外品和变体票的研究
    

“普1”邮票采用梳齿式打孔,有光齿和毛齿之分,这个区别仅是小小的邮趣。然由于从2月1号起国内平信邮资每件(20克以内)从500元调整为800元,故800元面值邮票消耗量大,邮政部为解决800元邮票的大量需求,用现成的800元邮票的印版加量印制,在梳式打孔机来不及的情况下,部分印好待打孔的800元邮票使用线式打孔机进行打孔,故普1全套九种面值的邮票仅仅独见800元面值票出现线式齿(图6),观察线式齿800元面值邮票最好拥有四方连票品,在直向和横向齿孔交叉处可明显见到不同特征,各种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也把800元线式齿票列为普1的唯一组外品。
    

在一套普票中出现一种变体票就足以令大家注目称奇,若同时出现8种变体票则令人匪夷所思、瞪目结舌了。“普1”第六种变体票均属因打孔机生产过程中失误所致,第七种变体票系子模出现变异。
造成普1邮票出现这么多的变体票原因是普1邮票在印制期间经历了邮资频繁调整的情况,邮票面值、颜色和印制数量逐一变动,加上需求甚急,故在印制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按面值大小依次是:

1.200元的长尾票(图7),这类长尾票系底边漏齿所致,该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陆续出现,并在1997年重庆全国邮展的获奖邮集内首次展出,之后在国内的大型邮品拍卖被买家高价买走一个四方连长尾票。 

2.200元直齿大移位(图8),该票首次露脸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笔者的《新中国早期普票》邮集。详细观察即可看到小半版邮票的齿孔严重左移,除第一条直齿打在左边纸上,其余的直齿均打在左边的邮票主图内,不认真看的话似乎“普1”200元面值票又出现另一种直缝漏齿票。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中,福建省邮协选送了两部新中国旧币值普票邮集均展示了200元面值邮票的直缝左移位大方连和单枚旧票。

3.500元面值的长尾票(图9)该票最早见于著名集邮家常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参展普票邮集。笔者参展于1997年重庆全国邮展、1998年天津全国邮展、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2003年绵阳国际邮展,2004年新加坡世界邮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邮票(1950年-1954年)》传统邮集中均展示该变体邮票。

4.800元面值的长尾票(图10)该枚长尾变体票在大陆参展的普票邮集中尚未见过,倒是在境外一些大型的邮票拍卖会上始露芳容。似乎可推论这枚变体票较早前就流向海外,故大陆集邮者反倒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5.2000元面值的长尾票(图11)该票首见于笔者1997年重庆全国邮展的普票邮集,系笔者高价从北京一位资深集邮家转让得来,迄今为止在国内历届邮展中尚未见过第二枚。海外的拍卖会上曾见过一个双连票,未知花落谁家。普票研究者似乎已成共识:普1的五种变体票中以800元面值和2000元面值的长尾票最为罕见。

6. 10000元面值的底边复齿票(图12)在10000元面值的邮局全张中,出现某些底边复齿票,在数次全国邮展的普票邮集中陆续出现。此类变异比起前述的其它变体票而言,其珍罕性则逊色于前者。

7.300元面值的底边复齿票(图13)无独有偶,2004年北京著名拍卖公司亦拍出一枚300元面值的底边复齿票,经分析应用10000元面值的底边复齿票一样,也应是整版的底边复齿。

8.800元面值的子模变异票(图 14)上述七种面值的变体票均属打孔机失误所致,这枚800元面值的变异原因乃是子模特征所致,从图14可以看到这枚子模变异票在邮局全张的第16号位票,其具体特征为中文“捌佰圆”面值中的“佰”字其单人旁的“亻”出现变异,当中多了一点,成为“亻”,据分析应是制版人员的疏忽所致。由于此票是橙色单一印刷,故此差异不易发现,成为十分独特的子模变体邮票。


来源:十年集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