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京剧演唱会有“横咬字”、“宽咬字”、“靠前咬字”的特点?

 cxag 2018-12-01

京剧唱法的语言发音状态

张再峰

◆ ◆ ◆ ◆



       语言发音是歌唱发音的基础,既是咬字的依据,同时也是发声、用气、共鸣、音乐曲调等技术手段的依据。

        京剧唱法是以汉语为语言基础形成的歌唱艺术,因此在歌唱时要符合汉语语音发声的要求。汉语的韵母多达35个, 还有“儿”  (er)和七个音节的一i韵母,即zi、 ci、 si; zhi、 ohi、shi、ri,总共有43个韵母,汉语的韵母是决定一个字音口型的母音。京剧演唱是将这些韵母归纳为十三种口型,即“十三轍”。京剧就是以这十三种口型来规范歌唱的.而属拼音文字的意大利语只有五个单元音即a、 o、 e、 i、 u。因此,京剧演唱就很难像美声唱法那样, ,只用几个元音的固定口型去找一种“基本模式”的声音,京剧唱法是在“依字行腔”即“字正”的前提下,再根据每个唱者的生理条件,找到这十三种口型在各自 口中最好听的声音,也就是在字正的前提下注重声音美妙,即“先立字,后找声音”。所以, 也就不能像用拼音文字歌唱的美声唱法那样, 以注重声音的美妙而只用几个母音来固定一个声音的“基本模式”的口型来演唱。

       谁要是想要像唱美声唱法那样, 先找到好声音.再装字来演唱京剧的话, 那就错了, 京剧唱法是先找字, 后找声音。对声音的要求其包容性是非常大, 因此而形成了众多不同音色的演唱流派,如梅、程、荀、尚、张;马、谭、余、杨、高, 奚,麒,言等,可以毫不过分地说,京剧演唱,只要“字正腔圆”了,符合京剧演唱的程式、风格等要求,什么嗓音都是允许存在的。

       京剧演唱是汉语的歌唱,又是歌唱的汉语,在唱法上考虑语言的因素要多一些,发声和语言的结合更为紧密一些。因此,它的歌唱也就不能脱离汉语的发音规律与习惯。

点击下图购买,请先领优惠券!

青衣商铺 在票房用手机录制演唱的神器,再也不会觉得累了,因为有了它,手机三脚架! 小程序

       京剧有史以来就是注重于发展“人声非自然声区”(高声区、超高声区)的演唱,而不像美声唱法那样着力发展“人声自然声区”,逐渐推向高音区的演唱,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与汉语元音腔体特征以及沿袭中国戏曲唱高音的传统有关,所以音区选用偏高,假声使用普遍,这与汉元音“浅声道”特征是有着密切关联的。也就是说汉语发音其本身就是“浅声道”特征,浅声道语言发音位置偏高,因此,汉语“浅声道”特征是影响, 制约京剧演唱固执于唱高音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与中国一些主要的戏曲剧种固执于唱高音是一 脉相承的。

       “浅声道”特征有三:

       一是汉语韵母中的主要元音的舌位与美声唱法相比较普遍偏高,在所有的汉语元音中,只有a母音是低舌位. 舌位高即舌面与上腭的距离较近;

      二是在汉语拼音中有十个元音,在这十个元音中,有五个是高元音或半高元音,如高元音i、 u、 u,半高元音o、 e、  (er), e是半低元音, a是低元音;而音尖前元音( -i)和音尖后元音( - l)的者面也是紧贴上腭的高位置元音。

       三是汉语元音声道与意大利语元音声道相比较,明显短浅,声道的横截面积偏小。

       由于汉语发音高元音占的比例偏大,高元音发音的舌位与上腭的距高较近,发音位置颇高。因此,声音位置也就相对靠前,这种状态适合于“浅声道”的歌唱。从物理声学上讲,这种声道有着良好的高频特征, 能使高频的元音获得满意的音量输出,因而形成了京剧演唱的“横咬字”、“宽咬字”、“靠前咬字”的特点。在演唱中,因咬字时要强调字音的头、腹、尾的喷吐,就形成了与美声唱法相比较而言的口腔前面部分的动作多、幅度大,力度强的演唱特点。所以说,京剧演唱采用“浅声道”的原因,首先是汉语的“浅声道”造就了它的这种演唱方法。汉语元音的“浅卢道”,是京剧演唱固执于高音歌唱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京剧演唱的这种方法是根据一定的语音特点和因语音特点所形成的在生理器官运言用上,有别于美声唱法的一种歌唱方法。

        所以说,语言的发音规律和特征与演唱是有着密切关连的。我们平日说话,虽有声音位置靠前或靠后的区别,但区别不大,感觉就是用嗓子讲话,无喉下的活动,声音好像完全在口内或口腔前部,胸声较少,说活,只是喉、舌、齿的功能作用,软腭也无上抬感。这些都是“浅声道”发声的表现。

        京剧演唱,是从汉语的语音特点咬字习惯出发,注重语音的韵律,强调咬字的喷口及由字头、字腹引长、字尾收声构成的全过程。由于“浅声道”腔体形成较小的舌、腭距离,使辅音成阻、持阻、除阻都很方便,辅音发声时值能很好地得到保持,既利于语言清晰度的提高,又利于发声气流的节省。这种状况,极有利于“浅声道”的唱法,这种发声的腔体接近于言语发声的自然状态,元音造型非常方便, 舌面与腭面距离较近,各类辅音成阻和除阻距离较短,声母与韵母相拼动作小,发声器官部份肌肉运动能量消耗较少。说与唱之间因腔体变化较小,极方便地连接了说、念、唱三种发声形式,使三者音色较为接近。

       中国现在的 “民族唱法” 在练声和歌唱技巧方面,主要是以美声唱法为基础,歌唱时不像京剧唱法那么强调声母的喷口和韵尾的收音,所以咬字时比较自然,如

在上例中,你如有意强调一下声母,那就不是唱歌而是唱京剧了。

京剧演唱在强调字正腔圆、在追求字美的同时,对声音的追求就会有所缺失。这种缺失就是形成与美声唱法“全声道”相比较中“浅声道”的声道短浅、共鸣的不充分、不完整(部分共鸣、局部共鸣),以及低音缺失等不同因素。这种缺失也就是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根本区别。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在发声方法上有很多共同点, 尤其在中、高声区,京剧唱法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沈湘教授在与京剧余派名家陈大沪谈到“美声唱法与京剧唱法最高音的共鸣点上的时候,认为根本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具体的不同,就是出来的数果不一样”(效果不一样,应是共鸣效果的不同一作者注) .但由于各自的语言发音规律和特征、习惯的不同, 以及因语音规律和特征所形成的在生理器官运用上的各种差异与不同而产生的各自不同风格的歌唱。

        京剧唱法主要是强调“字”,注重每个字的字音清晰, 有于汉语发音高元音较多,高元音发音时舌面与上腭的距离较近,发音位置颇高,多在口腔的前部,因而形成咬字主要在口腔的前面部分,靠前的咬字也相对清楚,这也造成口腔前部的动作较多、 幅度大、力度强,致使喉头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较为低深,从向导致“发音管”短浅,影响和限制了歌唱共鸣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充分形成和释放,这也是京剧唱法不能,·金完全和充分运用声音的手段来表达感情的主要原因所在。 正因为京剧唱法采用“浅声道” 的歌唱,“靠前咬字”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贴着后咽壁唱”,因此笔者提出京剧演唱只能“贴住上腭唱”,而不能像美声唱法那样“贴住咽壁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