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井盖产品面板表面出现缩陷,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一兵个人图书馆 2018-12-02

最近,有铸造井盖的朋友,向老铁求助:井盖产品面板表面出现缩皱、缩凹,不知道如何解决?


对此,洲际铸造邀请到本文作者山西源盛铸锻有限公司技术部李宏伟老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以此作为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在此,感谢李工对洲际铸造的支持!


一.缺陷特征


铸件表面有塌陷的瘪坑,对应于瘪坑部位的铸件横截面中,常伴有内缩孔或者缩松。这种表面称为缺缩陷。其特征为:


1) 瘪坑表面 同其它不塌陷的铸件表面粗糙度无差别,即同样有与砂型型壁表面接触,复制了型壁表面的痕迹。这是区别缩陷与气坑式表面气孔的主要依据。


2) 所处位置  都在铸件厚实横截面或结构热节的铸件表面上。

                                                                                      

井盖的几何形状一般为圆形和方形、三角形为主。其结构基本上由面板、插入部分和加强筋组成。面板与加强筋相交处就会形成几何热节。在铸造浇注后,有的铸件就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缺陷。目视特征为线性缩陷、缩凹或者缩皱现象。



图片红色箭头所示部位即典型的缩陷缺陷

 

二、缩陷的形成原因


  从缩陷目视特征看,应该属于表面缺陷,但从形成原因分析,则属于铸件凝固时的体积亏损缺陷。缩陷形成的原因是:铸件凝固时,当充型金属液在型腔中形成封闭式容器固体外壳,如果壳内形成真空空间,而且高温下外壳强度不足,承载能力差时,就会在大气压压力作用下,外壳塌陷形成缩陷,犹如外壳被内部负压嘬瘪了一样。由于塌陷之前,外壳在型壁上形成并且接触,故塌陷后其表面仍保留复制型壁表面之印痕,而仍有相同于其它未塌陷铸件表面的粗糙度。由于外壳是被壳内负压嘬瘪的,哪里有负压且壳之强度又不足的话,哪里就可能被嘬瘪,因此缩陷可以发生在铸件的顶面、侧面或底面上。

 

井盖产品表面缩陷产生机理分析


图片缩式线性缩陷的位置正是加强筋与面板相交热节部位。形成这一缺陷的井盖铸件,在设计结构上大都有一个共性,即加强筋的厚度普遍比较薄,其厚度大都与面板厚度相比较,数值接近或者略大于面板厚度。从凝固角度分析,由于加强筋部位附近砂型散热条件更好一点,加强筋优先于面板凝固,故在相对于面板内部的金属液形成负压区,故而面板部位在收缩时由于负压作用被嘬瘪形成缩陷。

 

三、防止对策

1. 正确设计补缩作用良好的冒口以及可以实现补缩的浇注系统  防止铸件产生内缩孔、缩松,从而阻止铸件凝固时壳内真空空间的形成,以免产生缩陷。

2. 设置外冷铁  在铸件规律性出现缩陷的部位上,设置外冷铁。这样铸件凝固时加速形成有足够厚度的金属外壳,以便在壳内出现真空空间之前,固体壳已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壳外壳塌陷,。这种措施,对于球墨铸铁而言,是一种很有效的防止缩陷缺陷的措施。

 

3. 冷却筋 在铸件易产生缩陷部位的砂型和砂芯上,割出横跨该部位的沟槽以形成冷却筋(2-4mm,高5mm,数目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或者在该处型壁设置冷却针也可以有效消除缩陷(冷却针尺寸为₵5×50,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就可以加强此处铸件的冷却,加速形成承载能力强的固体壳,并且冷却筋(针)本身亦具有抗金属固体壳被壳内负压嘬瘪的作用。但这样操作会增加去除冷却筋(针)的工作量

 

4. 增加铸型刚度 防止铸件凝固时,型腔和封闭容器外壳内容积扩大,以免产生缩陷。即使采用了补缩良好的冒口,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铸型刚性,有利于防止铸件产生体积亏损缺陷,如缩陷、内缩孔、缩松等。


大家觉得有帮助,可以扫码进行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