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年最佳邮票回顾(1987年)

 wyj剑神卓不凡 2018-12-02

T123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一组)(最佳邮票)

发行时间 1987年12月20日

全套4枚     面值0.98元

邮票规格    54×40毫米

邮票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P11

整张枚数    28枚(4×7)

邮票设计    周峰

发行量   879.1万套

本邮票设计者以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为主,吸收其它画种的优点,并借鉴宋代绘画和造型之长,大胆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使整套邮票体现出一种写意性、时代感和生活趣味的巧妙融合,出色地展示了水浒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整体关系上,作者刻意通过对比和呼应,加强邮票的节奏感和连续性。在运笔和设色上,作者也别具匠心。从图形的勾勒到线条的处理,在稚拙中透出生气,在灵活变化中显出力度。其中人物的衣带折纹纵横相间,刚柔相济,疏密相应,既表现了动态,又有很强的质感,而且装饰意趣浓厚。整个画面以黄、棕、灰为基调,间以红、蓝、绿,于浑然古朴中见鲜明。

T123M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一组)(小型张)(最佳邮票)

发行时间 1987年12月20日

T114 猛禽(最佳邮票)

发行时间 1987年3月20日

全套4枚     面值   1.16元

邮票规格   (4-1)(4-4)52×31毫米

(4-2)(4-3)31×52毫米

邮票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P11.5

整张枚数(4-1)(4-4)40枚(4×10)

(4-2)(4-3)40枚(10×4)

邮票设计   万一、程传理

发行量  625.75万套

猛禽是指凶猛的鸟类,如鹫、鹰、雕等。一般说来,它们的嘴短而尖锐,上嘴尖有钩,翼大,龙骨很发达,善飞行。脚短而健壮,趾有钩状的爪,视力敏锐,以其他鸟类和小动物为食。

此套邮票一共4枚。

 (4-1)为“鸢”。画的是展翅遨游的鸢。

 (4-2)为“虎头海雕”。画的是高声长啸的虎头海雕。

 (4-3)为“秃鹫”。画的是翘首企盼的秃鹫。

 (4-4)为“大闎”。画的是展翅博击的大闎。

  四种猛禽或静或动,或行或止。大闎和鸢展翅欲飞,虎头海雕和兀鹫威风凛凛。动有骄健雄壮、展翅万里之势;静有禽王坐山、威摄百鸟之风。每个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呼之欲出、和谐矫健的美感。图案用古朴淡雅的灰白色调,如实地再现出猛禽栖息环境。

J136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400周年(最佳邮票)

发行时间1987年2月20日

全套3枚      面值0.68元

邮票规格   31×57.75毫米

邮票版别   影写版

齿孔度数   P11.5

整张枚数   30枚(10×3)

邮票设计   高云

发行量  661万套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早年博览群书,发现中国古代地理书籍在地理景观介绍等方面缺陷太多, 遂决心亲自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607年,徐霞客旅行探险的艰苦生涯开始。他的早期旅行以登名山、揽胜迹为主。晚期的活动则投入系统的地理考察,着重探索自然的奥秘和规律。徐霞客的旅行生涯前后长达30年,游踪遍及当今中国的16个省,对各地山脉、河流、动植物等有详细考察,并按日记载。其日记经后人季会明等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主要贡献是在地貌和水文方面,特别是对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特征,包括岩洞分布情况,石笋、石钟乳的成因,都有细致的文献。其文笔清新简练,引人入胜,同时也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

  本套邮票共3枚。

(3-1)为“摒绝仕途,矢志远游”。徐霞客身着红袍,夹着竹杖,身背斗笠,腰系葫芦,立于寒风秋叶之中,一副行将远游的模样,表现出他飘然一身,不求功名富贵,立志远游山河的胸襟。画面的章法聚散有致, 刷色浓郁苍劲,象是一个特写镜头。

(3-2)为“岩栖穴处,排日记程”。表现的是徐霞客在溶洞中借助松明火把挥笔撰写游记的情景。在邮票上描绘岩洞内的情景,还不多见。要处理得既不阴暗,又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不易。设计者采取从洞里向洞外看的角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尤其钟乳石柱,把人物“一分为二”,这大胆的一笔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3-3)为“登必至极,穷途不忧”。展现的是徐霞客登顶观望、怡然自乐的情景。画面以奇峰怪石置于上、徐霞客居于下,并用浮云虚去脚下山峰的轮廓,造成了 大自然的深远、辽阔的意境,又表现了徐霞客超凡脱俗, 飘然若仙的风采。

这套邮票分开来看各具特色,而在大构图上,用两道竖线框住了画面的左右,并把文字置于图上,使之成为全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画中传统的立 轴画格局。在创作手法上,画家运用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用笔细腻,色彩明丽,使邮票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

T122M 曾侯乙编钟(小型张)(最佳邮票)(最佳印刷邮票奖)

发行时间  1987年12月10日

(1-1)3元     曾侯乙编钟   396.45万枚

无齿、胶版、间接凹版、背面无胶。

小型张规格    92×165毫米

邮票规格        80×25毫米

邮票版别       胶印版   间接凹版

齿孔度数       无齿

摄影者    胡锤

邮票设计    邵柏林

雕刻者      孙鸿年

资料提供  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发行量  396万枚

曾候乙编钟是1978年中国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早期墓中出土的古代乐器。墓主人是曾国君主乙。这套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共有65件,最大的(下层右数第一件)高153.4厘米,重 203.6公斤;最小的(上层右数第七件)高20.4厘米,重2.4公斤, 总重量为2500公斤。这套乐器依照钟的形状大小和乐音的高低排列,编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钟架呈铜木结构,纵横两列连成曲尺形。根据钟上的铭文和实际测音证明,这套编钟的每一件钟都能敲出两个相距小三度或大三度乐音。演奏时,由三个乐工双手各执一根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个组的编钟来构成旋律。另外还有两名乐工,各执一根大木棒,分别敲击下层低音铜钟,构成和声,并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经演奏证明,这套编钟音域宽广,包含五个八度,音色柔和优美。

本套票是中国国宝系列邮票的第一套,票面是一套曾候乙编钟。下部为编钟形象,上部为竖排的文字说明。画面与文字交相辉映,类似中国古代文人画卷中诗画一体的风格。整个票面古朴典雅,布局精巧。

T114  猛禽第二张(最佳印刷邮票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