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艾灸同在。艾灸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可治疗四百多种疾病,且很少有副作用,正是人们梦寐追求的“绿色疗法”。那么艾灸为什么可以治病呢?这是因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人体赖气血之温煦、濡润、滋养以维持生机。但是,一旦气血失和,或涩滞不畅,气血流动受到了阻碍,就会产生疾病。这也正如《医偏》所说:“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以作?”气血循环受阻,就会影响脏腑经络的平衡,导致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出现病变。而艾灸却可以“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 促进气血的流动通畅,使人体脏腑经络调整为正常的生理状态,这才是艾灸治病的关键所在。这也正如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论》中说:“灸者,温暖经络,宜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诚前圣之妙用而惠人于无穷也”。日人延命山也曾说:“灸的结果可使身体之抵抗力强,对于各种病之袭来能为预防,人生永无病之生涯,实平生最大幸福也。”用艾条治病,既可自我治病,又可惠及他人帮他人解忧,是人们幸福的源泉。每当自己治病时,患者可自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次位施灸,既方使安全,又节省金钱,并随时根据受热的温度而调整手法或距离。即使对于后背的穴位,患者也可自如的使用温灸盒自灸,根本不用求人。芳香的艾草,袅袅的艾烟、融融的艾火,让人心旷神怡。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艾灸以“简、效、廉”步入大众,迎来更多的使用者。 艾灸是百姓化的方法百姓化,首先就是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众所周知,而艾灸所使用的艾草,可以说家喻户晓。在端午节上艾草就是主角,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和平安,而价格低廉则是艾灸百姓化的另一显要特点。 艾灸所使用的艾炷或艾条,各个阶层都用得起,即使“草根”百姓也不例外。价格虽然低廉,但在艾灸时,却让人有意想不到的奢侈享受,更有十分出色的治疗效果。艾灸百姓化的另一重要标志,就是简单、大众化的操作方法,容易学,很快会。 一般人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就会掌握,并且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病。也有不少人把艾灸看的很神秘、很玄妙,认为既然艾灸能治病,那一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不然,任何人只要想学都可以很快学会。 艾灸的独特作用艾灸除了对症治疗疾病外,还有其独特作用:其一“治未病”,其二养生健身;这是任何其他医学所不可比拟的。 二十一世纪的《巴黎宣言》曾指。“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把病治好的医生。”这和我国中医宜扬的“治未病”一脉相承,十分吻合。 所谓“治未病”,就是机体已经产生了疾病的早期症状,但是还未到疾病的临界点,处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这时如到医院检查,可能各项指标都正常。这就使一些人对早已出现了的症状,潜伏下的疾病隐患置若罔闻,一直不当回事,但一旦重视了却已失去治疗机会,而追悔莫及。这正如《扁鹊见蔡桓公》故事里所讲:病在膝理,用汤熨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病在肌肤,用针石可以解决,病在肠胃,用火齐(中药火齐汤)能够解决,而病在骨髓,就连扁鹊这样的神医也无可奈何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曾感慨地说:“现在60%~70%进肿瘤医院的患者,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其实很多患者的早期症状很早就出现了,但不少大忙人一直不当回事,因此错过了早发现早诊断的机会”。 而艾灸则可发现身体不舒服,有了异常,马上施灸,就可抑制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艾灸从古至今,一直被用作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抗老防衰,益寿延年。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医学入门》亦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据说唐代孙思邈每日坚持一次艾灸,一直活到一百零一岁;三国时的大医学家华佗亦每日必灸,活到九十多岁时,仍手脚灵活思维敏捷;宋代窦材本人更是爱好灸丹田穴养生保健,以致年近百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坚,满面红光,行动矫健。 发现异常马上灸当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的生活更变得枯燥无味,食不味甘。当人们的身体略有不适时,也往往因时间紧或看病难而无暇顾及,以致拖延成疾。特别是现在的白领或企业家由于社会责任重大,工作任务繁忙,并肩负着家庭重担,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是人生压力最大时期。这些人工作起来太过“搏命”,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上,而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则放在事业之后,只有到身体支持不住了,硬撑不下去了,不看医生不行了,才肯去就医。孰不知,这样就会令小疾酿成大病,任其发展下去甚至不堪设想。 其实健康的守护神就在你的身旁,稍有异常就马上施灸,可消除病的隐患,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发现异常马上灸,既能省钱、省时,又能防止疾病的发展,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身体健康经常灸身体健康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身外的,健康是自己的。”健康成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各种保健品应运而生,但是人们更渴望的是“回归大自然”和“自然疗法”。艾灸则以其千百年的深厚底蕴和显著疗效及无可比拟的“简、便、效、廉”而给世入带来了惠泽,成为人们身体健康、预防衰老的重要方法。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但在阴阳二气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对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旺盛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作用下才能发挥出正常功能活动,只有阳气强盛,人才能强壮才能抵御外邪才能身体健康。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固,虽有贼邪,勿能害也。”而艾灸则有补阳、助阳的作用,唯有经常灸,才可达到不生病,少生病,身体健康的目的。日本针灸名家代田文志曾说:“灸能预防所有的疾病,又能保持健康,使人长寿”。艾灸确实有保健作用,但必须持之以恒经常灸,尤其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每周抽出一点时间,灸上2~3次,每次1小时左右,既能提高免疫力,又能使精力充沛,是不可多得的“加油站”。 因为“人过四十,而阴气自半”,所以需要补充阳气。但,一定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浅尝即止,一定要持之以恒。其实用艾灸保健,我国古代就有。《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千金方》亦说:“此灸法令人阳气康盛”。元气坚固和阳气康盛都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标志,也是健康长寿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代就有用艾灸养生保健的习俗,并且不断发展,时至今日,许多养生名言,仍然脍炙人口。 1.足三里长寿灸《针灸大成》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艾灸足三里可以保健防病,延年益寿。 方法:艾炷如麦粒,知热即压灭。每月1日1壮,递加至7日7壮,停止;15日再开始灸7壮每日递减1壮,至21日1壮,乃止。每月如此法灸之。 2.大椎保健灸大椎为诸阳之会。可消除工作疲劳,缓解伏案人员颈椎,减轻用脑过度之头胀、头痛。 方法:艾条温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0分钟。 3.劳宫保健灸艾灸劳宫可安心除烦,消除口臭,缓解视疲劳。 方法:艾灸温和灸劳宫穴,每次温灸10分钟,睡前灸之。 4、至阳保健灸、,艾灸至阳穴,适用于:劳累过度、经常熬夜、浑身无力等。 方法:艾条温和灸,每次施灸10分钟。 5.风门保健灸《类经图翼》曰:“能泻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挤疮等患”。艾灸此穴,可预防感冒,预防高血压中风及痈疽等。 方法:可采用艾炷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壮或灸10分钟,隔天1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