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题

 木香草堂 2018-12-0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题

                         2009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__________________、应用性与_______________复杂学科。

2.       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务知识_____________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       ______________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       ____________________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       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适当行为。

6.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______________的判断。

7.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2、  简述观察学习的一般过程。

 

3、  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4、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5、  简述幼儿不加节制与选择地看电视对其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论述题(共15分)

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四、分析题(共10分)

案例:

    小班的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它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1)       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五、应用题(共25分)

设计一个大班幼儿以保护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  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13分)

2、  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12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理论性      实践性

2、公民美德

3、谈话

4、观察法

5、行为过度

6、促进作用    实际成效

7、外在依据      操作性依据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社教育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验,以前今天学前儿童是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研究的核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书平和效率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  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

小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注意。注意的产生是由一系列的变量决定的,其中包括榜样的吸引力、普遍性以及行为发生的环境等。以电视为例,之所以电视节目中的榜样之所以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媒体能够有效的唤起和保持儿童的注意。

保持过程:即引起注意的榜样事件必须被儿童记住,通过想象或言语表象使观察过的行为在记忆中得以重现。

动作再现过程:即儿童在准确重现榜样行为之前所进行的一些常识错误性的行为。

动机过程:即当相应刺激出现时,引发儿童观察过的榜样行为。

这四个过程 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没有注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

.3、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1)              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市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3、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以及其应用要求。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模仿学习的对象与环境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才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建构。如果儿童面临的始终是一个分歧与矛盾的环境,儿童不仅会感到不安,也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建构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由此,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谐、安全、统一的环境。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       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       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       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5.简述幼儿不加选择与节制地看电视对其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现实产生距离。电视虽然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可能有很多与现实不符内容和画面儿童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果他们长期接触这样的节目,就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2)电视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看电视是在户内进行的,儿童看电视越多,相应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减少,亲子间、同龄人间的接触也会减少,这样可能影响到儿童现实社会性交往,进而影响到交往能力的提升。(3)一些不健康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电视节目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思想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如暴力、凶杀、毒品等内容,而电视节目中不清晰的价值导向也使儿童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作为教育者,应趋利避害,利用这些现代化媒体的长处,避免它们可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论述题(共15分)

     陈鹤琴先生将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息息相连,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动的,可以伸缩,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成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中。不过在这一张网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及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会做一个人格健全有益于人类的人。(5分)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受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爱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会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美。这些关于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中。(5分)

这几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轴心的椎体来表示。地面是健康教育,锥体的三面分别是语言、科学、艺术教育,椎体的轴心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从这一图示可以发现几大领域是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极大的依赖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的中心与核心地位。(3分)

我们认为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提出,更多具有研究上的意义,而不是实践的意义。课程实施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对儿童教育是自然应当是整体的。不过对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也有他必要的实践意义,虽然我们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更多遵从幼儿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但生活与知识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组织的教学中按照幼儿知识学习的特点来说统计不同的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影响方式,这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种区分从教的角度看是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不过在实践中,教育者越是能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与实施,那对儿童的发展就是越有益处的。(2分)

四、分析题(共10分)

       (1)可能原因:①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与行为,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②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③小班幼儿好缺乏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能分析道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先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处理。参考方法:①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②安慰两个孩子(平稳情绪)。③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④请小可说他刚才想做什么?(让小李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来破坏他的山)(学习对方感受与沟通)。⑤说说以后在于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7分))

六、应用题(共25分)

1.       主题目标整合、有概括性,(3分);方案架构合理,有层次,抓住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注重幼儿特点(7分);思路阐释清晰合理(3分)。

2.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2分);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3分);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6分);建议与延伸恰当(1分)。

参与方案与活动设计:

图略

活动设计:生气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       看图了解小动物生气的原因,学习针对图意讲述。

2.       知道生气时找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       幼儿活动前与家长讨论消气的方法。

过程:

1.       看幼儿用书上的前三幅图,说说这三只小动物。

(1)       观察小动物的表情,神态,说说他们怎么了?

(2)       小动物为什么会生气?猜猜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

2.       交流自己生气的经历。

你有没有生气过?为什么事情生气?

3.       分享交流小气的方法。

(1)       了解生气是一种自然情绪,并且懂得生气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

(2)       以帮助小动物的契机交流消气的方法(引导幼儿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

可是这三个小动物还在那儿生气呢,快想想办法帮它气吧,谁有好办法?

(3)       看幼儿用书上后面三幅图画,相互说说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消气。

4.       小结启发。

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消极情绪,及时的疏导分析,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提醒幼儿自我控制与调节情绪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