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

 博书 2021-02-04
《活着》: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

《活着》这本书,让作家余华蜚声海外。余华是世界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家之一,他甚至一度被外媒誉为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现代中国的狄更斯。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在传统文学叙事中,莫言的高密乡、陈忠实的白鹿原、格非的烟雨江南、阿来的康定情歌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为他们的小说风格打上了鲜明的标签,但是余华没有这种标签。

余华的作品,能够毫无违和感地迁移到任何叙事背景之下。《活着》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的故事,它也有可能讲述的是一位密西西比河河畔的美国农民的故事。

作家的使命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种高尚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余华笔下充满温情的苦难叙述持续了他叙述上的旁观冷漠,但是读来却又震撼人心,让人感动。

在本书序言中余华坦言,一首美国的民歌《老黑奴》作为发轫的契机,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提笔写下了《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写人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文化与人性具有共通之处,福贵的形象,始于一位美洲土地上的老黑奴。

这部作品的题目之所以叫《活着》,是因为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

搬了好几次家,但是我的书架上,一直都摆着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我始终坚信,阅读能够改变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所以每一次朋友让我推荐一些书,《活着》都会被纳入其中。

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下那个时代,《活着》的叙事背景,定格在解放前后的中国农村。福贵的一生,充满了苦难,无疑我们今天已经离那些苦难很遥远,但是一个人在苦难的生活中说表现的生命的强韧,应该被继承下去。

一位老人和一头老牛,两条黝黑的脊背,两个进入垂暮之年摇摇欲坠的生命。在那个夏天冲忙阳光的下午,那位叫福贵的老人对一个年轻人亲口讲述了他一生的遭遇。他的父母妻儿一个个地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和一条同样衰老的老牛相依为命。

这就是一个人平凡的一生,但是这份平凡背后关于活着与忍受的沉重,让无数翻开这本书的人为之下泪。尽管时代不一样了,社会背景不一样了,但是一代人一代人的使命都十分雷同。

在今天,我们纵然不用经历那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苦日子,可是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期待,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知依然是一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个人的一生都将经历相似的命运,无论这个命运背后是欢乐幸福,还是苦难悲伤,人活着,除了活着本身并无其他意义。

活着,好好活下去,这是被赋予生命的每个人终其一生追求的主题。

《活着》: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

老年的福贵在耕田时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平凡人的一生,都是极其相似的,平凡人的活法,也显得简单纯朴。正是这样的相似和简单,让我们感知到活着的真诚。

我相信很多人是流着眼泪读完这本书的。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的文字从不刻意煽情,可是看着福贵一次一次安葬自己至亲的人,隔着书本就能感受到他的绝望,这种绝望让人动容。

余华和擅长细节描写,那些看似冷漠但是又细致入微的细节扣人心弦,读到那些文字,忍不住就喉头哽咽,热泪盈眶。那些描写因为太真实,所以是如此触动人心。

福贵输光家产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家珍一边给他捶背一边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夫妻之间的理解和包容,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活着》: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

福贵一生经历了中国最多灾多难的时期,家破人亡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不可抗拒的时代背景之下,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遭受着特殊时代所带来的苦难。

他的儿子有庆因为县长夫人生孩子献血,被医生伤心病狂地抽血活活抽死了;女儿凤霞四岁时因为一场高烧变得聋哑,长大结婚后过了一段时间的幸福生活,却因为生孩子难产而死。

一双儿女的相继离世,让福贵本就重病的妻子家珍不堪沉痛,凤霞走后不到三个月,家珍也走了。四年后,凤霞的孩子苦根长到四岁,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压死了。唯一的外孙苦根长到七岁,没想到竟然因为吃豆子撑死了。

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多年后,当这位叫福贵的老人回忆自己饱经沧桑和苦难的一生时,他说:我有时候想想觉得伤心,有时候又很踏实。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福贵亲手安葬了他们。

王小波说:活着就是忍受苦难。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的苦难里充满了幸福和欢乐。

福贵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的一双儿女,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女,还有他的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都是他的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他们活着,带给他生命的充实和希望;他们走了,福贵依然感受着这样的充实和希望。所以年老的福贵耕田时,依然一次一次地叫着他们的名字。

福贵的际遇,实际上代表了特殊年代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际遇。他们在那样的历史洪流的风口浪尖里像一片落入水中的树叶,动荡以及苦难都是他们难以逃脱的命运。

《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活着》: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

就像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同样为了活着本身继续忍耐和煎熬。有时候福贵,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小人物。

爱自己的父母妻儿,同时在生活的困境里努力挣扎。也许住在出租屋里努力赚钱养家,也许为了子女的教育拼命也要买一套学区房,也许更艰辛一点,扫大街、刷盘子、发传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欢乐和忧愁。

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中国还有八亿人的农民工,在骄阳似火的田野中劳作,在破败狭小的工棚里生活。无法选择自我命运的人,不变的是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感知。他们忍受了来自现实的艰辛,因为这艰辛的背后,隐藏着父母妻儿的期待和挚爱。

也许我们都会经历生命的低潮,也会遭遇来自现实的不快,可是在任何伤心失意的时候,都不要忘记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活着,好好活下去。

《活着》:你恨命运不公时,有人连活着都是奢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