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可达8米。枝白灰或淡黄灰色,但当年生枝绿色。叶有小叶3-5-7片,小叶倒卵形成倒卵状椭圆形,两侧常不对称,顶端圆或钝,有时微凹,基部短尖,一侧略偏斜,边全缘,平展;小叶柄甚短。 花序通常顶生,或顶生兼腋生,花多朵聚成伞状,为短缩的圆锥状聚伞花序;花白色,芳香;萼片卵形;花瓣5片,长椭圆形,盛花时反折; 雄蕊10枚,长短不等,比花瓣略短,花丝白色,花药背部有细油点2颗;花柱稍较子房纤细,与子房之间无明显界限,均为淡绿色,柱头黄色,粗大。 果橙黄至朱红色,阔卵形或椭圆形,顶部短尖,略歪斜,有时圆球形,果肉有粘胶质液,种子有短的棉质毛。花期4-8月,也有秋后开花,果期9-12月。 地理分布 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五省区南部。常见于离海岸不远的平地、缓坡、小丘的灌木丛中。喜生于砂质土、向阳地方。南部地区多用作围篱材料,或作花圃及宾馆的点缀品,亦作盆景材料。 主要价值 九里香的花、叶、果均含精油,精油可用于化妆品香精、食品香精;叶可作调味香料; 枝叶入药,有行气止痛、活血散瘀之功效,可治胃痛、风湿痹痛,外用则可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等。此外,医药上还以之为强壮剂、健胃剂等。 九里香树姿秀雅,枝干苍劲,四季常青,开花洁白而芳香,朱果耀目,是优良的盆景材料。一年四季均宜观赏,初夏新叶展放时效果最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