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惠若琪的小目标是完成学业与投身公益事业。据了解,惠若琪目前还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同时,惠若琪的身上也多了另一个新的符号——“惠基金”的发起人。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谢芸子 赵东山 编辑 | 徐昙 图片来源 | 中企图库 惠若琪最近一次出现在排球赛场是2018年10月的世锦赛,以解说员的身份。而人们对于她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总决赛。 当比赛打入第四局,中国女排以24比23的战绩拿到赛点,张常宁发球、惠若琪4号位直接打探头球得分,可以说,是惠若琪助力中国女排打败塞尔维亚拿下冠军。得分瞬间,惠若琪一直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与队友抱头痛哭。 惠若琪曾赌上生命去打球。 2016年3月6日,里约奥运会开赛的前6个月,惠若琪选择了接受第二次心脏手术,彼时,惠若琪刚刚度过了自己的25岁生日。据媒体报道,惠若琪当时已经做好了不能下手术台的准备。而中国女排的上一次奥运夺冠,还是在12年前。 2018年2月3日,女排队长惠若琪正式宣布退役,带着动了两次手术的心脏和肩膀上的七颗钢钉。此后,去青海支教、参加综艺节目、出席时尚活动,除了2018年7月份的世锦赛解说,赛场上再无惠若琪的影子。 12月1日,惠若琪出现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现场,褪去“战袍”的她大方时尚,见过的人几乎都夸赞漂亮。 据惠若琪介绍,在每一次大赛之前,中国女排都会开一个务虚会,郎平也会引导队员们去设立一个“努力踮踮脚或者轻跳起来才能触碰到的目标(拿站着触碰目标做衡量标准),这个目标不能放着特别高、也不能放着特别矮”,而每到务虚会过后,队员们对本次比赛的成绩都会有一个预期。 在此前,鲁豫曾问过惠若琪是否有“退役综合征”,她当时的回答是的确有诸多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感时至今日或许还没有完全调适。
目前,惠若琪的小目标是完成学业与投身公益事业。除了运动员的身份外,生性好强的她从小就是学霸般的存在,据了解,惠若琪目前还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博士,同时,惠若琪的身上也多了另一个新的符号——“惠基金”的发起人。 最年轻的女排国手
打排球需要天分,“汗水当然也很重要,但有时候努力了99分,或许就差那1分的天分”。而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惠若琪的天分、包括一米九二的身高都遗传自父亲。 1991年,惠若琪在大连出生,后因父母工作辗转来到南京。1999年,惠若琪在因缘际会下接触到排球。2000年,在参加中山东路体校的业余训练后,惠若琪成为一名插班生,2006年,因表现优异,年仅15岁的她代表南京市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夺冠后被正式征召进江苏省省队。 “我记得我当时是10月份进的专业队、11月份就打职业联赛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本来是南京一个体校的业余学生,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跨度,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展现平台。”惠若琪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 2007年,惠若琪凭借出色表现参与到国家队集训,但因此时的惠若琪与王一梅、冯坤等一流运动员还有一定差距,惠若琪集训后便回到了省队,错失2008年奥运会。惠若琪好强,早前惠若琪的母亲接受搜狐体育采访时曾透露,在落选之后,女儿大哭了一场。 但对于惠若琪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此后,惠若琪加强训练,并连续被选入国家队。2009年、2010年,惠若琪球技大爆发,在瑞士女排精英赛上两度获得最佳一传的称号。2011年,惠若琪终于成为国家队中的主力,曾有媒体报道,16岁就参加集训的将惠若琪是最年轻的排球国手。
两年后,郎平开重新执教,以惠若琪为代表的一批新选手也获得了更多机会,22岁的惠若琪在此后被提拔为中国女排第15任队长。
“当时是每天七点起,八点半开始训练,一般情况下一天的训练在7到8个小时”,而惠若琪自己很多时候会训练到10个小时,累到“想爬回宿舍”。
2010年,在女排大奖赛澳门站比赛中,中国对战荷兰,惠若琪肩膀脱臼。一开始,她竟然将脱臼的胳膊自己接了回去,但当第二次脱臼时,疼痛已让她无法在场上比赛。而这次严重的受伤让惠若琪离开了赛场足有8个月,直到现在,她的左肩还有三条手术疤痕、里面还埋着七颗钉子。
伤病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永远是摆脱不掉的噩耗。2015年,不幸再度降临。在出征女排世界杯的前一周,惠若琪意外查出心脏问题,在队友们赛场上挥汗如雨的同时,惠若琪只能选择与“心跳过速”搏斗。常被媒体提及的,是惠若琪在录制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时自爆的手术经历。
手术的全过程是清醒的,“管子动的时候可能会碰到心脏,心脏会本能地动一下,我就很紧张”、“第一次手术稍微有点激进了,我当时心跳被推到每分钟250次的时候,我感觉心脏要爆炸了。他推到240、250的时候,我不行了,我第一次从嘴里说出‘我不打球’了这样的话。”
然而第一次手术没过多久,2016年里约奥运会备战时,惠若琪心脏病复发,为了能够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惠若琪决定接受第二场心脏手术。
女排精神不止于体育
一直以来,国民对女排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女排“拼搏、团结、不放弃”的精神几乎是体育竞技最高的追求。 里约奥运夺冠之后,惠若琪又坚持了1年的时间,参加女排联赛与全运会,也正因为全运会的精疲力尽,让惠若琪萌生了退役的念头。2018年2月3日,惠若琪在江苏常州举办了正式的退役仪式。此后不久,惠若琪步入婚姻殿堂,人们也将目光更多聚焦到她的后续发展与情感生活上。 走下领奖台,惠若琪需要重新开始。 “以前我们在团队里面,目标性很强,只要去执行就好了,但是现在我需要更多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排球是我最熟悉的领域,跳出来之后,我要去重新接触、理解社会,很多东西都是从零开始”,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现场的演讲上,惠若琪也曾多次呼吁社会、企业家关注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
“对我来说退役还是很遗憾的”,在采访过程中惠若琪曾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如果能继续打排球我还是会继续打,我毕竟还年轻”,但当记者追问惠若琪在未来是否会从事体育相关工作之时,她也坦言:“我才刚退役,这些还没有想清楚。”
现阶段,惠若琪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业与惠基金的运作上。据她介绍,“惠基金”最早是为了帮助老运动员和教练,现在也致力于普及偏远地区的体育教育。当然她也开始考虑,怎么才能让这个基金可持续的发展、自我造血、自我运作。
“我希望能够把体育教育送到更多的地方,让不管是城市还是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重视体育,很多人认为扶贫先扶智,但是我觉得扶智先扶体”。
曾有网友对记者直抒胸臆,表示“非常怀念惠若琪在场上,仰着头,接一传的样子”,但对于惠若琪来说,女排精神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而对于这个年轻的90后,一切还皆有可能。
与篮球、足球相比,排球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且相比篮球、足球,排球的门槛较高。在惠若琪看来,中国的排球运动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关注,“在未来,我希望排球竞技能够向着更加职业化的道路发展,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这样大家或许能更多关注排球这项运动本身,而并非比赛的成绩”,惠若琪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
郎平曾经说过,中国女排精神最大的魅力在于拼尽全力,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即使你一路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能够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国女排曾9次问鼎世界冠军,3次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但无论是以郎平为代表的排球女将,还是惠若琪、朱婷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女排都在前行、中国女排精神也依然在迭代传承,而这种精神一定不只局限于体育。 以下为奥运冠军、中国女排前队长、惠基金发起人惠若琪在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演讲整理: 我在来的车上以为今天是一个木兰学院的内部讨论,没想到今天的会场这么大,其实我今天的角色是一个刚刚开始创业的青年,应该坐在后面听。但是何社(《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跟我说,这次主题叫做“逆流而上”,她说你特别适合这个主题,而且是放在木兰汇的主题里,我想所有的女运动员的确都跟“木兰”一样,所以我也希望在这里带来一些自己的浅见。 我发现运动员跟企业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体育竞技慢慢走向职业化之后有很多企业赞助赛事,所以我们跟企业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我们跟企业又是陌生的,虽然参观了很多企业,但我们其实不太熟悉里面的基本平台构造、以及产品执行等等。 后来我在跟很多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特别喜欢请运动员在会议上做一些分享。我发现原来竞技体育、特别像排球这种集体项目,特别受企业家的欢迎,企业也是团队作战,而在这方面我们也是强项,所以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团队的经验跟团建的感悟。
首先我要讲的是目标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每一次大赛之前压力都非常大,因为大家的期望值很高,我们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所以每一次大赛之前,我们中国女排都有一个传统——开一个务虚会,每个人把自己心里面的预期目标和可能会碰到的困难等在会议当中进行交流。目的就是为了我们十几个人能够统一一条心,这样在困难面前,无论是多大的挫折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底。
这个时候郎导(郎平)会引导我们,她觉得我们要设立一个努力踮踮脚或者轻跳起来才能触碰到的目标(拿站着触碰目标做衡量标准),这个目标不能放着特别高,也不能放着特别矮,否则会打击队伍的自信心等等。这个务虚会过后我们对成绩有一个大概的预期,也像很多企业给自己设一个小目标。
另外,大家都看过里约奥运会,也知道小组赛的时候我们女排的成绩是不尽如人意的,仅仅以小组第四的成绩出线。这个过程当中,郎导又采用了一种方法,召集有经验的老运动员跟他们进行交流。她跟我们说,你们需要带一带没有经验的运动员,把你们的经验讲给他们听,听一听他们的困难,你们多沟通。当领导与下属沟通的时候,很多东西讲不到那么全面或者有一些话说不出口,但同样下级对下级,我们说的东西更贴心,这种层面的沟通会显得更为顺畅。所以我们几个老队员就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队伍里面的核心队员,需要在困难的时候敢于站出来。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需要在平常的生活、训练、比赛中跟大家融为一体,共同抵抗困难,将能力与号召力在平常融合。
企业这两年可能会碰到很多压力以及困难,但越在这种时候,机遇与困难越是并存,更需要每个人能够团结,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件事情,这样组合才会足够的力量,一加一才大于二。
第二个我想说坚持的力量。很多人听过运动员经常说的一句话: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我以前觉得这句话只是贴在训练馆的标语,后来我发现是非常实在的,因为没有什么成功是一劳永逸的,今天你是行业巨头,但是如果不努力,明天会被人赶超,所以持续努力是成功必备的条件。
但除了持续努力,我们还要记住阶段性的发力。比如说我们在运动场上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上量期、有调整期,还是要把好的状态留在最后的大赛当中。所以我觉得持续的努力和阶段性的发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也要适用于每个行业的规律,我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也都很熟悉自己的行业规律,在了解行业规律的基础下,制定好自己的努力和发力的时间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力量是创新的力量。大家都知道中国女排精神,虽然可能离自己很遥远,但就连这份比较遥远“古老”的精神,也是在不断创新当中,融合现在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在不断接收新人的过程当中,除了保留了很多引以为傲的传统外,也有将新的技术、战术、理念融入到其中,这才会有现阶段不断进步的耀眼成绩。
这三个是我在运动队里收获的“希望”,也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非常受用的三个方面。其实我也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关注运动员群体,因为在军队式的管理下,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收获,优秀的运动员也非常适合企业中的很多职位,所以也希望各位企业家能多给运动员一些机会,让他们一个好的施展自己的平台。我相信运动员们会有非常好的接受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韧性等,如果给到他们更多的平台,他们能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最后我要谈谈我现在所做的一些事情。退役了之后,我从赛场的“木兰”转回了生活的“木兰”,也是在新的平台学习。我做了一支公益基金,希望偏远地区能更加普及体育教育,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跟我们一起把体育的力量传递。其实除了刚才说的收获外,体育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塑造他们的身体与品格,这是现在教育缺少的。
很多人认为扶贫先扶智,但是我觉得扶智先扶体,如果没有很好的身体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零,希望大家关注体育教育、也希望大家平常参与健身活动,在忙碌的生活当中给自己一些调节的时间,为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梦想有更大的提高打好基础。谢谢。 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自2002年创立,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七届,被称为“中国的达沃斯”,一汽-大众奥迪是2018(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