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国人思维模式的解析

 小草回香 2018-12-02

中国人跟世界上其它民族的本质区别,就是精神上的中国式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其实是当前三种哲学思维模式之一:古希腊式、印度式、中华式。这三种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呢?人类所面对的世界现象是共同的,但是世界现象的构成包括两大类:其一,是个体,似乎它们是独立自存的;其二,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似乎这种现象是个体与个体组合所决定的。

这两类构成要素,相互是什么关系呢?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原则是,不否认关系,但是,关系是个体的属性,个体决定关系。这种基本立场,当代中国人很熟悉,很多人以为天下人都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印度哲学尤其是大乘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毛线团一般的东西,所谓个体,都是毛线团缠绕在一起的假象,真相是个体是关系的属性,世上只存在关系,也就是“缘”。中国哲学认为,所谓关系、所谓个体,是同一种玩意儿在不同情况下的显现,不能说谁主谁次,关系与个体在逻辑体系中,是等价的要素,简单把一种归为另一种,本身就是没有看清现实。

三大思维模式,可以说决定了三大哲学系统的不同气质。立足于亚里士多德实体说基础上的西方文明,基本上基于实体式思维去认知世界、思维世界、展开实践行动。机械物理科学,是这么催生的。这是一种自然数的思维。大乘佛教可以说是关系式思维模式的极端代表,它基于“缘起缘灭”的关系式思维,很类似数学中的“集合”思维,把一切都看做是集合体,这种看法也很高明,立足于此思维构建的“一合相”禅修世界观,据说很灵。中华式思维模式,基于《易经》奠定的“关系式实体思维”,或者说是“实体式关系思维”,计算机为代表的系统论思维,跟这个很像。其实,最起码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模式,主要是这样的,而且大多数中国人以为世界上其他人也都是这样的。直到近二十年的今天,中国人才发现,怎么别的国家的人想法很奇怪,难道我们错了,难道他们才真的科学?于是乎,很多中国人的脑子,被搞糊涂了,不同思维模式的人,跟外国人纠结,也关上门自己相互纠结。

中华式思维模式是怎样一种立场呢?世界的任何一种现象,在中国人看来,就类似一个“卦”,是动态变化可以“变卦”的。为什么可以“变卦”?因为“卦”本身,代表的是宇宙间六十四类关系状态的可能性,这种关系,就是两个“八卦”之一彼此联动构成的。既然是联动构成的关系状态,关系转化一下,很正常嘛,于是这种变化就是变个了卦。六十四卦的每一个,都是关系与实体的综合。那么,所谓的八卦是不变的实体吗?其实八卦只是时间“静态”情况下的八种可能性,是由两种要素的关系状态决定的,也是关系与实体的综合。这是怎么回事呢?你看,如果非要划分万物状态的不一样,最大的归类可能,就是划分为对立的两种,所以说,万物的构成状态,只可能有两种。但是,这两种要素怎么构成万物?从动态的可能性上看,也只能是两种。所以,静态的可能性加动态的变化可能性,这被命名为“四象”的所谓四种可能性,排列组合就构成八种最终的可能性,这就是八卦。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是关系与实体的综合,是八种可能状态之一。但是,这是从个体的立场归纳的。如果从关系的立场去归纳,所谓八类个体,都存活在宇宙中跟环境综合构成它的存在状态,个体脱离环境是抽象的非现实。现实中的个体,它当前的状态,跟环境的关系,共同构成它的真实状态,例如,电影《音乐之声》种上校一家,一家人在纳粹笼罩的维也纳就是痛苦的,走出纳粹的世界,一家人没有变,但他们自由了。个体有八种可能性状态,环境有八种可能状态,结合而言,排列组合就是六十四种。在中国人看来,任何宇宙中的现象,可能有多少种状态呢?无非64种之一,现象的变化,无非是64种状态之间变来变去。所以,《易经》讲到六十四卦就足够了。中华式思维,就是《易经》所表述的思维模式。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都源于《易经》记载的基因。

当然,没必要夸大《易经》的价值,当前的《易经》,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运用,大多数是胡扯,尤其是算命,无非是一种数学运算模型借《易经》彰显自己的牛罢了。总之,中华式思维模式,根本上即重视个体,也重视关系。在中国人看来,宇宙中的所有现象的这两类,是一件事,同时,又是两件事。宋代张载把这种情况,归纳为“一物两体,此天之所以参也”。

这三种思维模式那种正确?都正确。中国人跟纯西方人交流,往往很受冲击,其实,他们也很受心灵的折磨,因为,思维模式存在根本的不一样。中国人看佛经,很烧脑,其实,是思维模式的不一样。但是,这不是说哪种思维模式更正确。世界是同一个世界,矛盾律、同一律等等逻辑上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只是人自身的精神出发点不同罢了。事实上,不同的出发点,也完全可以达成相同的成就。例如,基于西方实体式思维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已经发展出了量子物理,其实是走向了关系式思维看世界的路向,再例如系统论,这是走向了关系加实体的思维路向,这都是西方人从实体式思维出发所达到的成就。

中华文化在今天,是地球上的弱势文化,中国式思维是不是也能创造出同样的辉煌呢?这个问题,那就要等历史回答了。就我本人而言,比较乐观,我觉得应该没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