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登裴秀才迪小台

 月明风清自在怀 2018-12-02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译文】

《登裴秀才迪小台》翻译    吴鹏飞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

  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坠,

  鸟儿在晚霞中飞去;

  人们离开之后,

  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

  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

  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好客的主人啊,

  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

  照应门户的僮仆,

  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他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又是一代画宗,也精通音乐,是个多方面发展的艺术家。大约在四十岁以后,他长期隐居在终南山及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虔奉佛教。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存《王右丞集》。

【王维诗歌特点】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他的山水诗惯于着色取势

王维的山水诗画面层次丰富,远近相宣

动静相兼,宁静淡远;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

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王维一生几度隐居,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

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

还像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王维与裴迪】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等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辋川诗是中国山水田园诗高度成熟的标志。

裴迪(716-?),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王维与裴迪是好友,早年曾一同住在终南山,且常常互相唱和。在辋川山庄居住的时候,二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附录一】山中与秀才裴迪书

【作品介绍】这是王维在后期归隐辋川别业时写给友人裴迪的一封信。这时的王维,随着其人生态度的渐趋消极、佛教信仰的日益虔诚而有了很大变化。他最欣赏生活中和自然景观中与佛家寂灭思想、隐者阐遍心情相适应的恬淡、静雅、凄清、冷漠的一面,并将其加以主观情感的渲染。

【作品原文】

山中与秀才裴迪书

[唐] 王 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蘖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白话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山中人王维说(应该是落款)

【作品赏析】

它的艺术特点是擅长写景,善于熔情,含蓄地表现独特意境。夜登华子冈,把冬夜月下山庄风物描绘得十分出色,光与声相衬托,静以动而愈寂。荡漾的水月,闪烁的远火,令人感到夜风吹来寒意;凄厉的犬吠,断续的夜舂和疏钟,使你陡然惊觉空旷和寂寞。此刻分外需要友情的温暖,然而好友不在,一片惆怅。这正如他的《辋川集·华子冈》所咏:飞鸟去不尽,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连山秋色和冬夜月色不同,但独自伫立山冈的空寂惆怅则同。与此对比的是当待春中的热烈期望,把辋川山庄的春天风光想像得生气蓬勃,有声有色,形象飞动,情调高扬,宛然一幅花卉鸟兽的嬉春图,表现出作者对友情的展望和对生活的向往。可见作者夜眺冬景,期待春光,写处境孤寂,望将来欢聚,即景熔情,就境铸意,所以绘山水而怀友情,企求清高脱俗,却是热爱生活。也许这就是他所谓的是中有深趣吧。信中随性所至,记游写景,几乎满纸是人与自然往还的生趣。苏东坡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说他诗画艺术的创造。可是我们看过这一篇书信,直感到他的生活也是艺术的创造,何尝不是生趣盎然,充盈着诗意呢?

一个人活在世上,可以没有巨额的财富,可以没有显赫的地位,也可以没有炙手的权势,但是不可以没有一点点诗意。生活缺少了诗意,身体常如槁木,精神恰似死灰,一日一日地过去,也只是一日一日地重复,了无生趣可言。所谓生活的诗意,似乎有一些难于理解,其实,我们何尝需要去理解呢?我们需要的只是感受。春赏群花浪漫,夏听蝉噪蛙鸣,秋醉金风送爽,冬对玉树琼枝——这便是生活的诗意。

生活中本有诗意,只是一般人心中有太多牵绊,所谓名缰利索,俗念尘心;或者种种琐屑的东西占据了我们的思想,侵蚀了我们的精神,使我们很难听见本心的呼唤。如此,则见流云不觉飘逸,望飞瀑难闻雷鸣。很多时候,人是需要独处的。独处使人沉静,沉静使人超越。佛徒要在打座中见真性,哲人则在冥想中作逍遥游,体悟宇宙人生的妙谛。至于芸芸众生,何妨用独处来淘洗本心,以导引自我,照见生趣,让生活洋溢出诗意呢!

生活本不缺诗意,缺的是我们去寻找与发现的眼睛,独立的思想,感受的心

【附录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作品简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律。此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白话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作品鉴赏】

此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