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错,威尔士是属于英格兰的 ∣金雀花王朝(28)

 陆一2 2018-12-02

上一期:亨利三世的儿子长腿王子爱德华逃出了西蒙的魔掌,与保王党们取得了联系并铲除了西蒙,尽管爱德华王子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一旦国家归于和平,对于好战勇武的爱德华王子来说,平凡的日子总是太过无味。此时,坑娃选手亨利三世又开始了他对于宗教方面耗资巨大的建筑工程,而爱德华王子此时的目光投向了圣地——耶路撒冷,的确,只有战争才能满足他的胃口。


威尔士地图


威尔士地区处于今天英国的西南部,同英格兰相比,威尔士地区境内多山,丛林遍布,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当“征服者”威廉在1066年带兵登陆英格兰时,威尔士隔过群山和丛林,静静等待着时局的变迁;在威廉之后,英格兰的君主们没有一个不想将威尔士纳入这个大家庭之中,不论是亨利二世,还是理查德一世,或者“无地王”约翰,不论用安抚或者是打压的手段,不论是名义上的拥有还是实质上的占有,君主们心中都有一个声音:“不错,威尔士是属于英格兰的。”若要问为什么金雀花的君主们花费巨大的代价来征服这片土地上的桀骜不驯的民众,我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个“它就在那里”。


到了亨利三世的时候,金雀花王朝之下的整个王国都乱成一锅粥,由于处理不好与贵族之间的关系,亨利三世总是遭受着贵族们的叛变。协议,战争,叛变,王权……这些字眼整日盘旋在亨利三世的脑中,更加使得这位继承约翰血统的国王变得喜怒无常。直到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的诞生,才慢慢开始改变这种乱糟糟的局面。在贵族们和国王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在群山背后的威尔士人,也在进行着流血的政变。卢埃林·阿普·格鲁菲斯,被称为“末代卢埃林”,在成功地赶走他的两个兄弟之后,继承了家族在威尔士地区的统治权,在1267年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英国王室最为软弱的时期,卢埃林趁机与亨利三世签订了《蒙哥马利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其实在卢埃林心里早有打算,他不甘心在英国国王的名义下做一名诸侯,而是做真正意义上的威尔士王,与英格兰国王在同一等级。这个条约的签订暂时让卢埃林获得了承认,可是,这一切都被爱德华王子看在了眼里。


爱德华王子逐渐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王子,迷人的外表加上卓越的武功,都让人期待他就任国王后的作为。1272年11月,正在从东征旅途上归国的爱德华王子听到了讣闻,父亲亨利三世在伤痛中过世,享年六十五岁。


虽然在爱德华王子眼中,父亲比不上自己的祖父理查德一世或者曾祖父亨利二世的十分之一,但在儿子的眼中,亨利三世作为父亲却给予了爱德华最大的爱情。成为英格兰国王之后的爱德华一世,并没有急着马上赶回英格兰主持父亲的葬礼,他将这一切都托付给以大臣罗伯特·伯内尔为首的政府班子,不紧不慢地在行走在归程的旅途中。


爱德华一世影视形象


爱德华一世进入到法兰西境内时,代表自己在法兰西领地的身份,向腓力三世进行了效忠。相比英格兰国王的头衔,他更喜欢十字军战士这个称号中蕴含的无穷魅力。基督教世界的十字军东征运动中,除了第一次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外,剩下的东征都逐次陷入了艰难的境地,除了遭受穆斯林军队的打击之外,水土不服,内部纷争,疾病瘟疫等是造成东征失败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在1270年,由“虔诚者”路易九世发起的东征,沿途也充满着重重的阻碍。路易九世本人并未达到圣地,并且很不幸地,感染瘟疫死在半道,他的儿子腓力三世在父亲死后就率兵回国了,只有好战的爱德华一世怀着满腔建功立业的热情,抵达了圣地,可是,情况并不如他所愿。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基督教骑士在圣地的势力岌岌可危,占据的城堡寥寥可数,穆斯林的势力向海水一样逐渐蔓延了整个圣地。但是,令爱德华一世不悦的是,耶路撒冷国王却不愿再起硝烟,想同穆斯林议和。这对爱德华一世是个打击,他来此的目的就是要在战争中博取名望,以锋利的剑和飘扬的十字军军旗来显扬自己的威名,结果听到的却是议和的声音。此时此刻,对付十字军骑士也不是穆斯林的目标,因为穆斯林们也面临着更大的威胁,那就是东方的蒙古铁骑。穆斯林首领拜巴尔想稳定后方,抽出力量对付蒙古人,却在谈和上遇到爱德华一世这个“钉子户”。一天晚上,当爱德华一世准备就寝时,侍者急忙报告他说,有一位使者想见他,爱德华一世并没有发疑,穿着睡衣就走出了卧室。


来人声称是拜巴尔的人,他说自己背叛了拜巴尔,有重要情报要告诉爱德华一世。就当爱德华走进那人,准备听取情报时,那位使者就像图穷匕见的荆轲一般,抽出了刀子,一刀刺在了爱德华的大腿上,这个1.88米的骑士在受伤的瞬间做出了反击,一拳问候了那位使者的太阳穴,并立即拿起桌子上的匕首,插入了刺客的头部。爱德华本人也受了重伤,那一刀着实有力,要不是爱德华本人经受过战争的历练,估计这一刀下去就站不起来,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反击对方。功名未造,身先负伤,这彻底打消了爱德华在此停留的念头。当他身体好转之后,就带着他的妻子离开圣地,奔赴英格兰了。


当爱德华一世在法兰西参加比武大会时,会不会想到他在圣地的经历,无论在圣地经历了怎样的不愉快,毕竟,在法兰西,他的头上顶着十字军骑士的光环。 


爱德华一世在1274年的八月登陆英格兰,此时,他还尚未举行正式的加冕礼。四年之后,再一次踏上自己的领土时,英格兰人民已经准备好他们的热情来迎接这位伟大的国王了。爱德华在威斯敏斯特举行了自己的加冕礼,金碧辉煌,人声鼎沸,誓言铮铮,当这一切结束的时候,爱德华并没有沉溺在美言与盛饰之中,他能看得清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爱德华一世亲眼目睹了在他父亲亨利三世在位时,贵族的忤逆造成王室权威下降,进而使得王室的权益受到侵害。爱德华一世很明白,自己要做的不是要报复贵族,而是像贵族们表示他重振王室权威的决心以及用心治理王国,革除弊病的无畏精神。因此,爱德华一世第一项工作目标就是派遣官员深入地方,调查王权受到侵害的事实,还有各地从事非法交易的官员;凡是盗用国王权力,强占王室财产,以及受贿行贿的官员都收到严厉的处罚。


当爱德华一世正忙着清扫自己王国内的“垃圾”时,从威尔士的大山里跑出来两个人向爱德华告状,这一状,又令编年史家们在爱德华一世的功绩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威尔士地区跑出来的两个人是“末代卢埃林”的两个兄弟——大卫和欧文,在王位争夺战失利之后,他们逃出威尔士向爱德华一世寻求政治庇护。在此之前,卢埃林已经和亨利三世签订了《蒙哥马利条约》,在这份条约中,亨利三世承认卢埃林在威尔士地区享有独立自治的权力,并接受了卢埃林自封的“威尔士亲王”的称号。但卢埃林拒绝向爱德华一世行臣服礼以及缴纳《蒙哥马利条约》中规定的3000银马克的岁纳,这一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爱德华一世决定对整个威尔士地区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以武力来镇压叛逆的臣子。


但是,征服威尔士绝不是抽出一把剑,杀死一个人那么简单。“诺曼人只用了一年就在黑斯廷斯征服了英格兰,却用了两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对威尔士的征服”,威尔士地区多山地貌以及各色各样的土著本身使得威尔士难以走向统一,更不用说英格兰人对威尔士的征服了,其次,英格兰人对威尔士的征服基本上各自为政,并且不具有持续性,有的只是一些惩罚性的蹂躏,并没有深入其中,最后,英格兰地区本身的动乱,再加上威尔士地区的边缘性利益,使得英格兰国王不会抽出相当的力量去完成对威尔士的统一。到爱德华一世时期,威尔士地区的人们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着统一语言,法律和习俗的民族,并不甘心受制于英格兰人。


卢埃林率领着威尔士人在英威边境地区进行骚扰破坏,不断地挑战着爱德华一世的耐心,引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件事是卢埃林迎娶了西蒙·德·孟福尔的女儿——埃莉诺·德·孟福尔。西蒙是对抗国王的标志性人物,桀骜不驯,自以为是,而卢埃林迎娶埃莉诺则传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他是反抗国王的继承人选,尤其是对抗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自小从王权与贵族中的争斗中成长起来,对这样事情的苗头自然嗅觉是最灵敏的,因此,爱德华一世亲自下令征服威尔士。

爱德华一世肖像


战前的准备在1277年的一月份就开始了,从粮草的征收,将领的聘任以及武器的装备,都在按部就班中妥当就绪。爱德华一世在战争中培养起来的一批优秀的贵族将领这个时候完全成为战争的中流砥柱,即使不用爱德华一世的督军,备战的各项事务也有条不紊。爱德华一世雇佣了15000多名步兵,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来自威尔士地区的雇佣兵,这也说明在威尔士地区也存在着相当严峻的政治斗争,除了步兵之外,针对威尔士地区崎岖的地形,爱德华一世特别雇佣了许多工兵,他们在部队行军的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减轻了行军人员的负担。威尔士人在作战中善于利用当地的地形,尤其是树木丛林的掩护,当敌人行走在丛林当中时,他们迅速杀出,又迅速隐藏,致使敌人猝不及防,找不到主力部队。但是,爱德华一世深谙战争的艺术,他借鉴罗马人的经验,除了将沿途的树木丛林砍倒之外,又在战略要地修建了重要的城堡,并以城堡为中心,连点成面,在山岳地区形成了交通便捷的防御网,这使得威尔士人游击战的优势消失殆尽。


爱德华一世的军队在进军威尔斯地区的图中,稳扎稳打,将敌人分隔包围,步步紧逼,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和交通线,迫使他们在饥饿中投降,卢埃林的军队不断退缩,尽挑一些山区躲避。当爱德华一世的军队行进到康韦河的时候,已经迫近卢埃林的老巢了,但是,这并不足以使得卢埃林投降,爱德华一世随即派遣海军从另一侧的安格尔西岛登陆,将岛上的粮食全部收割,并把首都内的粮仓劫掠一空,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躲在山里的卢埃林对抵抗英格兰人失去了信心。1277年11月,卢埃林走出深山,和爱德华一世签订了《康韦条约》,结束了这场纷争。《康韦条约》中,卢埃林只被允许保留首都一地,其他的地方全被爱德华一世占领,并且卢埃林要放弃爱德华一世所占领威尔士土地的权利主张,同时向爱德华一世宣誓效忠,缴纳罚金;而爱德华承认卢埃林“威尔士亲王”的称号,允许他在自己的领地内实行威尔士地区的民俗和法律。


可以看到,这份条约对卢埃林来说是一个充满耻辱性的条约,他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诸多权益,向爱德华一世俯首称臣。任何时候,不公正的条约只会引起下一次更大的风波,要么双方势力范围重新规划,要么一方以强权彻底消灭另一方,而爱德华一世选择了后者。


征服威尔士不久之后,爱德华一世回到英格兰,同大法官罗伯特·伯内尔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合作,出台了一系列的律法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极大的增强了王权在全国事务处理中的地位,最重要的是通过了《永久管业条例》,没有国王的允许,贵族不得将地产捐献给教会,以此来躲避税收。我们还要提到的一点是,在爱德华一世为王时期之内,议会的举行成为一种常态。爱德华一世对议会的态度并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拒之于千里之外,相反,他积极利用议会的召开,在会上沟通王权和社会各个阶级的关系,制定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措施,在他35年的在位时间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议会一年召开两次,议会明显的常态化,制度化,这也是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王国各处能够保持持续的安定,即使在国王外出征战时期,也不至于导致国内的动乱。


1282年,卢埃林的弟弟大卫率兵攻占了霍华德城堡,这是一座位于英威边境的英格兰贵族的城堡,并且城堡的主人罗杰是爱德华一世的亲密盟友,一夜之间,宁静的城堡之中充满了刀光剑影。这场事故并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愤恨长久积酿的结果,《康韦条约》并不能给卢埃林一个合适的权益,再加上卢埃林和爱德华一世的边境贵族们的土地纷争以及威尔士土王之间纷争的仲裁人问题,都导致卢埃林对爱德华一世的不满升级,最终导致了这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骚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爱德华一世的耳中,如果说卢埃林的一个小的骚扰就能让爱德华一世大动干戈,还不至于,关键是在骚乱之后,卢埃林鼓动他的弟弟大卫号召威尔士土王联合起来反对爱德华一世,这一下子就从骚乱演变为叛国。


此时的爱德华一世正在处理苏格兰事务,听闻威尔士叛乱的消息之后,他立即抽身而出,选调700名重装骑兵,8000名步兵以及10000名弓箭手重新踏上威尔士的土地。


威尔士人比前一次作战显得紧密团结,这一次,他们有更好的理由反抗爱德华一世,即为了民族的独立而起兵反抗英格兰人。爱德华一世带来的军队尽管遭受到一些损失,尤其是骑兵们因为沉重的甲胄被溺死在冰冷的海水中,但这不足以吓坏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一世用自己带来的弓箭手对付威尔士的骑兵,并让剩余的骑兵追击那些溃散的威尔士人,同时,爱德华一世鼓励英格兰的边境贵族们参战,以此达到控制海洋的目的,在军需保证之后,威尔士人就犹如困兽之斗了。1282年的12月份,尽管卢埃林和他的兄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战争还是打输了,面对着饥饿的困扰,卢埃林打算突围,却不幸在战场上中枪身亡,而他的弟弟大卫也被抓住,当了俘虏,次年被处以极刑(另一个兄弟没有参加反叛)。


卢埃林的死,标志着威尔士人独立运动的失败,作为最后一名本土王,卢埃林没能留下继承人,彻底地把威尔士献给了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二世


对于被彻底征服的威尔士人,爱德华一世开始了他们的改造之路。1284年3月爱德华一世通过了《威尔士条例》,《条例》中将北威尔士地区划分为几个郡,由王室官员直接管辖,边境贵族仍保留各自的属地和权力;在律法上,爱德华一世要求威尔士地区实行英格兰的刑法,但是民法仍旧遵循威尔士各地土著的民法,在行政区域的划分上,仍沿用威尔士地区的行政单位,而不是英格兰的百户邑;威尔士地区的行政中心设置在卡那封。为了加强对威尔士地区的控制,爱德华一世开始在威尔士全境大兴土木,修建城堡,并且鼓励英格兰的居民西迁威尔士,除此之外,爱德华一世向威尔士的贵族们许诺,要给他们立一个土生土长的“威尔士亲王”。1284年,在威尔士地区的卡那封城堡,爱德华一世的妻子埃莉诺诞下一个男婴,取名为爱德华,后来被称为爱德华二世。当孩子出生之后,爱德华一世抱起他的儿子,向威尔士的贵族们说道:“这就是我许给你们的威尔士亲王,威尔士贵族们此时才如梦初醒,得知被爱德华一世戏谑了。


 “威尔士亲王”的称号始于“末代卢埃林”的自封,这也成为威尔士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爱德华二世作为英格兰的太子,同时又是“威尔士亲王”,这一称号,既表明英格兰的太子身份,又表明威尔士归属英格兰。自此之后,英太子都被册封为“威尔士亲王”,延续至今,今日的“威尔士亲王”就是查尔斯王子。


征服了威尔士之后,爱德华一世算是为现代英国的形成埋下了一块基石,然而,他的脚步不止于此,稳定了南部,还有北方的苏格兰人等待着他,这次,爱德华一世获得了“威尔士征服者”的称号,那么,在苏格兰的事务中,他还会得到什么头衔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